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诱在《淮南子·诠言训》注中提到,“诠,就也”。

题目

高诱在《淮南子·诠言训》注中提到,“诠,就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今予著此吐汗下三法之诠”的“诠”义为( )

A、诠释

B、说明

C、文论

D、书籍

E、真义


参考答案:C

第2题:

因明中说“共相是真实的能诠、所诠,以及真实能诠、所诠不存在”,二者是否相违?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二者不相违。因为在因明的胜义谛中,遣余本身的真实对境不成立实体的缘故,共相本身即是无实法,所以站在胜义的角度,真实的能诠所诠是不存在的。比如,能盛水的器皿叫做瓶子,它不能叫柱子,从实际意义上或者它的自相上讲,这是没有任何理由的,在瓶子的自相上与“瓶子”的名称并没有直接相关的联系。正是因为共相遣余没有真实对境的缘故,它可以错认为事物的自相,也即是我们的相续当中,有与它的自相错认一体的习气和习惯存在,这样一来,依靠它就可以了知。比如,我们现在把能盛水的器皿叫做瓶子,而不会把它叫做柱子、牦牛的原因,就是与我们无始以来的迷乱习气和这一世暂时迷乱习气的串习有一定关系,这样任何一个东西在自己的脑海当中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概念。所以,如同说“石女儿的本体不存在”以及“石女儿的名言概念存在”一样,前面的两种说法是不相违的。

第3题:

"今予著此吐汗下三法之诠"中的"诠"意思是( )

A、诠释

B、说明

C、文章

D、书籍

E、名称


参考答案:C

第4题:

举例说明说者与听者相互间如何运用真实的能诠所诠?


正确答案: 比如说者欲向闻者介绍一本书,首先说者未说出之前,于相续中浮现一个总相,这就是义共相,也就是真实所诠,思维过后,再由口中说出“书”的名称,这是名言共相,即是真实能诠,此时闻者耳根听到“书”的名称,于闻者相续中现出名言总相,这就是“书”的名称概念,依靠这个名称,立即于闻者相续中浮现书的境相,不仅是概念、整体的形象已经显现,这叫义共相,这是说者与听者二者相互间的真实能诠所诠之运用。

第5题:

《词诠》


正确答案:是近人杨树达所著,这本书收字500以上,所讲的内容,既包括虚词的通常用法,也包括虚词的特殊用法。编排体例是按照当时通行的注音字母的次序。

第6题:

为什么意识自相反体不是所诠?假立的名言所诠对世人有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 识能生起自明自知的自我领受本体的反体,即单单浮现其形象的识自相的部分或反体不是所诠,但心中将自相、共相误为一体而耽著假立外境的那一无实法部分是所诠。
分别识前浮现的义共相尽管在外境的有实法上不成立,但为了诸世人趋入名言的意义而加以命名,如是假立的名言所诠可以运用名言相互沟通,进行取舍。

第7题:

《词诠》是查检文言________的专著o


正确答案:虚词

第8题:

在"今余著此吐汗下三法之诠"中,"诠"之义为( )

A、解说性文章

B、给词语作注解

C、训诂学论文

D、医案汇编


参考答案:A

第9题:

为什么名言真实的所诠是假立的?名言胜义中所诠本体既然不存在,那么世间名言的命名与运用如何合理成立?


正确答案: 名言中真实所诠是以分别心依名称、语言来表达指示出的内容,并没有真实本体存在,且分别心的自性本是错乱性,故由其所表达出的所诠仅是假立的名言罢了。
从无始以来迄今为止,将自相、共相误为一体的习气久经熏染,根深蒂固,由此在命名时,没有将自相、义共相分别开来而是混在一起命名为“瓶子”,之后在运用名言时也这样来理解,只要一说“水装在瓶子里”,谁也不会问“是共相的瓶子还是自相的瓶子”,而绝对会理解成唯一的自相,结果也会达到目的。为此,词语的真实对境并不存在,而是误解为对境,但是只要按照这样去做,就能达到目的。因此,名言中如是运用与命名也是合理的。

第10题:

在《淮南子·说山训》中,提到我国古代先民是参考()的运动而发明车轮的。

  • A、水滴
  • B、飞鸟
  • C、蜻蜓
  • D、飞蓬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