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因经商手头缺乏流动资金10万元,遂向在某国有企业任经理的朋友乙

题目

甲因经商手头缺乏流动资金10万元,遂向在某国有企业任经理的朋友乙说:自己妻子患重病急需钱治疗,需借钱10万元,要求其帮忙。于是乙从企业的流动资金中拿出10万元借给甲。甲经商获利,2个月后将钱如数归还,乙将钱归账。对乙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 A、构成挪用公款罪
  • B、构成挪用资金罪
  • C、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
  • D、不构成犯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某因经商手头缺资金5万元,遂找到某国有银行工作的朋友乙某,伪称自己母亲病重,需借钱5万元。于是甲某从国有资金中私自挪用5万元借给乙某。乙某经商获利,2个月后将钱归还,甲某将钱归账,朱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

A.构成挪用资金罪

B.不构成犯罪

C.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

D.构成挪用公款罪


正确答案:B
【考点】挪用公款归他人使用的
【解析】挪用公款归他人使用的,不知道他人将公款用于营利活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明知他人用于营利活动,应当认定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本案中甲某误以为乙某借钱为母治病,而挪用公款,时间没有超过3个月,不构成犯罪。

第2题:

公民张某为筹款经商,以自有的价值20万元的房屋为抵押,向甲银行贷款5万元,后又以该房屋为抵押,向乙银行贷款10万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甲银行的抵押有效,向乙银行的抵押无效

B.向乙银行的抵押有效,向甲银行的抵押无效

C.两次抵押均有效

D.两次抵押均无效


正确答案:C
本题考核点是抵押权的效力。抵押人可以就同一抵押物设定多个抵押权,但不得超出余额部分。两次抵押合计未超过房屋的价值,均有效。

第3题:

甲、乙、丙三人各自出资10万元、6万元、4万元合伙从事汽车零配件经营,其间因经营管理不善,对丁负债10万元,丙遂退出合伙,并拿出1万元由甲、乙代为偿还对丁债务。现在丁应如何追偿其债权?

A.可以分别向甲、乙、丙三人要求偿还5万元、3万元、2万元

B.只能要求丙偿还1万元,其余部分向甲、乙追偿

C.可以只向甲或只向乙要求偿还全部10万元,但不能要求丙单独偿还10万元

D.可以向甲、乙、丙中任何一人要求偿还10万元


正确答案:AD

第4题:

下列行为中,构成非法拘禁罪的是:()

A:乙欠甲人民币30万元,屡催不还。甲便纠集丙、丁二人前往乙家中将乙骗到自己开来的车上,挟持乙至邻省一朋友家中拘禁数日
B:甲在向乙催要赌债6万元无果的情况下,纠集好友把乙挟持至甲家,并给乙家打电话,声称乙家必须于10日内筹集60万元,否则就砍掉乙一只手
C:甲系某私企煤矿的老板,经常强迫职工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稍有松懈,非打即骂,为防止工人逃跑,甲在矿区周围拉设了电网
D:甲在某宾馆住宿后,不付费便想走人,宾馆经理乙设法将其锁在客房后迅速报警

答案:A
解析:
【考点】非法拘禁罪。详解:A选项,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甲纠集丙、丁二人将乙挟持至邻省一朋友家中拘禁数日的行为,已经构成非法拘禁罪。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构成非法拘禁罪,超出债务数额的部分,构成绑架罪,实行并罚。因此,B选项错误。C选项,甲的行为成立强迫劳动罪,而不成立非法拘禁罪。因此,C选项错误。D选项,甲在某宾馆住宿后,不付费便想走人,宾馆经理乙设法将其锁在客房后迅速报警的行为属于自力救济行为,不构成犯罪。因此,D选项错误。

第5题:

甲于2007年8月8日欠乙8000元,声明是装修房子急需,而最近生意又不太好导致手头无现金。房子装修后不久甲生意也日益兴隆;2007年10月5日乙遂向甲索要欠款,甲以未约定还款时间且手头尚缺钱为由推托,乙于2009年9月5日再次向甲索要,甲很不情愿还给乙钱。请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之间债务尚未到期
B:乙最后得到这8000元构成不当得利
C:甲、乙之间债务于乙向甲索要时到期
D:甲与乙的债务没有超过诉讼时效

