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对刚接任的一个班级进行摸底测验,满分100分的试卷,有个学

题目

魏书生对刚接任的一个班级进行摸底测验,满分100分的试卷,有个学生的语文只考了8分。魏老师找他谈话。谈话中,魏老师开门见山地说:“我听语文老师说,你上课根本就不听讲,是吗?”学生答:“是。”“听你父母说,你在家也不写作业,是吗?”学生回答:“是,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想做。”魏老师说:“你根本不听讲,不学习,还能考8分,说明你挺聪明的,要是你稍微努力一下,肯定会比这次考得好。”魏老师把他叫到自己跟前打开试卷,帮他分析每一道题,哪些是只要去学习记忆就可以掌握的,哪些是需要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在以后的日子里,魏老师允许这个学生上课不听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在期中考试时他考了40多分。之后魏老师继续帮他检查学习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督促、检查他的学习落实情况。到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70多分了。就这样魏老师转化了一个语文成绩很差的学生。 请用教学原则和教学评价理论对该材料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材料中魏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综合运用了多种评价方式。
(2)因材施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时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魏老师帮学生检查学习的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督促、检查他的学习落实情况,而不是全班同学统一标准,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魏老师对刚接任的班级进行摸底测验,属于诊断性评价,该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从整个教学进程来看,材料中“在期中考试时他考了40多分……”“到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70多分了……”这是形成性评价的一种体现。这种评价是监控学生学习进展最重要的手段,也是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对于那些在形成性评价中持续出现困难的学生,教师必须找准导致其学习障碍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补救措施,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有价值的建议。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班有 60名学生,在第一次测验中有 32人得满分,在第二次测验中有 27人得满分。 如果两次测验中都没有得满分的学生有 17 人,那么两次测验中都获得满分的人数是多少?

A.13 人 B.14 人 C.15 人 D.16 人


正确答案:D
本题是集合问题。(32+27+17)-60=16(人)。所以正确答案为D。

第2题:

魏书生主体性班级管理的经验有( ) A.设立常务班长 B.设立值日班长 C.设立值周班长 D.实行承包制 E.实行班级顾问制


正确答案:ABCDE

第3题:

一个考试测验对不同班级的学生考核的结果基本一致,则表明这一测验具有 ( )

A、 难度

B、 效度

C、 信度

D、 区分度


正确答案:C

第4题:

材料:
魏老师对刚接任的一个班级进行摸底测验,满分100分的试卷,有个学生的语文只考了8分。魏老师找他谈话。谈话中,魏老师开门见山地说:“我听语文老师说,你上课根本就不听讲,是吗?”学生答:“是。”“听你父母说,你在家也不写作业,是吗?”学生回答:“是,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想做。”魏老师说:“你根本不听讲、不学习,还能考8分,说明你挺聪明的,要是你稍微努力一下,肯定会比这次考得好。”魏老师把他叫到自己跟前打开试卷,帮他分析每一道题,告诉他哪些是只要去记忆就可以掌握的,哪些是需要努力才可以完成的。在以后的日子里,魏老师允许这个学生上课不听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在期中考试时这个学生考了40多分。之后魏老师继续帮他检查学习的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督促、检查他的学习落实情况。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70多分了。就这样,魏老师转化了一个语文成绩很差的学生。
问题:
请用教学原则和教学评价理论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答案:
解析:
(1)材料中魏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综合运用了多种评价方式。 (2)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时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魏老师帮学生检查学习的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督促、检查他的学习落实情况,而不是全班同学统一标准,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魏老师对刚接任的班级进行摸底测验属于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从整个教学进程来看,材料中“在期中考试时这个学生考了40多分………”“测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70多分了……”这是形成性评价的一种体现。这种评价是监控学生学习进展最重要的手段,也是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对于那些在形成性评价中持续出现困难的学生,教师必须找准导致学习障碍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补救措施,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有价值的建议。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第5题:

某班50名学生,在第一次测验中26人满分,在第二次测验中21人满分,如果两次测验中都没得到满分的学生有17人,那么两次测验中都获得满分的人数是(   )。

A. 14     B. 12     C. 17      D. 20 

 

 


A 前后两次测验得满分人次是26+21=47人次,而两次测验中得过满分的人数是 50-17=33人,则两次都得满分的人数是47-33=14人,故选A

第6题:

