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安局民警傅某,捏造犯罪事实诬告陷害其前妻,依照我国《刑法》规

题目

某公安局民警傅某,捏造犯罪事实诬告陷害其前妻,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应当从重处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情形中,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应当从重处罚的是:( )

A.某公安局民警甲某,捏造犯罪事实诬告陷害其前妻

B.乙某指使一18岁的流浪儿童扒窃他人5000元人民币

C.丙某系某县县长,因不满其女儿与男青年吴某谈恋爱,利用职权打击报复吴某

D.丁某1994年5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刑满释放后,又于2000年犯走私制毒物品罪


正确答案:A
【考点】法定从重处罚情节
【解析】《刑法》第243条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依此,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诬告陷害罪从重处罚。A项正确。 《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依此,B、C项不是从重情节;D项不构成累犯,因而也不是从重情节。

第2题:

所谓诬千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构成诬告陷害罪的是:

A.乙捏造“文某强奸幼女”的事实,并向司法部门举报

B.甲与丁某长期不和,便捏造丁某包养情人并匿名举报,使丁某与妻子离婚

C.丙捏造同事万某受贿10万元的事实,并印刷大量传单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张贴

D.丁匿名举报李某抢劫他人50万元。事后查明,李某只抢劫了5000元


正确答案:A
[答案] A[解析]诬告陷害罪的定义要点是:①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②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③情节严重。A项符合定义要点;B项不符合②③;C项不符合②③;D项不符合①。

第3题:

陈某捏造朱某嫖娼的事实向公安机关举报,企图使朱某受到治安管理处罚。( )对陈某应当按照诬告陷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李某捏造事实诬告陷害其邻居王某,意图使王某受到(),情节严重,构成诬告陷害罪。

  • A、治安拘留处罚
  • B、劳动教养
  • C、经济赔偿损失
  • D、刑事追究

正确答案:D

第5题:

诬告陷害罪是指故意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诬告陷害罪的是( )。

A.关某匿名向纪检机关举报其单位领导李某贪污救灾款项20万元,事后查明,李某只贪污了救灾款5万元
B.秦某多次绘声绘色地向别人造谣导演白某与一女演员有不正当关系,结果造成白某夫妻关系破裂
C.为了报复男朋友张某的背叛,赵某向公安机关捏造张某对其实行了强奸行为
D.沈某为了得到提拔,便捏造其竞争对手朱某包养情人并匿名举报,从而使朱某失去了晋升机会

答案:C
解析:
构成诬告陷害罪的要件有3个:(1)故意捏造犯罪事实;(2)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告发;(3)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A项不符合要件(1),需要注意,A 项关某的行为虽然在检举上存在一定的失实,但其并没有故意捏造犯罪事实,即李某的确有犯 罪事实;B项三个要件都不符;D项“捏造其竞争对手朱某包养情人”这一事实并非犯罪事实,不符合要件(1),且沈某的行为只是为了得到提拔,并没有意图使朱某“受刑事追究”,故也不符合要件(3)。只有C项三个要件都符合,故当选。

第6题:

所谓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构成诬告陷害罪的是:

A.乙捏造“文某强奸幼女”的事实,并向司法部门举报

B.甲与丁某长期不和,便捏造丁某包养情人并匿名举报,使丁某与妻子离婚

C.丙捏造同事万某受贿10万元的事实,并印刷大量传单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张贴

D.丁匿名举报李某抢劫他人50万元。事后查明,李某只抢劫了5000元


正确答案:A
[答案] A。[解析]诬告陷害罪的定义要点是:①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②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③情节严重。A项符合定义要点;B项不符合②③;C项不符合②③;D项不符合①。

第7题:

下列情形中,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应当从重处罚的是

A.民警甲,捏造犯罪事实诬告陷害丁

B.工人乙指使其10岁的侄儿盗窃他人5000元

C.副县长丙利用职权打击报复吴某

D.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换取假币


正确答案:A

第8题:

郑某是某县公安局副局长,在上级考察并决定提拔他当县政法委书记之前,其邻居韦某向市政法委揭发他收受发廊老板的贿赂,包庇他们组织卖淫的行为(未经证实)。为了得到顺利提拔,排除外部干扰,郑某就捏造犯罪事实,安排手下刑警队长张某将韦某以赌博罪进行刑事拘留,又通过起诉使得韦某被判2年有期徒刑。对于郑某的行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郑某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对举报自己的韦某进行报复陷害的行为符合报复陷害罪和滥用职权罪

B.滥用职权罪和报复陷害罪之间具有法条竞合的关系,按照“特别法条优于普通法条的原则”,成立报复陷害罪

C.郑某故意捏造犯罪事实,使韦某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这一行为,符合诬告陷害罪

D.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也存在法条竞合的关系,按照“特别法条优于普通法条的原则”,成立诬告陷害罪


正确答案:D
【考点】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区别
【解析】郑某的行为涉及到滥用职权罪、报复陷害罪和诬告陷害罪。其中,滥用职权罪和报复陷害罪之间具有法条竞合的关系;而报复陷害罪和诬告陷害罪之间则是想象竞合的关系。应按照“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处理,成立诬告陷害罪。所以D错误。

第9题:

关于刑法的适用范围,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甲国公民希瑞在我国故意杀害我国公民徐某,应当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B.我国公民周某在乙国抢劫,不能依照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C.我国某国家工作人员宋某在丙国介绍他人卖淫.不能依照我国刑法追究宋某的刑事责任,因为依照丙国刑法规定.介绍卖淫行为不构成犯罪
D.丁国外交人员在我国境内因争执杀死了该国另一名外交人员.应依照属地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答案:A
解析:
选项A体现的是属地管辖。选项B说法错误。根据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周某可以依照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选项C说法错误。宋某的行为依照属人管辖原则追究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我国刑法)。选项D说法错误。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故本题答案选A。

第10题:

魏某与村支书积怨较深,2010年以来,魏某多次在互联网上发帖,控诉村支书强奸妇女多人和害死两条人命。经查魏某网上控诉纯属捏造。对魏某应以()处理。

  • A、诬告陷害
  • B、诬告陷害罪
  • C、诽谤
  • D、诽谤罪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