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在什么样的上师面前受菩萨戒?为什么?

题目

我们应在什么样的上师面前受菩萨戒?为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菩萨别解脱经》对上师的要求只有一条,就是上师相续中一定要有菩萨戒,且从来没有失坏过。
《菩萨戒二十颂》中说,授菩萨戒的上师应该具备三个条件:具有清净的菩萨戒律,这是第一条;对大乘佛法比较精通,具有相当殊胜的智慧,这是第二条;具有摄受弟子、调化众生的能力,这是第三条,在具足这三条的上师面前,可以得受菩萨戒。
《入菩萨行论》对授菩萨戒上师也有一定要求,是什么样的呢?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舍弃具有善巧方便的大乘佛法,具有坚定信心,这是第一条;第二条,他的相续中一定要有清净的菩萨戒。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什么是菩萨戒?


正确答案: 菩萨戒是大乘菩萨所要受持的一种戒律。
菩萨戒归纳起来有三条。
第一、律仪戒——防止自己心性堕落,僧人有僧人的戒,居士有居士的戒。
第二、摄善法戒——修善法,就是修佛道。
第三、利益众生戒。
前面的律仪戒和摄善法戒以修心为主,后面以利益众生为主,凡是利益众生,为众生服务的事,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供养佛菩萨和供养众生,哪一个功德更大呢?我认为供养众生更重要。因为佛不需要供养,我们供养佛,只是为了圆满自己的功德。佛已经圓满了,不需要我们来供养。而缺吃、缺穿、缺住的众生,才更需要帮助。
藏传佛教以往有这样的习惯,有钱就把钱往寺庙送,把寺庙盖得金碧辉煌,从文化角度看,虽然这也是好事,但假如我们同时也拿一些钱来供养有需要的众生,能够办学校、医院、养老院等慈善事业,让众生也获得好处,相信佛菩萨一定会更满意。
众生如同是菩萨的子女,你对他的子女好,自然能获取父母的欢心。我们若能救苦救难,佛菩萨是一定会满意的。

第2题:

受菩萨戒是否必须先要受一种别解脱戒?如果不需要的话,这是否与阿底峡尊者“恒具余七种,别解脱戒者,乃有菩萨戒”的说法相违?


正确答案: 不需要,这与阿底峡尊者的说法不相违。阿底峡尊者之所以那样说,实际上是为了遮破当今许多人士连一分别解脱戒也不能守护却自诩具足菩萨戒以及认为菩萨戒意义微小而戒条繁多的这些分别妄念,才说必须是具别解脱戒的身份。

第3题:

犯了菩萨根本戒以后,是否像违犯小乘别解脱戒那样不能恢复?对此,龙猛菩萨和无著菩萨各有什么观点?


正确答案: 菩萨戒与别解脱戒不相同,如果犯了根本戒的话,可以重新受持。不过,重新受持的方式,龙猛菩萨与无著菩萨的观点各不相同:按照无著菩萨的观点,犯了菩萨根本戒之后,可以重新受三次,三次过后不能再受,就像别解脱的某些戒律一样;按照龙猛菩萨的观点,违犯菩萨根本堕罪后,可以屡次受持。

第4题:

如果你已经受过菩萨戒,当别人无端轻视、毁谤你,你会怎么样?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一任彼欢喜,恒常打骂杀”,只要众生欢喜,任随他们殴打、谩骂、杀害我都可以。纵然对我百般戏弄轻辱、诽谤挖苦、冷嘲热讽,我也欢喜接受。
因为在受菩萨戒时,我们已经承诺:如往昔诸佛菩萨舍弃所有的财产、受用、善根,全心全意利益众生,我今也如是发心。倘若我们没有这样做,光是口头上说“诸佛怎么样发心,我也这样发心”,实际上是在欺骗所有众生和佛菩萨。因此,发菩提心必须要真正地发自内心,并在实际行动中将身体等布施给众生,既然我把这个身体已经布施了,还有什么必要去执著爱惜它呢?

第5题:

菩萨戒明明有十八条,为什么《虚空藏经》中只说有十四条?


正确答案: 大臣的前四条与国王的前四条相同,所以从本质上归纳,菩萨戒律可以摄为十四条。

第6题:

有些人认为:“菩萨戒不同于别解脱戒,即使犯了根本戒也可以重受,所以犯了也不要紧,忏悔再受就行了。”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因为这样去做,守持菩提心功德与舍戒堕罪相互间杂抵制。每一次犯戒的堕罪力牵引着你堕入恶趣,每一次受戒的功德牵引你上升善趣,两种力量轮流牵引,要在生死轮回中辗转很长时间。就像两个人拉同一辆车,一个往东拉,一个往西拉,争扯不休,谁也到达不了目的。舍戒与守戒也是在菩提道上朝两个相反方向的力量,使自己不能很快地成就。不仅自己得在轮回里拖很长时间受苦,对他人也不能作很大的利益事业。若坚持守护菩萨戒而不杂有堕罪的垢染,就像一直朝一个方向前进一样,善根会日日增长,很快就会获得成就而利益无量众生。

第7题:

在得戒的方式上,龙猛菩萨和无著菩萨的观点具体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 按无著菩萨的传承,前一偈先诵三遍,受持愿菩提心;再诵第二偈三遍,受持行菩提心,即将愿行菩提心分别受持。
按龙树菩萨的传承,两偈是一起念的,念第一遍时发愿菩提心,第二遍时受行菩提心,第三遍为坚固愿行菩提心,将愿行菩提心同时受持。

第8题:

有了戒牒,是否就意味着自己已得菩萨戒?


正确答案: 这也不一定。如果不知道菩提心的重要,尤其对大乘佛法没有信心、对众生没有悲心、自己也没有发愿受戒,不具足这三条的话,菩萨戒仪轨作得再好,自相续中也得不到戒体。

第9题:

目前中国佛教出家众受菩萨戒后,头顶上燃戒疤是()

  • A、佛陀所规定的
  • B、国家所规定的
  • C、是出自个人发心,与教规或个人在教中地位无关。

正确答案:C

第10题:

上师对我们恩重如山,若有人毁谤甚至伤害上师,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正确答案: 如果自己有能力,应予以制止。若无能力,应掩耳不听,内心不要随烦恼对他生嗔恨心或害心,而应如理如法地观修,了知一切皆是因缘所生,以澄明的心去安忍这一切。若对毁谤上师的人生嗔,这种做法有违上师教言,并不是在报答上师的恩德。
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说:“有些人恶语诽谤上师时,应当想方设法加以制止。如果自己无有能力制止,则一边思维上师的功德,一边用手指捂住耳朵,不听他的胡言乱语,切莫与该人亲密交往、畅所欲言。”千万不能为此而打架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