:某班有50名学生,在第一次测验中有26人得满分,在第二次测验中有21人得满分。如果两次测验中都没有得满分的学生有l7人,那么两次测验中都获得满分的人数是多少? ( )

A.18

B.14

C.17

D.20


正确答案:B
 设两次测验中都获得满分的有z人,则有26+21+17-x=50,x=14。

第7题:

一个学生在一个班级,一个班级有多个学生,实体班级与实体学生之间是( )。

A.一对一的联系

B.一对多的联系

C.多对多的联系

D.多对一的联系


正确答案:B
解析: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n个实体(n0)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至多只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是一对多联系,记为1:n。

第8题:

某班50名学生,在第一次测验中26人满分,在第二次测验中21人满分,如果两次测验中都没得到满分的学生有17人,那么两次测验中都获得满分的人数是( )。

A.14

B.12

C.17

D.20


正确答案:A
共50名学生,17人两次测验中都没得到满分,则有33人在其中一次或两次测验中得过满分。而得到满分的总人次为26+21=47,因此,在两次测验中都获得满分的人数为47-33=14。

第9题:

魏书生对刚接任的一个班级进行摸底测验,满分100分的试卷,有个学生的语文只考了8分。魏老师找他谈话。谈话中,魏老师开门见山地说:“我听语文老师说,你上课根本就不听讲,是吗?”学生答:“是。”“听你父母说,你在家也不写作业,是吗? ”学生回答: “是,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想做。”魏老师说:“你根本不听讲,不学习,还能考8分,说明你挺聪明的,要是你稍微努力一下,肯定会比这次考得好。”魏老师把他叫到自己跟前打开试卷,帮他分析每一题,哪些只要去学习记忆就可以掌握的,哪些是需要努力就可以 完成的。在以后的日子里,魏老师允许这个学生上课不听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在期中考试是他考了40多分。之后魏老师继续帮他检查学习的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督促、检查他的学习落实情况,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70多分了,就这样魏老师转化了一个语文成绩很差的学生。
请用教学原则和教学评价理论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答案:
解析:
(1)该案例中魏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综合运用了多种评价方式。
(2)因材施教原则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原则是对我国优良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符合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主要有:①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②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③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魏老师帮学生检查学习的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督促、检查他的学习落实情况,而不是全班同学统一标准,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魏老师对刚接任的班级进行摸底测验,属于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从整个教学进程来看,材料中“在期中考试时他考了40多分……”“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巳经可以考到70多分了……”这是形成性评价的一种体现。这种评价是监控学生学习进展最重要的手段,也是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对于那些在形成性评价中持续出现困难的学生,教师必须找准导致学习障碍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补救措施,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有价值的建议。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第10题:

魏书生对刚接任的一个班级进行摸底测验,满分100分的试卷,有个学生的语文只考了8分。魏老师找他谈话。谈话中,魏老师开门见山地说:“我听语文老师说,你上课根本就不听讲,是吗”学生答:“是。”“听你父母说,你在家也不写作业,是吗”学生回答:“是,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想做。”魏老师说:“你根本不听讲,不学习,还能考8分,说明你挺聪明的,要是你稍微努力一下,肯定会比这次考得好。”魏老师把他叫到自己跟前打开试卷,帮他分析每一道题,哪些是只要去学习记忆就可以掌握的,哪些是需要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在以后的日子里,魏老师允许这个学生上课不听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在期中考试时这个学生的语文考了40多分。之后魏老师继续帮他检查学习的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督促、检查他的学习落实情况。到期末考试的时候,这个学生的语文已经可以考到70多分了。就这样魏老师转化了一个语文成绩很差的学生。
请用教学原则和教学评价理论对该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
解析:
(1)材料中魏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综合运用了多种评价方式。 (2)因材施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时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有:①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②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③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魏老师帮学生检查学习的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督促、检查他的学习落实情况,而不是全班同学统一标准,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魏老师对刚接任的班级进行摸底测验,属于诊断性评价,该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从整个教学进程来看,材料中“在期中考试时这个学生的语文考了40多分……”“到期末考试的时候,这个学生的语文已经可以考到70多分了……”这是形成性评价的一种体现。这种评价是监控学生学习进展最重要的手段,也是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对于那些在形成性评价中持续出现困难的学生,教师必须找准导致其学习障碍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补救措施,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有价值的建议。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