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术语“谓”和“谓之”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题目

训诂术语“谓”和“谓之”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训诂术语中“之言”“之为言”是();“谓”是以()义;“貌”是();“犹”是()。


正确答案:说明假借和进行声训;具体的含义解释一般性的含义或比较抽象的含;说明被训释词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说明词义在上下文中的具体含义或解释词义的引申。

第2题:

简述训诂术语“谓”和“谓之”的异同。


正确答案:训诂术语“谓”和“谓之”相同的是都可以用来解释词义,但其作用和解释时的方式不同。“谓”一般用来表示以一般释特殊或以具体释抽象,“谓之”一般用来分辨同义词和近义词;用“谓”时被解释的词语放在其前。如《论语》何晏注,“后生谓少年。”用“谓之”时被解释的词语放在其后。如《尔雅.释地》:“野外谓之林。”

第3题:

对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区别加以辨析,用于被释词之前的训诂术语是()。

A.谓

B.言

C.曰

D.为

E.谓之


正确答案:CDE

第4题:

常用的校勘术语有哪些?它们各是怎样的用法?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常用的校勘术语有“当作”、“当为”和“衍”、“脱”。其中前两个主要用于改正古书中的文字错误。如《韩非子*说林上》:“宣子曰:‘无故请地,故弗与。”王先慎注:“‘请’当为‘索’,上下文并作‘索’,《策》亦作‘索’”。“衍”这个术语用来指出文中因传抄而多出的文字。如《左传》:“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阮元《校勘记》:“《释文》无‘水’字,云‘或作汉水以为池,水字衍’。”“脱”字这个术语则用来指出文中因传抄而脱漏的文字。如《论语*颜渊》:“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阮元《校勘记》:“疑今本‘吾’下有脱字。”

第5题:

下列训诂术语用于串讲文意的有()

  • A、言
  • B、曰
  • C、犹
  • D、谓
  • E、谓之

正确答案:A,D

第6题:

“木陈,谓木久旧也”中的训诂术语“谓”()

  • A、表通假
  • B、表注音
  • C、表释义
  • D、表校勘
  • E、表示按语

正确答案:C

第7题:

训诂术语中,说明被释词是虚词的术语是()。

  • A、辞
  • B、貌
  • C、言
  • D、谓
  • E、词

正确答案:A,E

第8题:

与其他三个术语使用方法不同的一个是

A、曰

B、谓

C、为

D、谓之


参考答案:B

第9题:

对下列训诂术语按类分组时,分组正确的是()。

  • A、谓、谓之
  • B、谓之、为
  • C、谓之、之为言
  • D、之为言、之言
  • E、言、谓

正确答案:B,D

第10题:

“读为”、“读曰”与“读若”、“读如”这两类训诂术语在用法上和旨趣上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读为”和“读曰”这种古注术语主要作用是用本字来说明正文中的假借字及古今通用字,而“读若”和“读如”这种术语则主要用来给字注音的。如《汉书*贾谊传》:“天下倍畔之心”颜师古注:“倍读曰背。”这是用“读曰”这个术语注明“倍”的本字是“背”;《仪礼》:“大史是右。”郑玄注:“右,读如‘周公右王’之右”。这是用“读如”这个术语说明右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