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满人身是侥幸获得的吗?请说明理由。为什么说得到人身后却无恶不作

题目

暇满人身是侥幸获得的吗?请说明理由。为什么说得到人身后却无恶不作,这比恶趣众生还下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什么才是真正的边地?你所居住的地方属于边地吗?请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古印度有很多不信佛教的边地,根据地方不同,可分罗卡查族等32种,还有些论典说有108种,若把最小的边地也算进来,总共1200种。外道推崇杀生祭祀,这些边地的野蛮人,虽然外表有脚有头,看起来是人相,但内心顽固不化,根本不能转向正法方面。尤其是汉地很多在城市,虽然兴旺发达、极其繁华,但造恶业十分严重,这此寺方均可称为“边地”。
其实,边地分为佛法边地和地界边地,印度以外的地方是佛法边地,而四众弟子不具足,或者即使具足但对其身心无有利益的地言,就叫地界边地。因此,有些大城市的人,身上穿得特别光鲜、口中吃特别高档,可若对佛教一无所知,也可以称为“边鄙人”。
观察自己所居住的地方,个人分析很大部分属于“边地”,或者说大多数人属于“边鄙人”,就象上面所说的那样,外在光纤,内无因果,生活浑浑噩噩,许多行为与正法背道而弛,故说是“边鄙人”。

第2题:

五种他圆满包括哪些?为什么决定是五种,四种或六种可以吗?请说出理由。


正确答案: 五种他圆满:佛陀出世、佛已说法、佛法住世、自入圣教、师已摄受。
不可以。
1)佛陀出世:佛陀没有出世的话,众生虽然来到世间,也没办法了知佛法的道理;
2)佛已说法:佛出世了还不行,如果没有讲法,众生也得不到真实的受益;
3)佛法住世:如果佛法的住世期已过,比如释迦牟尼佛五千年的教期湮没,或者根本不存在善知识讲经说法的现象,那么尽管佛陀曾经说过法,对众生也没有利益;
4)自入圣教:虽然佛已出世并宣说佛法,佛法的住世期也没有过,但自己没有进入佛门的话,纵然佛法广大如大海,也是品尝不到一滴;
5)师已摄受(也有种说法是具足施主等顺缘):入了佛门之后,一定要有善知识的悲愍摄受,否则就没有办法进行取舍。因此,这五条涵盖了应具足的一切外在条件,增一不必,缺一不可。

第3题:

莫德的文学天赋是从小就表现出来的吗?如果是,请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她从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文学天赋,她十六岁是创作的长篇就被刊登在当地报纸的头版上,并且广受好评。

第4题:

原认知是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知这句话是对的吗请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错。
原认知它不是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认知,而是指对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管理技巧,即对自身认识过程的认知。

第5题:

为什么说暇满人身是菩提心的殊胜所依?


正确答案: 虽然有些经典中说,除人以外的其他众生也能获得菩提心,但最圆满的就是人身。哪怕善趣中最好的天身,由于散乱心非常强,也不能成为别解脱戒的所依,无法真正行持善法。
这种暇满的士夫具有成办增上生与决定胜的能力,依靠人身,可以播下超胜如意宝的菩提心种子,超越生死轮回的苦海。

第6题:

为什么说暇满中只要有一种不齐全,就不具备真正修法的缘分?请用比喻加以分析。


正确答案: 如同开车一样,纵然司机技术很好,其他因缘也都具足,但如果前轮坏了,或者没油了,车也无法安全行驶。现在有些人修行不成功,就到处打卦算命:“为什么我最近修不上去?验相出不来?本尊不现前?”实际上,这是因为你因缘不修全,而在所有因缘中,三十四种暇满是最关键的,假如其中一种不具足,你的修行因缘也会中断。其实,就算成办世俗中的一件平凡小事,也需要许许多多因缘聚合,那作为长远目标、成办自他二利的修行正法,又怎能不需要具足众因缘呢?把个比方说:在古代藏地,出远门常会在途中烧茶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茶器、水、火等众多因缘,其中单单生火也是一样,必须要有火燧、火石、火绒等许多条件。如果仅仅是火绒不具足——用完了或被雨打湿了,就算火石、火铁样样齐全也无济于事,只好从根本上放弃烧茶。
同样的道理,假如这些暇满的功德中,仅仅是一种不具足,也不具备真正修法的机缘。比如,你烦恼粗重的话,在一个团体中,本来修行好好的,后来烦恼无法控制,自己开始发脾气,跟金刚道友不和,然后就离开了,从此,你后面的一层层修行只能全部放下来。所以,有智慧的人只要一观察,无论从自身的经验还是别人的经历,都可以看出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第7题:

暇满


正确答案: 没有生于八无暇处而有空闲修持正法,叫做“暇”。具足五种自圆满、五种他圆满,叫做“满”。

第8题:

有些人说:“忏悔是应该的,但我现在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等以后有时间了再忏悔。”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不对。如果没有尽早忏悔,死主什么时候到来,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不可能等你所有的罪业都清净了,所有的修法都圆满了,所有的事情都完成了,才姗姗出现带你步入死路,而是会突然降临在你的头上,令你不得不承受所有的业报。

第9题:

市场主体有广义狭义之分,这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这说法是正确的。市场主体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市场主体包括全部参与市场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如经营者、消费者和包括政府机关在内的各种法人和其他组织。作为工商行政管理的客体的市场主体,是指狭义的市场主体,即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者。

第10题:

以下陈述正确吗?不论正确与否,请说明理由。p值是零假设为真的概率。


正确答案:错误。P值是当原假设为真时我们拒绝原假设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