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早期维新思想及其特点。

题目

分析早期维新思想及其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有( )。
A.林则徐、魏源 B.王韬、薛福成
C.马建忠、郑观应 D.李鸿章、曾国藩


答案:B,C
解析:
BC [解析]早期维新派是19世纪60至70年代,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陈炽、陈虬、汤震、何启、胡礼垣等。他们在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发展资 本主义经济;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 术,办新式学校。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是爱国的和进步的。本题正确选项为BC。

第2题:

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

  • 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
  • B、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
  • 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
  • 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政治运动

正确答案:D

第3题: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发展”是指()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③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第4题: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 A、照搬办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依靠儒家思想,托古改制
  • D、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正确答案:D

第5题:

试述早期改良主义思想的内容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早在19世纪70年代,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和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出现,产生了中国第一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大都由封建文人转化而来,接触过不少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他们继承了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良派的爱国思想和学习西方的进步主张,痛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清朝的腐败政治,希望清政府作些社会改革,找出一条消除外患、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的富强道路,集中反映了正在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早期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陈虬、陈炽、何启、胡礼垣等人。
早期改良主义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主张抵御外侮,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他们“愤彼族之要求,惜中朝之失策”,特别反对签订不平等条约,要求取消片面的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等危害中国最深的侵略特权;谴责和揭露英人赫德把持中国海关、干涉中国内政外交的行径,要求收回海关行政权;认为外国掠夺中国的经济和资源,是中国日趋贫困的主要原因,主张练兵以同外国进行兵战,发展民族工商业以和外国进行商战,郑观应甚至提出商战比兵战更重要:“彼不患我之练兵讲武,特患我之夺其利权。凡致力于商务者,在所必争。可知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他们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谋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出路,以抵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第二,力主革新政治,倡言设立议院。早期改良派革新政治的主张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整饬吏治、裁汰冗员等方面,而是大胆提出设立议院、改革制度等崭新的政治内容。这方面以郑观应的言论最为充分、明确。他曾简要介绍西方各国设有上、下议政院的情况及其优越性,明确主张中国应“仿泰西之良法”。后在《盛世危言》中进一步阐明设议院的好处,认为中国要富国强兵、永保太平之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王韬、何启、胡礼垣等亦从不同的角度宣扬西方的民主政治,主张设立议院以收伸民志、结民心和富国强兵之效。
第三,批判顽固守旧、批判洋务派仅袭西学之皮毛,而要求进行社会改革。郑观应说:“今之公卿大夫,墨守陈编,知古而不知今。”说他们“泥古不化”,“甘守因陋以受制于人”。王韬指斥顽固派官僚:“至此时而犹作深闭铜拒之计,是直妄人而已,误天下苍生者若辈也。”他们指出,时代变了,形势变了,再想闭关自守,安于一隅是不可能的。他们在认真研讨了西方社会制度后,认识到不变革清政府的封建专制制度,中国就不可能像西方各国那样强盛起来。他们独具慧眼,认为学习西方技艺是次要的,而变革体制是根本性的问题。他们抨击洋务派举办洋务是“小变而非大变,貌变而非真变”,是对西学“仅袭皮毛,而即嚣然自以为足”。因此,他们要求建立一套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治制度,即君主立宪制度,认为中国要富强,必须改变这种腐败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才是长治久安之策。
意义: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但也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反对外国侵略者,却幻想通过谈判取消侵略特权,说明对西方侵略者的本质尚无清醒的认识。他们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但不是要推翻它,而是依靠封建政权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他们大都主张在维护中国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的基础上,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和政治制度。因此尽管早期改良主义思想不彻底,但它相对于仅仅“师夷长技”来说,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根本,也就是制度性的问题,改革的范围更广,程度更深远,是救中国的进一步的探索。早期改良主义的发展、宣传,最终引发了一场维新变法。

第6题:

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有(  )
A.马建忠
B.王韬
C.郑观应
D.薛福成


答案:A,B,C,D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早期维新思想家的掌握.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建忠、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某些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他们一般都反对列强的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具有一定程度的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因此,备选项ABCD为正确答案.

第7题:

早期维新派散文改革有什么特点?代表作家是谁?


正确答案: 早期维新派散文,是随着近代社会要求变革的思潮进一步发展,在文学领域改革的新阶段中出现的一种向新文体过渡的散文。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期间,在散文创作上足以代表新阶段的成就和特点的是早期维新派散文作家冯桂芬、王韬和郑观应。
早期维新派散文改革的特点是:
(1)在创作目的上,他们倡言散文改革,就是要为推动社会改革服务,从内容到形式、从理论到实践都彻底否定了桐城“义法”论,表现了要求散文解放的强烈意向。
(2)在创作主张上,极力反对空谈性道,反对泥古,反对刻意模仿和无病呻吟。他们不但强调“文章所贵,在乎纪事述情”,而且还把“论事”列入文学创作的范围之内。他们的主张可看作是“新文体”散文理论的先声。
(3)在内容上,主要以变法自强为中心,对西学作了认真探求,考察西方各国现状,并对其经验教训作了总结,同时对正统的旧学表示了某种程度的非难。
(4)在形式上,以政论散文为主,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报刊政论散文集。他们用通俗古文写作的近代报刊政论文体,比起龚自珍、魏源的散文来,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此外还创作有介绍近代欧洲社会和资本主义“文明”的游记散文以及类似后来的报告文学的散文。
(5)在写作风格上,立论新颖,笔调清新,语言简朴,结构严密,以恳挚坦城的感情,陈述救国救民和变法图强的主张,具有革新精神,说服力很强。其政论风格对戊戌时期的维新派政论家有一定的影响。

第8题:

简述托马斯·孟重商主义思想的特点及其与早期重商主义的区别。


参考答案:

托马斯·孟是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著名代表,他的思想的特点是:第一,反对早期重商主义禁止输出货币的政策,提出了与之相反的应该准许货币输出的主张。提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的观点。第二,发展对外贸易是孟的重要主张。提出了在对外贸易中必须做到出超;如果相反,进口超出出口,货币自然外流。第三,提倡发展本国的手工业,尽可能多地制造在对外贸易中需要的产品,这是托马斯·孟与早期重商主义的明显特点。


第9题:

早期维新思想家郑观应认为,根据《万国公法》,“各国之权利,无论为君主、为民主、为君民共主,皆其所自有,决无可以夺人与甘夺于人之理”。这说明()。

  • A、郑观应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 B、先进知识分子关注近代外交常识
  • C、早期维新派还带有自大的思想
  • D、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正确答案:B

第10题:

简述早期维新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陈炽、何启等人。


正确答案:主张:他们在从事洋务活动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仅仅依靠新式枪炮船舰和兴办企业,还不能使中国富强,因而进一步要求清政府吸收西方国家进步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进行自上而下的社会政治变革,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人们普遍对洋务派所标榜的求富、自强的口号产生怀疑,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即要救国,只有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