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云:‘生佛不二’,云何有天堂,地狱,六道诸趣耶?

题目

经云:‘生佛不二’,云何有天堂,地狱,六道诸趣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佛书有云,临命终时,若为恶堕地狱者,眼见兵士持刀盾矛戟索围绕之等,未知兵士受何人差遣?


正确答案:此甚难言也,因佛法讲论,重在契机而不背理。初学人但信其事即佳,已深入者,自然兼与说理,事理双融,乃属真相。此问以事言,系阎罗王所遣派,以理言,为自心所现也。

第2题:

凡夫被业牵引流转,故有六道轮回,菩萨被悲心牵引流转,悲心所到处,就是菩萨所到之处,如悲心驱使你到地狱去度生,你就情不能自己的,非去地狱度生不可。否则,你将感到自心有所不安,菩萨有隔阴之迷,以何法保持来生再修行乎,抑或再变成凡夫,若然入六道轮回乎?


正确答案:菩萨品位甚多,有迷不迷,不迷者无论矣,迷者但有其愿,遇缘则觉,不失继续重修之机。愿力之大,不可思议,历代祖师,多是乘愿人也。若往地狱,须量自己修功,是否能在地狱同事,是否苦中尚能自在度他?倘心有余而力不足,等于不谙泅水,入海拯溺,两败无益。

第3题:

金刚经云:‘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又云:‘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但诸恒河尚多无数’。足知空间之大不可思议,存于太空间中如恒河者,其数不知有多少,亦不可思议。凡佛所言,与现今科学家所证者相符。真不可思议大之空间,不可思议多之万物,何自而来耶?太阳之热量无量大(科学家之估计为另一事)地球若是其大,而浮游空中,日夜运转,胡为其然耶?不知佛经中有解释否?敬请开示,甚感甚谢!


正确答案:菩萨破尘沙惑尽,方证佛果,任何问题,经中皆有原则。一念不觉,而有无明,因无明即是晦暗空,由明再生暗见相,既生妄见,自现妄境。经论中无明为因生三细,生者来也。又般若心经,多人所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谓万物之相,空谓万物之性,相依性有,共业使然,‘何来,胡然’,大略如是。

第4题:

又云人上佛饭,佛施饿狗,其功德无异,此又何说耶?


正确答案:佛与饿狗,是外色相,凡夫之眼,有此分别。见饿起悲,是内心相,佛心无缘慈悲,一律平等,既云平等,安得尚有异耶。

第5题:

维摩诘经云‘以因缘故诸法生,无我无造无受者’上面二句偈烦请注解。


正确答案: 大经一部,谁能句句记得。问此类事,必须指出卷数章品,依之检出,校对上下之文,方好答覆,否则便成解字矣。兹为偷懒,只好就句解之。上句说万法之生出,名曰结果,此果乃由原因及助缘而成之。下句说万法之相,皆系众缘合和而有,众缘离散而灭,并无主体存在,故曰无我,既为缘合而有,知是并无造者,即是灭而无主,知无受者。但无受不可误会,莫作有身凡夫所造无报讲,如此便是拨无因果,其罪大矣。特再赘言如下:
(一)无造便无受,有造便有受。
(二)修到法身无相,则无所受。

第6题:

耶教旧约全书有云:天地万物皆为上帝耶和华所造,故云宇宙间独有一真神,凡能信他者而得救,灵升天堂;不信者,死后必受审判而入地狱矣!未卜是否?


正确答案:读来问,字句清顺,当系读书明理之人。此等问题谅能自解也。既下问,反增区区之疑;试问尧、舜、禹、汤、文、武、周、孔、诸圣人,曾、闵诸大孝,关、岳诸精忠,俱不信耶和华,莫非都入地狱乎?

第7题: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药师经上云:‘已尽之命,而可增益。’万事已尽‘灭’是否造功德可以再增益否?


正确答案:造功德即是增上缘,于缘生理无违,如灯将灭,续油复明。但药师诸法,必有传授,非可无师自通,依样葫芦。

第8题:

维摩诘经上云:‘佛为诸比丘略说法要’,是‘无生四谛法’,而佛的十大弟子中,摩诃迦旃延,在佛后所敷演的是‘生灭四谛法’(错)是时,佛为何不与其订定呢?假若维摩诘居士不到岂不是使诸比丘得不到利益呢?反而空说吗?


正确答案: 此说有三,
一、十尊者被维摩大士所呵在前,被遣在后,前或未知,后岂终不知也。
二、佛在此土说教,所有声缘菩萨,皆为所化,说一法门,含有多义;各随其根,而异其受,订正亦必遇缘,否则不契,应知生灭四谛,亦非错法,维摩大士并非破之,乃斥其执小,不知观诸比丘之机。
三、说法有权有实有自说有借他说,此乃故借十尊说小,而显大士说大,无非皆施善巧,专以为利众也。

第9题:

罗汉本无量无边,按经云常随众千二百五十人具,皆是大阿罗汉。因何有十八罗汉之说?此十八罗汉其名云何?其事云何?其造像有何依据?


正确答案:有法住记一书,上载十六尊者,受佛之櫊,永住此世,度化众生。后人有将十六尊者之名重覆加入者,亦有加入迦叶尊者等,并不一致,此十八罗汉所由来也。寺殿中因以设像焉。

第10题:

地藏经云‘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佛尚能知天上下雨点多少,何以不知集在忉利天宫大家之数耶?


正确答案:此有二义,
一集众或较某地落雨之多,
二佛为赞叹而故为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