答案:C,D
解析:
根据《民法通则》第88条第2款第(2)项规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因此甲乙之间的债务自乙向甲索要时即已到期,A项错误而C项是正确答案。根据《诉讼时效规定》第6条的规定,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债权请求权,诉讼时效的起算期间从债权人主张权利时起算;债权人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的,则从该期限届满之日的第2天开始计算。因此甲乙之间债务的诉讼时效应自2007年10月5日起算,到2009年9月5日没有超过2年的普通诉讼时效,因此D项是正确答案。

第6题:

甲将对乙的10万元债权转让给丙,在乙获得让与通知前,乙将10万元清偿于甲,甲接受,则丙得()。

A、向甲请求返还10万元

B、向乙请求给付10万元

C、请求甲、乙连带负责

D、请求甲通知乙给付


参考答案:A

第7题:

王某是甲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员,王某的丈夫李某在乙公司任总经理,乙公司向甲银行申请贷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银行不得向乙公司发放贷款
B.甲银行不得向乙公司发放信用贷款
C.甲银行不得向乙公司发放担保贷款
D.甲银行可以自由向乙公司发放贷款

答案:B
解析:
考查商业银行关系人的贷款规则。法律依据为《商业银行法》第40条。题中乙公司和甲银行构成关系人,故甲银行不得向乙公司发放信用贷款。

第8题:

张某死亡后,共遗留下现金10万元、房屋一套(价值30万元)、轿车一辆(价值15万元)。遗产分割的最终分割结果为:张甲按照张某的遗嘱继承房屋;任某按照张某的遗嘱受遗赠轿车;张乙则按照法定继承取得10万元现金。遗产分割后,隋某提出张某生前曾向其借款16万元。则该债务应如何清偿?( )

A.张乙偿还10万,张甲、任某各偿还3万

B.张乙偿还10万,张甲偿还4万,任某偿还2万

C.张乙偿还10万,张甲偿还6万

D.张甲、张乙、任某各偿还1/3


正确答案:B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2条。

第9题:

甲国有企业收购乙民营生物质发电公司45%的股份,完成收购后,乙公司总经理李某占股比20%,其他小股东合计占股份35%。为强化管理,甲企业派出副总经理王某任乙公司董事长,并组建乙公司董事会。依据《安全生产法》,乙公司的安全费用投入责任主体是( )。

A.董事长王
B.总经理李某
C.乙公司董事会
D.甲企业董事会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要求。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和管理的主体。股份制生产经营单位一般在提交董事会讨论批准前,应经过董事会下属的财务管理委员会审查。

第10题:


甲因生意之需向乙借款30万元,并以自己价值50余万元的房屋作抵押,双方签订了抵押合同并到有关部门办理了抵押登记。后甲因流动资金不足,又向丙借8万元以解燃眉之急。甲同样欲以其房屋作担保,但遭到抵押权人乙的反对。无奈之下,甲只好将自己的汽车质押给丙。丙将这辆价值1 0余万元的汽车放在家中后,唯恐遭人盗窃,整天提心吊胆,于是在几天后便与甲商量:质押关系依旧在,但车请甲开回去。甲遂又将汽车取回。后来,甲生意失败,到期无法偿还欠乙的30万元借款,而此时,欠丙的8万元也已到期,但甲手头拮据,也同样无法清偿。


【问题】


1.乙对甲房屋的抵押权是在何时设立的?


2.甲将车开回去后,丙对汽车是否还享有质权?


3.乙、丙应当如何实现自己的权利?



答案:
解析:

1.(1)乙对甲房屋的抵押权自办理房屋抵押登记时起设立。


(2)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建设用地使用权,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


2.(1)甲将车开回去后,丙对汽车不再享有质权。


(2)依照《物权法》的规定,质押的设立必须以标的物的交付作为生效要件,甲在一开始将汽车交付给丙,成立物权法上的质押,但后来甲、丙约定将车归还给甲而仍保持质押关系,这与质押的本质相违背,是无效的。


3.(1)甲、乙之间的抵押担保有效,乙可以依其抵押权向法院请求对该房屋进行拍卖、变卖或折价以实现其对甲的30万债权。


(2)甲、丙之间的质押担保无效,丙对甲的汽车不具有质权,故对于甲的8万元债务,丙只能主张一般的债务清偿。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