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守持菩萨戒时,什么情况下是堕罪形象、在什么情况下是无堕形象

题目

我们在守持菩萨戒时,什么情况下是堕罪形象、在什么情况下是无堕形象?对此,请以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情具体分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犯了菩萨根本戒以后,是否像违犯小乘别解脱戒那样不能恢复?对此,龙猛菩萨和无著菩萨各有什么观点?


正确答案: 菩萨戒与别解脱戒不相同,如果犯了根本戒的话,可以重新受持。不过,重新受持的方式,龙猛菩萨与无著菩萨的观点各不相同:按照无著菩萨的观点,犯了菩萨根本戒之后,可以重新受三次,三次过后不能再受,就像别解脱的某些戒律一样;按照龙猛菩萨的观点,违犯菩萨根本堕罪后,可以屡次受持。

第2题:

什么是高际必堕?你身边有这样的事例吗?明白地位的无常后,你应当追求什么?


正确答案: 高际必堕:高高在上的地位、英勇无比的军队也都不会长存。
如上海原市委书记陈良宇,2008年因受贿、滥用职权等罪,判处18年有期徒刑。09年5月23号,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跳崖自杀,据说他自杀是迫于道德拷问和法律追究的双重压力。还有台湾的陈水扁,当了八年国民总统,如今也因涉嫌贪污、洗黑钱等重罪,而被法院羁押受审。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对修行人而言,要追求的是无衰无退、人天应供、圆满正等觉的佛果,这是最根本、最究竟的目标,而有衰损的地位、财富、权势,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第3题:

在货柜顶进行货柜搬运工作时,较常见到工友使用全身式安全吊带及何种防堕装置?()

  • A、绳索夹头
  • B、伸缩式防堕装置
  • C、导向式防堕装置

正确答案:B

第4题:

佛菩萨只是以人的形象度化众生吗?若不是的话,还有什么是佛菩萨?知道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应当如何发愿?


正确答案: 佛菩萨并不是只以人的形象度化众生,凡是能够利益众生的一切事物,不管是现在的、过去的、未来的有情物或无情物,均是佛菩萨的化现。
我们也应像佛菩萨那样发愿:生生世世乃至一切众生获得涅槃之前,只要对众生有利益、有帮助,愿我变成任何事物。

第5题:

对发心菩萨加害也能结安乐缘,与前面的“博施诸佛子,若人生恶心,佛言彼堕狱,长如心数劫”不相违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并不相违。前面颂词是说明恶心的果报,也就是若对菩萨生起恶心,果报是相当的严重。而此处的意思是说,菩萨暂时与究竟摄受作害者,若菩萨以大慈悲心摄受他,能令这种恶缘变成了善缘,就像慈力王暂时、究竟使五位罗刹拥有安乐一样。即使与菩萨结恶缘,需要暂时感受恶趣的痛苦,但以菩萨强大的发愿力和大悲心,很快就会获得解脱,并依靠这种因缘趋入菩提道。

第6题:

什么是菩萨戒?


正确答案: 菩萨戒是大乘菩萨所要受持的一种戒律。
菩萨戒归纳起来有三条。
第一、律仪戒——防止自己心性堕落,僧人有僧人的戒,居士有居士的戒。
第二、摄善法戒——修善法,就是修佛道。
第三、利益众生戒。
前面的律仪戒和摄善法戒以修心为主,后面以利益众生为主,凡是利益众生,为众生服务的事,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供养佛菩萨和供养众生,哪一个功德更大呢?我认为供养众生更重要。因为佛不需要供养,我们供养佛,只是为了圆满自己的功德。佛已经圓满了,不需要我们来供养。而缺吃、缺穿、缺住的众生,才更需要帮助。
藏传佛教以往有这样的习惯,有钱就把钱往寺庙送,把寺庙盖得金碧辉煌,从文化角度看,虽然这也是好事,但假如我们同时也拿一些钱来供养有需要的众生,能够办学校、医院、养老院等慈善事业,让众生也获得好处,相信佛菩萨一定会更满意。
众生如同是菩萨的子女,你对他的子女好,自然能获取父母的欢心。我们若能救苦救难,佛菩萨是一定会满意的。

第7题:

菩萨的堕罪共有几条?请具体说明。


正确答案: 按照本论所说,国王与大臣各有五条定罪,平凡人有八条定罪,再加上舍弃愿菩提心,总共有十九种菩萨堕罪。《宝积经》、《虚空藏经》、《月藏经》中讲:若加上舍弃行菩提心,共有二十条菩萨罪。

第8题:

守持净戒的违品,有哪十三种烦恼?请一一说明。你相续中有什么烦恼?打算如何断除?守持净戒的违品


正确答案: 有13种烦恼:
1、奸吝。自己的财务不愿意布施给众生。
2、谄。《俱舍论》中说,这种烦恼是心不正直,将自己的过失覆盖藏起来。
3、诳。本来不是自己的功德,却装模作样显出有功德的摸样,在众人面前虚伪诳行。
4、贪。对受用财务十分执著。
5、懈怠。是精进的违品。有的人把休息当做快乐,把宝贵的时光都浪费掉了。
6、贪欲。对与异性淫行的欲乐非常贪著。
7、嗔恨。忿怒为体,是一切烦恼的根本。
8、增上慢。以自己不具有的功德为傲。
9、种姓骄。
10、相貌骄。
11、广闻骄。
12、韶华骄。
13、权势骄。
应了之烦恼的过患,认识其本来面目。还要经常祈祷三世诸佛、传承上师,使他们的加持融入自心。

第9题:

在得戒的方式上,龙猛菩萨和无著菩萨的观点具体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 按无著菩萨的传承,前一偈先诵三遍,受持愿菩提心;再诵第二偈三遍,受持行菩提心,即将愿行菩提心分别受持。
按龙树菩萨的传承,两偈是一起念的,念第一遍时发愿菩提心,第二遍时受行菩提心,第三遍为坚固愿行菩提心,将愿行菩提心同时受持。

第10题:

我们应在什么样的上师面前受菩萨戒?为什么?


正确答案: 《菩萨别解脱经》对上师的要求只有一条,就是上师相续中一定要有菩萨戒,且从来没有失坏过。
《菩萨戒二十颂》中说,授菩萨戒的上师应该具备三个条件:具有清净的菩萨戒律,这是第一条;对大乘佛法比较精通,具有相当殊胜的智慧,这是第二条;具有摄受弟子、调化众生的能力,这是第三条,在具足这三条的上师面前,可以得受菩萨戒。
《入菩萨行论》对授菩萨戒上师也有一定要求,是什么样的呢?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舍弃具有善巧方便的大乘佛法,具有坚定信心,这是第一条;第二条,他的相续中一定要有清净的菩萨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