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吟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的作者是

题目

苦吟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的作者是()。

  • A、杜牧
  • B、许浑
  • C、贾岛
  • D、姚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表达的寓意与此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答案:D
解析: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意思是:上天有经久不变的规律,大地有经久不变的法则,君子有经久不变的规矩,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A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到那时再看其他的山就觉得小了。体现了拼搏进取的人生观。B项,“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意思是:蝉噪阵阵,林间愈见寂静;鸟呜声声,山中更觉幽深。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等。C项,“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意思是:这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双泪长流。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意识的能动性。D项,“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意思是:草木本来没有思想,他们的生死荣枯自有天时。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与题千诗句寓意相同。故正确答案是D。

第2题:

苦吟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的作者是()

A.杜牧
B.许浑
C.贾岛
D.姚合

答案:C
解析:

第3题:

自云写诗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吟诗人是( )

A.孟郊

B.贾岛

C.韩愈

D.姚合


正确答案:B
B【解析】“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出自贾岛的《题诗后》。贾岛写诗,以刻苦认真著称。 “两句三年得”自然是夸张说法,但他吟诗常常煞费苦心却真有其事。

第4题: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说的是唐代哪位诗人?


正确答案: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说的是唐代诗人贾岛。

第5题:

荀子日:“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答案:D
解析:
荀子的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上天有经久不变的规律,大地有经久不变的法则,君子有经久不变的规矩,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万事万物的运行都有自己的规律,D项有此意思。

第6题:

美感有时类似于灵感,只有在特定状况下才能产生。当公式的推导终于成功,或是忽然看懂一种繁难的理论,那一时刻的强烈感受不仅难以重现,也是不可转述的。晚唐的贾岛是有名的苦吟诗人,他和韩愈共同推敲“僧敲月下门”之句并结为忘年之交之事自古传为佳话。然而他还有两句诗更是苦吟了数年-------“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对于这两句诗他自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然而后世却有人认为此句稀松平常,“有何难吟”。这里自然也有文化底蕴的差别,但美感之难以传递也是极重要的原因,是以诗人自己也说“知音”方才能赏。
文中举贾岛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A欣赏诗词要有足够的文化底蕴
B美感很难向他人传递
C写诗就是在寻找灵感、创造美感
D世上知音难觅


答案:B
解析:
解析
文段贾岛例子之前的句子就是整个文段的主旨,因此举该例子就是为了论证主旨句的,主旨句中强调的是递进之后的内容,即“不可转述”B项难以向他人”即是对“不可转述”的同主替换。
A项文段中无法体现,属无中生有;C项谈论的是写诗;D项过度引申。
故正确答案为B。

第7题:

老师在讲到孟郊的时候,说其是苦吟派的代表诗人,苦吟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的作者是(  )。

A.杜牧
B.许浑
C.贾岛
D.姚合

答案:C
解析:
“二旬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的作者是贾岛。

第8题:

下列句子中哪一组反映了古代作者对锤炼句子的重视的?()①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③只将五字句,用破一生心。④百炼成字,千炼成句。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第9题: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哪两位诗人的自况()。

A孟郊、李白

B贺知章、杜甫

C贾岛、杜甫

D孟郊、陆游


C

第10题:

景耀三年秋九月,追谥故将军()。


正确答案: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