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认为:“我现在身体健康、丰衣足食,生活顺缘圆满具足,所以放

题目

有些人认为:“我现在身体健康、丰衣足食,生活顺缘圆满具足,所以放逸一点无所谓,以后再精进也不迟,反正自己无病无灾,时间还长着呢!”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些人认为:“六度要逐一行持方可圆满,布施时不能持戒,持戒时不能修安忍……”这种想法正确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这种想法不正确。
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讲过,行持大乘佛法饶益众生,六度万行不可缺少,佛陀在因地时,所有行为均可摄于六波罗蜜多中。因此,我们听闻佛法、修学佛法、弘扬佛法时,具足六度至关重要,若不具足六度,不一定属于大乘佛法。

第2题:

有些人想:“算命的说我能活到八十岁,所以我今天肯定不会死。”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这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想法而已,其实谁也没有“今天不死”的理由。人寿皆由业力感召,善恶业成份不断变化,寿命也不停变化,而算命先生无法测准业力变化。大家都知道袁了凡居士,他的一生充分说明了这点。算命先生的卜算难以成立“现在我们不会死亡”这种观点,其它理由也无法找到。所以,谁也不敢保证今天不死。

第3题:

1.一些人喜欢住在城市,因为城市生活有许多便利。
2.但有些人喜欢住在农村。
3.我认为,……


答案:
解析:
Where to live —in the City or in the CountrySome people like living in the city because city life has many advantages. They think there are more job opportunities in cities, life there is more colorful and meaningful than that in the country, and there are more modern conveniences in cities for people to enjoy.
But some other people prefer to live in the countryside. They say life in the countryside is closer to nature and better for their health, life there is quieter and that country people are more honest than city people.
I would like to live in a city when I am young to earn enough money and I live in the countryside when I am old for having a quite life.

第4题:

行持善法时,需要具足哪四大助缘?


正确答案: 噶当派的大德在修心时,一定要具足四种条件:
1)有强烈的意乐。没有意乐的话,想往生或者利益众生,什么事情都搞不成。
2)发殊胜的愿。在上师、诸佛菩萨面前,发愿生生世世利益无边的众生。
3)誓言要坚定。不能今天发一个愿,明天就放弃了,大家现在已发了菩提心,以后在实际行动中,尽管每个人的能力有限,但所发的誓言不能忘。
4)经常祈祷诸佛菩萨。依靠诸佛菩萨的加持,才能顺利承办所发之愿。

第5题:

有些人想:“佛菩萨是大慈大悲的,即便我现在没有好好修持,死后陷入中阴恐怖时,他们也会来救护我,所以不用害怕。”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请举一公案说明。


正确答案: 这也需要一定的福德因缘,没有因缘的话,就算佛陀大慈大悲、神通无碍,也不可能救度你。倘若不需要因缘,那依靠往昔诸佛的大悲加持,我等众生早已往生清净刹土了,但我们现在仍处于轮回苦海中不得自在,这说明解脱也需要依靠自己。《心性休息》中云:“如是解脱依自己,释尊已示解脱法,他众骤时不能度,如眠醉梦无他遣。”
《大智度论》中有一个公案:有次佛和阿难到舍卫城化缘,阿难见到一个非常贫穷可怜的妇女,便祈请佛陀去度化她。佛陀说:“她与我没有因缘,所以对我没信心,我没办法度化她。”阿难不相信,再三地祈求,佛陀也不得不听阿难的话,亲自走到那个妇女面前。但这个妇女根本不愿意看佛陀的相好庄严,立即转身背向佛陀。佛陀于她的四方分别出现,她马上背过身去,不见佛陀。后来实在没办法,佛陀就示现神变,于她的四方上下同时显现身相,这个妇女索性闭上眼睛,什么都不看……。此时阿难才深深意识到:即便是功德圆满的佛陀,对没有因缘的众生也不能度化。

第6题:

有些人说:“我看到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只念佛就往生了,所以没有菩提心也可以往生。”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正确。表面上她是个老年人,而且没有文化,但她相续中有没有菩提心也不好说。即使生前没有,但在往生的一刹那,她也可能生起了菩提心。要知道,往生必须具备菩提心,如果认为没有菩提心也可以随随便便往生,这一点用教证、理证来证明,恐怕有一定的困难。

第7题:

有些人认为,圆满布施度就是要消除所有众生的贫困,所以需要赚大钱来达到这个目的。对此你怎么看待?


正确答案: 这种想法不正确。在《百业经》中可以看到,佛在世时也有很多的穷人,虽然佛陀六度万行皆已圆满,但穷人依然存在,这正说明了圆满布施度是从内心上安立,而不是将外在的贫困者全部遣除。佛陀说过:一切功德皆是由心所生,如是内心愿意将自己所有的财产、身心性命、功德善果,毫无保留地施舍给众生,生起这种无伪的意乐,就圆满了布施波罗蜜多。在《大集经〃无尽意菩萨品》中说:“将自己的一切施舍众生,此无伪舍心名布施波罗蜜。”所以圆满布施度并不是从外面物质上安立的,而应该是从内心上安立。

第8题:

结尾通常使用“祝各位来宾生活愉快,身体健康”、“预祝本次来访获得圆满成功”这类的祝语作为欢送词的结尾。()

A

B



第9题:

有人认为:“现在的诸佛不能度化我,但未来的佛陀可能会度我吧,所以继续造罪没关系。”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如果我们今后依然明知故犯,放逸行事,那么就会重蹈“不得佛化育”的命运,下场必将是反反复复地堕入恶趣,苦不堪言。纵然侥幸获得了善趣,也是感受一些刑罚、遭受病魔缠身、受到束缚、被兵器砍剖身体等苦痛。

第10题:

什么叫五种他圆满?请大致作个解释。为什么叫“他”圆满?对照自己,你是否具足?


正确答案: 龙猛菩萨云:“如来出世与说法,佛法住佛入圣教,为利他故心悲愍。”所谓的五种他圆满,即如来出世、佛陀说法、佛法住世、自入圣教、师已摄受。
如果转生于暗劫,而未生在佛陀出世的光明劫,那连上师三宝、四谛十二缘起等殊胜法语的名称也听不到。而今我们值遇佛陀出世的贤劫,所以为导师殊胜圆满,即如来出世。尽管佛陀已现身于世,但若没有宣讲正法,我们众生也得不到收益。而如今佛陀已循序渐进转了三次法轮,因此佛教正法圆满,即佛已说法。虽然佛陀转了三次法轮,但佛法如果已经隐没,果期、教期、形象期全部圆满了,对众生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不像学校虽然摄受学生,但若学校已经关闭,孩子也得不到任何利益。而今佛法住世期尚未完结,所以时间圆满,或叫佛法住世。虽然佛法出世,并宣说佛法,佛法没有隐没,但假设自己没有皈入佛门也无济于事。而如今我们已步入佛门,并最后都能懂得佛法意义,这不是自之缘分圆满,或者叫自入圣教。即便已具足前四种因缘,但若仅是形象上的皈依,没有被善知识所摄受,那对正法的真理也将一无所知。而今我们已承蒙善知识慈悲摄受,所以为殊胜悲心圆满,也叫殊胜善知识摄受。
因为观待他缘而具足修学正法的条件,故叫“他”圆满。
观待自己,已圆满具足,故当珍惜。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