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计算与“机器”计算有什么差异?()

题目

“人”计算与“机器”计算有什么差异?()

  • A、“人”计算宁愿使用复杂的计算规则,以便减少计算量能够获取结果;
  • B、“机器”计算则需使用简单的计算规则,以便于能够做出执行规则的机器;
  • C、“机器”计算使用的计算规则可能很简单但计算量却很大,尽管这样,对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器也能够完成计算结果的获得;
  • D、上述说法都正确。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能够完成机器人简单程序的编写与编辑以及机器人的启动与停止操作的是()

A.机器人控制柜

B.计算机控制系统

C.示教器

D.机器人编码控制器


正确答案:C

第2题:

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有关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该企业生产这两种产品时都需用同一项机器设备进行加工,该机器设备属于该企业的最紧缺资源。该设备每月能提供的最大的机器加工是600小时。根据目前市场情况,该企业甲产品每月的销售量是150件,单价260元;乙产品每月的销售量是170件,单价270元。
要求:(1)为了最有效利用该项设备,该企业应如何安排生产?
(2)根据(1)的计算结果,某经理准备对甲产品进行成本差异分析,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标准成本如下表所示:

①计算甲产品的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数量差异和成本差异;
②计算甲产品的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效率差异和成本差异;
③计算甲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效率差异和成本差异。


答案:
解析:
(1)甲产品单位边际贡献=260-(80+18+32)=130(元)
甲产品单位机器工时边际贡献=130/2=65(元)
乙产品单位边际贡献=270-(48+12+48)=162(元)
乙产品单位机器工时边际贡献=162/3=54(元)
因为甲产品单位机器工时边际贡献高,所以应该先按照甲产品进行生产,所以甲产品应该生产150件,剩余机器工时=600-150×2=300(小时)
生产乙产品产量=300/3=100(件)
所以为了最有效利用该项设备,应该生产甲产品150件,乙产品100件。
(2)①直接材料价格差异=150×4×(20-18)=1200(元)(U)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150×4-150×3.5)×18=1350(元)(U)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150×4×20-150×3.5×18=2550(元)(U)
②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50×1.5×(12-10)=450(元)(U)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150×1.5-150×2)×10=-750(元)(F)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150×1.5×12-150×2×10=-300(元)(F)
③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50×2×(16-18)=-600(元)(F)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50×2-150×1.5)×18=1350(元)(U)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150×2×16-150×1.5×18=750(元)(U)。

第3题:

机器人的动作编程语言与计算机的通信能力很好。()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高中课程的算法与计算机课程的算法有何差异?


正确答案: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算法内容的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介绍算法的基础知识,可以称作算法的“三基”:算法基本思想,算法基本结构,算法基本语句。另一部分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介绍算法的基本思想,使学生了解: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设计出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任何人实施这些步骤就可以解决问题,这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算法。这是对算法的一种广义的理解。算法的基本结构一般有三种: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算法的基本语句有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等。因此,高中数学课程对算法教学的定位,重在“算理”,学生通过学习算法能初步理解和体会算法的思想,并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出相应的算法框图。计算机课程的算法侧重于算法框图用算法语言编程,使其能在计算机上实现。现在使用的算法语言是很多的,例如BASIC语言、PASCAL语言、C语言等等。在高中的数学课程中,不要求介绍算法语言,仅仅需要了解基本语句。在不同的语言中,这些语句的表示可能不一样,数学课程要求采用公认的统一表示,称为伪代码。伪代码很容易被翻译成任何一种算法语言。

第5题:

5.2版比4.31版计算结果有差异,为什么?


正确答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五点:
(1)4.3版的验算过程中没有考虑土钉本身的抗拉强度,而5.1版中是考虑了。所以如果该工程正好是由这一条件为控制,所算结果自然不同,如要对比两个版本的计算结果,应该把5.1版钢筋直径加到足够大;
(2)4.3版土条宽度是软件内部设定的,不能交互,而这一设定值是0.5,所以如要对比两个版本的计算结果,应把5.1版中土条宽度也设成0.5;
(3)4.3版只用了全量法,所以如要对比两个版本的计算结果,5.1版中也应用全量法;
(4)4.3版没有考虑“搜索最不利滑面是否考虑加筋”,所以如要对比两个版本的计算结果,在5.1版中该选项应该选否;
(5)由于新规范中调整了钢筋的抗拉强度,这也是原因之一。

第6题:

下列关于属于机器人系统组成的是()

A.机器人控制柜、安全门锁、示教器、同步开关

B.机器人控制柜、安全门锁、计算机控制系统、同步开关

C.机器人控制柜、计算机控制系统、示教器、同步开关

D.机器人夹具、计算机控制系统、示教器、安全门锁


正确答案:A

第7题:

能够完成机器人简单程序的编写与编辑以及机器人的启动与停止操作的是().

A机器人控制柜

B计算机控制系统

C示教器

D机器人编码控制器


C

第8题:

壁式框架计算时采用的 D 值法与多层框架结构计算中采用的 D 值法主要差异是什么?


参考答案:D 值法计算两者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壁式框架与普通框架的不同引起。壁式框架墙肢与连梁截面尺寸均较大,墙肢与连梁节点区有刚域存在。采用 D 值法对壁式框架进行计算时应考虑刚域的影响,根据刚域的长度对侧移刚度 D 及柱反弯点高度进行相应的修正。

第9题:

为什么能够用机器(计算机)模仿人的智能?


正确答案:物理符号系统的假设:任何一个系统,如果它能够表现出智能,那么它就必定能执行输入符号、输出符号、存储符号、复制符号、建立符号结构、条件性迁移6种功能。反之,任何系统如果具有这6种功能,那么它就能够表现出智能(人类所具有的智能)。物理符号系统的假设伴随有3个推论。
推论一:既然人具有智能,那么他(她)就一定是个物理符号系统。
推论二:既然计算机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它就一定能够表现出智能。
推论三:既然人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那么我们就能够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活动。

第10题:

什么是转炉炼钢的物料平衡与热平衡,物料平衡与热平衡计算的原理是什么,物料平衡与热平衡计算有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 物料平衡是炼钢过程中加入炉内参与炼钢过程的全部物料与炼钢过程的产物之间的平衡关系。热平衡是炼钢过程的热量来源与支出之间的平衡关系。通过物料平衡和热平衡的计算,结合炼钢生产的实践,可以确定许多重要的工艺参数。对于指导生产和分析、研究、改进冶炼工艺、设计炼钢车间、选用炼钢设备以及实现炼钢过程的自动控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