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说:“我没有学佛前,工作特别顺利,但学了佛以后,什么都不顺

题目

有些人说:“我没有学佛前,工作特别顺利,但学了佛以后,什么都不顺,身体也不好……”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些人经常问上师:“我学佛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还没有开悟啊?”对这种现象,你如何看待?


正确答案: 这是对佛法没有真正了解。因为自他相续中的烦恼罪业,要经过如海大劫的长时期修习,方能净除。不要说所有众生的烦恼罪业,就是自己的一种烦恼,比如说嗔心,由于无始以来的熏染串习,它十分坚固,要断除顽固习性,也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如果只修行过短短的几年,就想一劳永逸,根除无始以来的过失习气,这只是凡夫的一种痴心妄想而已。

第2题:

如果有人说:“学佛需要经常供养,这个我做不到,所以不愿意皈依。”你应该怎么劝诫他?


正确答案: 其实佛教并没有强迫你必须布施,佛陀也说了,布施的时候不能有吝啬心,如果稍有一点吝啬,那不布施也可以,没有一点强迫性。
真正来说,上师诸佛已断除贪心,不会贪求供养,只是为了令众生积累资粮,而悲悯接受这些世间的有漏财产。

第3题:

僧人问:“既然你什么都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盲人听了,就得意地说:“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也更让别人看到我自己,这样, 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我了。”苦行僧听r顿有所悟。他仰天长叹说:“我天涯海角奔波寻觅我佛, 没想到佛就在我的身边哦!人的佛性就像一盏灯。只要我点亮了,即使我看不见佛,但佛会看到我自己的。”

从这段文字我们不能推出的是( )。

A.为别人着想,实际上就会惠及自己

B.盲者安然的心态是他对佛的透彻的参悟和理解的表现

c.苦苦追寻的理想、信念往往寓于我们身边的平凡小事之中

D.只有先照亮别人。才能够照亮我们自己


正确答案:B
79.B【解析】该段文字从一个平常简单的生活故事中揭示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而盲者的看法与“佛的透悟”并不沾边,B项不能由这段文字推出。

第4题:

什么是真正的学佛修行?


正确答案: 真正的学佛修行,那是非常积极的、非常正面的,它是开发智慧的,它是让我们了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体证三法印与四圣谛。

第5题:

有人说,学佛应该直接读原经典,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 对于初学者,不能直接读原典,原因是:
第一、佛经是佛的语录,是因人而说,因问而答,不是系统的理论。
每一部经中的一种说法,只是整个佛法思想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学一经一说,很难掌握佛法的总体结构布局和总的精神实质,容易堕入有空、常断的某一边。
现在学佛的人中大多数都是尊一经、执一说,因“小”失“大”,因“事”失“理”,或说空而否定业报因缘,或重观修而轻善德,或褒显教贬密法等等,其根本原因是掌握知识的深度和数量有限,在客观上形成了可怜的偏见。
不仅佛法如此,就连人世间的任何一种偏见都和时空环境与知识见解的局限性有关。龙树所说的“破除一切见”,就是说要破除所有这类偏见,才能获得无见的正见。
第二、佛经中的说法,有了义和不了义之分。
“了义”的含义是:
(1)字面含义和所说的事情一致的说法;
(2)说的是普遍规律和绝对真理。
“不了义”的含义是:
(1)字面上所说和实际所指不一致的说法,隐含别义,指东说西的说法;
(2)权宜之说,变通之说,所指是相对真理。
密法还有“四法”“六印”的严格保密措施。
研究、学习佛法的人若不懂这种经典的特殊表述方法,像一般书籍那样理解它的文辞含义,没有一个不碰壁的。
由于上述两种原因,初学之人直接读经,不会获得较全面系统的知识。

第6题:

什么是佛法?不学佛有哪些过失?学佛有哪些利益?对此你有什么体会?


