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认为众生不是佛,原因是佛不可能有无明烦恼,对此你怎么理解?

题目

有些人认为众生不是佛,原因是佛不可能有无明烦恼,对此你怎么理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些人认为,佛菩萨感受果报只是显现,并不是真实的,故无法证明因果不虚。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课本中引用了众多公案,在提醒我们:连伟大的阿罗汉、菩萨、佛陀,显现上也会感受果报,何况我们凡夫。尽管一切法是空的,但对我们而言,根本没目犍连那样境界,既然目犍连都难脱因果,那么我们也应当受因果支配。凡夫畏果,菩萨畏因。这是由于世间众生愚昧,不知造恶业会招致普通痛苦,或者说对于因果认识不深,表面知道但明知故犯,这是相当可怕的。因此,大家一定要有因果正见。
个人认为:可以加入从世俗谛和胜义谛进行分析。

第2题:

有人说“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不对。
从佛性的理论来说,众生觉悟了就是佛,佛是觉悟了的众生,众生是没有觉悟的佛。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任何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这就叫“佛性”。
佛性遍及一切众生,就是说众生具有可塑性,可以改好,可以把虚妄的见解和本身的有始以来的缺陷除掉,成为完善的人,这就是“佛性”。
迷的根源是人心中无始以来形成的虚妄意识、执实执真的知识障,破除这种执著,思想就会进入另外一个境界,人格就会起质的变化。所以成佛和成仙是不同的。人格和智慧上起一个质的变化,就是成佛。并非死后升到佛国或者到天堂,佛不是这样的。

第3题:

有些人认为,圆满布施度就是要消除所有众生的贫困,所以需要赚大钱来达到这个目的。对此你怎么看待?


正确答案: 这种想法不正确。在《百业经》中可以看到,佛在世时也有很多的穷人,虽然佛陀六度万行皆已圆满,但穷人依然存在,这正说明了圆满布施度是从内心上安立,而不是将外在的贫困者全部遣除。佛陀说过:一切功德皆是由心所生,如是内心愿意将自己所有的财产、身心性命、功德善果,毫无保留地施舍给众生,生起这种无伪的意乐,就圆满了布施波罗蜜多。在《大集经〃无尽意菩萨品》中说:“将自己的一切施舍众生,此无伪舍心名布施波罗蜜。”所以圆满布施度并不是从外面物质上安立的,而应该是从内心上安立。

第4题:

有些人说:“如意牛、如意宝只是神话里的东西,我们人间不可能有。”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别说远在人寿几万岁的事物,就连几百年前的人类生活、穿着、衣饰,姿具,也跟我们现在大相径庭。由于众生的福报不够,如意树、如意宝不可能在当今显现,我们肉眼也不一定能看见,但并不能否认它的真实存在。比如现在的网络和电脑,很多人整天依靠它做各种事情,但再过千百年后,这些东西可能只成为一种历史的影象了,真实的事物并不存在,但不能说因为在未来没有,它就在世间中没有存在过。尽管时代一过,人们回顾起来,可能认为是一种传说,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第5题:

“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对于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正确答案: 众生的各种痛苦和快乐,佛说都是由往昔的业力所生。自己造了善业,必定感受快乐;自己造了恶业,就无法远离痛苦。
通常人们在感受苦乐时,总会往他人外境上找原因,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这些苦乐源于自己往昔所造的业,由于这些业的果报成熟,自己才会不断地感受苦乐。

第6题:

既然佛法是趋入解脱的唯一津梁,那为什么学佛的人那么少?你对此是怎么认为的?


