溶血反应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包括()。

题目

溶血反应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包括()。

  • A、少尿或无尿
  • B、尿素氮增高
  • C、高钾血症
  • D、尿内有脓细胞
  • E、酸中毒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溶血反应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

A、尿内有脓细胞

B、少尿或无尿

C、高钾血症

D、尿素氮增高

E、酸中毒


参考答案:A

第2题:

急性溶血的抢救措施()。

A、终止溶血,视不同病因而异

B、防治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

C、防治DIC

D、纠正贫血


答案:ABC

第3题:

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输血并发症是( )。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溶血反应

D、细菌污染反应

E、循环过载


参考答案:C

第4题:

溶血反应的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A、急性肾功能衰竭
  • B、DIC
  • C、电解质失衡
  • D、酸中毒
  • E、休克

正确答案:E

第5题:

溶血反应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少尿或无尿

B.尿氮素增高

C.高钾血症

D.尿内有脓细胞

E.酸中毒


正确答案:D

第6题:

DIC引起的功能障碍不包括

A、急性肾功能衰竭

B、急性呼吸功能衰竭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心力衰竭


参考答案:D

第7题:

患者,女性,29岁,妊娠6个月,胎盘早剥出血,行子宫切除术。术中输入血液1100ml。术后24小时患者出现溶血反应,并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请问溶血反应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错误的一项是()

A.少尿或无尿

B.尿内有脓细胞

C.尿素氮滞留

D.高钾血症

E.酸中毒


【答案】:B
【解析】:考察溶血反应。溶血反应的第三阶段,由于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中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变成结晶体,致使肾小管阻塞;又因为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使肾小管内皮细胞缺血、缺氧而坏死脱落,也可导致肾小管阻塞,出现少尿、无尿、管型尿和蛋白尿、高钾血症、酸中毒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可迅速死亡。

第8题:

溶血反应的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急性肾功能衰竭

B.酸中毒

C.电解质失衡

D.DIC

E.休克


正确答案:A

第9题:

溶血反应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错误的一项是( )

  • A、少尿或无尿
  • B、尿内有脓细胞
  • C、尿素氮滞留
  • D、高钾血症
  • E、酸中毒

正确答案:B

第10题:

急性肾功能衰竭有何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上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少尿期。为肾实质损伤期,一般持续7~14天。亦有长达60余天者。
(1)少尿:每24小时尿量不足400mL或每小时少于17mL,尿相对密度低,且固定在1.010左右。尿钠增高,尿素氮、尿肌酐降低和等渗尿。
(2)水中毒:表现为水潴留、恶心、呕吐、昏迷、呼吸困难及高血压、心衰、脑水肿、肺水肿等。
(3)酸碱平衡紊乱: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
(4)电解质紊乱:主要表现为高钾血症及稀释性低钠血症等。高钾血症是死亡最常见原因。
(5)氮质血症:可出现厌食、恶心、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出现烦躁、谵妄、昏迷等神经精神症状。
(6)贫血及出血。
第二期:多尿期。为肾实质恢复期,此期尿量逐渐增加,日尿量可达3~5L,尿相对密度仍低于1.010,甚至可达1.002。常为等渗或低渗尿。此期早阶段血非蛋白氮继续上升,少尿期的各种危险依然存在;后阶段由于排出大量水及电解质,可出现低血钠、低血钾和脱水症状。
第三期:康复期。为肾实质痊愈期。自病程的第3个月开始,需3~6个月。此期肾小管功能继续恢复,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迅速下降,水和电解质紊乱得以纠正,尿量回落至正常。肾浓缩功能逐渐恢复,尿相对密度可达1.015~1.018,1年以后才能达1.025以上。病人仍有乏力、苍白、消瘦、肌肉萎缩等营养失调症状,需3~6个月才能完全恢复。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