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一诗中,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和“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来阐明()的辩证统一关系。A、顺境和逆境B、苦与乐C、生与死D、得与失

题目

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一诗中,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和“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来阐明()的辩证统一关系。

  • A、顺境和逆境
  • B、苦与乐
  • C、生与死
  • D、得与失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为什么“三军过后尽开颜”?


正确答案: 这是因为长征取得了胜利,再加上意义。

第2题:

毛泽东的名句“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下一句是“万水千山只等闲”。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诗中的“远征”是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

(3)诗中“三军”指的是哪三军?

(4)你认为诗中描写的最惊险的一幕是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5)红军这次“远征”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
解析:
(1)毛泽东。
(2)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3)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均可。
(5)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企图,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力量。长征的胜利向世界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niutk

第4题:

谁在他的著名诗词《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滂浡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正确答案: 毛泽东。

第5题: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军”是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 三军是指中国工农红军的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

第6题: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的作者是何人?


正确答案: 毛泽东。

第7题: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中反映了红军长征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


正确答案: 敌人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缺少粮食给养等。

第8题: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远征的原因是什么?(或这次斗争是红军主动进行的吗?)


正确答案: 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第9题: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描写了中国历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


正确答案: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第10题:

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

  • A、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C、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D、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