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定义及其本质?

题目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定义及其本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何理解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事物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的一对哲学范畴。现象是指事物的外部联系,是人们凭借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仪器所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外部形态。本质是指事物的内部联系,它是由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特殊矛盾决定的,人们必须借助于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是:首先,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可以为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而本质则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只有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第二,现象是个别、具体、多种多样的,比本质丰富、生动;本质具有重复性和普遍性,它是同类现象中的一般的、共同的东西,本质比现象单纯、深刻。
第三,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其次,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反映,即使是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另一方面,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存在的根据,现象产生与变化归根到底依赖于本质。
科学的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首先,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决定了建立科学理论的必要性,因为一切科学理论都是以探索事物本质为目标的,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人的认识也同样如此。其次,两者又是彼此联系、相互依存的,说明了科学理论建立的可能性,因为一切科学理论的建立无不都是在实践基础上透过现象去完成对本质目标的探索的。

第2题:

如何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解文艺的本质?


正确答案: (一)从人类生产主体角度看,文学艺术是人类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二)从艺术生产对象角度看,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可以归结为是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
(三)从马克思主义美学基本原理出发,可以把文学艺术看作是一种审美创造的语言符号形态。

第3题: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答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就是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性质。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人们在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即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基本环节过程中形成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制约着人们之间的交换、分配和消费关系。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为基础的,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组成的有机联系的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研究那些反映特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关系,又要研究那些反映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经济体制及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具体地理解和把握生产关系的本质、特点及其运动规律。

第4题:

如何理解黑格尔关于艺术美本质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正确答案: 黑格尔认为艺术美的本质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感性观照”的形式就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第一,美或艺术是理念、概念与客观实在的统一。世界的本体是绝对理念,其运动分为逻辑阶段、自然阶段和精神阶段三种,而艺术就是绝对理念回复到精神阶段的感性显现,是与具体的、个别的客观实在相统一而显示出来的那种理念,化为了符合显示的具体形象。这种美的理念,便是概念与实在、普遍与个别、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第二,美或艺术美的本质是理念与感性显现的统一。黑格尔说,“美的生命在于显现(外形)”。这个显现,是理念的自我显现,但必须与具体、感性的东西联系起来。而“感性显现”是指感性的东西心灵化,心灵的东西感性化,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总言之,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
黑格尔提出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强调艺术美是理性和感性的统一。

第5题: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定义


正确答案: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6题: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实质和含义的理解。


正确答案: (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
(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第7题:

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统治本质的分析。


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认为:
(1)政治统治是经济上最强大的、占有优势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强化既定的政治关系和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而对社会所进行的一种强大的支配和控制。
(2)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的集体行为,是统治阶级的集体意志和集体力量的表现。
(3)政治统治是利益冲突和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是适应支配政治和控制社会冲突的需要而产生的,也是与国家权力同生并存的一种政治行为。
(4)政治统治不是统治者的个人关系,被统治者服从的不是统治阶级中的个人,而是统治阶级整体的意志和力量。

第8题: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及其含义。


正确答案: (1)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机器;
(2)含义:
①国家是阶级社会的组织;
②国家是阶级统治;
③国家是个机器,有特殊权力。

第9题:

如何理解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正确答案: (1)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坚实基础。马克思以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虽然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理论,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只是笼统地讲劳动创造价值,既无法解释为什么同一劳动既制造使用价值又形成价值,也无法理解为什么生产商品的各种不同劳动可以进行比较。马克思吸收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学说中的正确部分,通过对劳动二重性的分析,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把劳动价值学说置于科学的、牢固的基础之上。
(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建立的重要基础。马克思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科学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进而区分了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3)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及其他一系列理论建立的理论基础。从劳动二重性出发,在创立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在生产理论等。

第10题:

如何理解“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


正确答案: 1、这里的经济是指特定经济关系,包含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生产过程中的支配被支配关系和生产成果的分配关系
2、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在其本质,内容,形态和方式等方面,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体现着经济关系的要求
3、政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
4、在强调经济基础对于社会政治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马克思主义也认为,政治对于社会经济基础是具有反作用的,政治的进程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基础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