正确答案: 1)佛法揭示的是宇宙的人生真相,是引导众生离苦、得乐,令自他获得暂时的安乐,究竟解脱的妙理。
2)不学佛的人非常可怜,《诸法集要经》中云:“愚不可人无正智,如盲处黑暗。”愚痴的人没有正确的智慧,就像盲人处于黑暗中一样,根本不懂取舍因果。以至于大多数人造了太多的不善业,死后只有堕入恶趣,感受难忍的痛苦,诚如《四百论》所言:“由于诸人类,多持不善品,以是诸异生,多堕于恶趣。”《大般泥洹经》亦云:“愚夫邪见,向恶趣门。”
3)学佛所带给我们的,除了快乐,没有别人。在茫茫无边的轮回中,它是唯一的解脱津梁,故智者理应选择佛法。《别译杂阿含经》云:“唯有入佛法……是则归依处。”
4)比如现如今,天灾人祸频频出现,世间灾难此起彼伏,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虽不排斥其他宗教的作用,但佛教的精神是最管用的。生命脆危,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他们的生命瞬间就会失去。这些无常的道理,佛陀早就告诉过我们,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取舍因果,否则,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将来的痛苦还会越来越多,不学佛这些道理就很难懂得。

第7题:

有些人想:“佛菩萨是大慈大悲的,即便我现在没有好好修持,死后陷入中阴恐怖时,他们也会来救护我,所以不用害怕。”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请举一公案说明。


正确答案: 这也需要一定的福德因缘,没有因缘的话,就算佛陀大慈大悲、神通无碍,也不可能救度你。倘若不需要因缘,那依靠往昔诸佛的大悲加持,我等众生早已往生清净刹土了,但我们现在仍处于轮回苦海中不得自在,这说明解脱也需要依靠自己。《心性休息》中云:“如是解脱依自己,释尊已示解脱法,他众骤时不能度,如眠醉梦无他遣。”
《大智度论》中有一个公案:有次佛和阿难到舍卫城化缘,阿难见到一个非常贫穷可怜的妇女,便祈请佛陀去度化她。佛陀说:“她与我没有因缘,所以对我没信心,我没办法度化她。”阿难不相信,再三地祈求,佛陀也不得不听阿难的话,亲自走到那个妇女面前。但这个妇女根本不愿意看佛陀的相好庄严,立即转身背向佛陀。佛陀于她的四方分别出现,她马上背过身去,不见佛陀。后来实在没办法,佛陀就示现神变,于她的四方上下同时显现身相,这个妇女索性闭上眼睛,什么都不看……。此时阿难才深深意识到:即便是功德圆满的佛陀,对没有因缘的众生也不能度化。

第8题:

学佛为了什么?其目的为何?有佛弟子告诉我,是为了脱生死,解脱六道轮回,我想这是出世境界,但凡人众生入世应该做到什么境界?(还是看破生死,还是生死听其自然)


正确答案:入世应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孝悌忠信,不使有缺,此是律己。再进六度四摄,善巧方便,广度众生,超到彼岸,此是利他。上举两条,皆是学佛入世应为之道,明乎此,则知出世易而入世难也。再者,解佛理则生死始能看得破,既学佛,则生死不使听自然。

第9题:

有人说佛教不烧金纸银纸,但用果、香、花、烛、茶、供养佛菩萨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金银纸箔,皆是给鬼之物,佛故无用。供佛亦不过表我诚敬,佛岂真享,惟佛陀慈悲戒杀,制限素食,故供献亦只用果茶等类。

第10题:

经中说“处处有佛”,为什么说处处有佛呢?


正确答案: 因为佛是遍知一切的,无任何障碍,所以,佛智遍及的地方就有佛身,即佛心所到之处便有佛身。这种智慧是佛法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八万四千法归根结底只有一法,就是智慧,即“般若波罗蜜多”,其余都是随从之法,方便之法,都是达到主法的工具,所以说佛法的核心是智慧。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