正确答案: 《殊胜赞》中讲过,因为佛教的教义高深莫测,大多数凡夫望而却步。譬如,世间天珠或如意宝的价值,具有智慧的人才了知,一般根本不懂。同样,非常粗浅的知识,很多人都愿意接受,而甚深微细的佛法,他们却不愿追随。《四百论》也说:“婆罗门离系,如来三所宗,耳眼意能知,故佛法深细。”印度三大宗教分别为婆罗门教、离系外道、佛教,其中婆罗门教讲究歌咏唱诵的音律,主要是耳根的对境;离系外道以外表行为为主,一丝不挂地修行,不进饮食而依于五火,主要是眼根的对境;而佛教的深奥境界,主要是意根的对境,必须以甚深智慧才能了悟。
大家知道,知识越深细,学的人就越少。就像一个最好的大学,学生考上的可能性很小,一百人只有两三个被录取,同样,对极为甚深广大的佛教,学的人少也是正常现象。

第7题:

众生烦恼未断,蒙佛接引到极乐世界时,如前恶习再起作恶,净土岂不还闹成五浊恶世?因众生无始无明都造致六道轮回不息,何况已恶习重重?


正确答案:心本不生因境有,诸法缘生,试看极乐之境缘何似?自知此问纯是戏论。

第8题:

有些人想:“佛菩萨是大慈大悲的,即便我现在没有好好修持,死后陷入中阴恐怖时,他们也会来救护我,所以不用害怕。”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请举一公案说明。


正确答案: 这也需要一定的福德因缘,没有因缘的话,就算佛陀大慈大悲、神通无碍,也不可能救度你。倘若不需要因缘,那依靠往昔诸佛的大悲加持,我等众生早已往生清净刹土了,但我们现在仍处于轮回苦海中不得自在,这说明解脱也需要依靠自己。《心性休息》中云:“如是解脱依自己,释尊已示解脱法,他众骤时不能度,如眠醉梦无他遣。”
《大智度论》中有一个公案:有次佛和阿难到舍卫城化缘,阿难见到一个非常贫穷可怜的妇女,便祈请佛陀去度化她。佛陀说:“她与我没有因缘,所以对我没信心,我没办法度化她。”阿难不相信,再三地祈求,佛陀也不得不听阿难的话,亲自走到那个妇女面前。但这个妇女根本不愿意看佛陀的相好庄严,立即转身背向佛陀。佛陀于她的四方分别出现,她马上背过身去,不见佛陀。后来实在没办法,佛陀就示现神变,于她的四方上下同时显现身相,这个妇女索性闭上眼睛,什么都不看……。此时阿难才深深意识到:即便是功德圆满的佛陀,对没有因缘的众生也不能度化。

第9题:

“无量众生依于此(指菩提心),顺利能获最胜乐(指佛果)。”这恐怕与现实不符吧,因为发了菩提心的人要为众生付出一切,修行过程中还有很多难忍的苦行,这能说明顺利吗?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说说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有了菩提心,获得佛果会非常迅速、顺利,不需要绕很多弯路,不用像外道那样经历各种无意义的苦行。而且,有了菩提心的摄持,不管是积累资粮还是清净业障都非常快速,即使将头目手足布施给众生,由于菩萨的利他心特别强,已经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也像割把草一样没有任何痛苦的感受,反而内心快乐无与伦比。

第10题:

有些人说:“我没有学佛前,工作特别顺利,但学了佛以后,什么都不顺,身体也不好……”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正确答案: 佛在经中说:“修善违缘多,造恶顺缘多。”我们行持善法的时候,要么身体不好了,要么工作不顺利了,要么家庭不和睦了,这都是一种必然规律。比如学习《般若经》,学得越好,魔王波旬就越不高兴,千方百计地制造违缘,但如果想办肉联厂,或造一些恶业的时候,魔王波旬就特别高兴,总是为你提供顺缘。现在是末法时代,白法护法神的能力比较脆弱,魔众的力量非常强大,想造恶业的话,所有魔众眷属都会帮助你的。现在学佛以后,家里人反对,亲戚朋友也不理解,敌人好像越来越多了,实际上,这说明你的境界越来越高了。另外,学佛后受苦也是消除自己堕入恶趣之业。所以,你不应该特别伤心,任何成就都是需要斗争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