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传授犯罪方法罪没有既遂未遂之分B、教唆犯罪没有既遂未遂之分C、传授犯罪方法行为的本质是将犯罪方法传给他人D、教唆行为的本质是制造犯意

题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传授犯罪方法罪没有既遂未遂之分
  • B、教唆犯罪没有既遂未遂之分
  • C、传授犯罪方法行为的本质是将犯罪方法传给他人
  • D、教唆行为的本质是制造犯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包括( )。

A.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C
解析: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故意犯罪在犯罪过程的不同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停止下来所呈现的不同状态,分为完成形态和未完成形态。完成形态是指犯罪的既遂,未完成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三种形态。注意审题,如果题干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则答案应为B。

第2题:

某甲故意向某乙传授盗窃方法,某乙没有按某甲传授的方法去盗窃,甲的行为是:()

A.犯罪既遂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D.犯罪预备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既遂的成立标准。某甲构成的是传授犯罪方法罪,与被传授人是否犯罪无关。

第3题:

某甲故意向乙传授犯罪方法,乙没有接受某甲传授的犯罪方法,某甲的行为()。

A.构成犯罪预备

B.构成犯罪未遂

C.构成犯罪既遂

D.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C

第4题:

在共同犯罪中,如果被教唆人着手后中止犯罪,教唆犯应负犯罪()的责任。

  • A、预备
  • B、未遂
  • C、既遂

正确答案:B

第5题: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举动犯没有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B.行为犯有犯罪的未遂形态
C.犯罪结果发生的是既遂,犯罪结果未发生的是未遂
D.抢劫罪未抢到财物的,是未遂


答案:A,C,D
解析:
举动犯存在犯罪预备这种犯罪未完成形态。行为犯是以法定行为的完成为既遂标准的犯罪,存在犯罪的未遂形态。犯罪既遂的标准是以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构成的完备为标准,完全具备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的,是犯罪既遂,否则,属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抢劫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虽然未抢劫到财物,也是抢劫罪的 既遂。

第6题:

杨某的行为属于( )。

A: 犯罪预备
B: 犯罪未遂
C: 犯罪中止
D: 犯罪既遂

答案:D
解析:
在本案中,杨某虽然没有和曹某共谋进行绑架的行为,但是,在曹某实施犯罪的过程中
,杨某在曹某实情相告的情况下,并没有制止,且与曹某~同致信韩某的妻子。因此,
杨某的行为已经表明其与曹某有共同犯罪的故意,且在客观上又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因此二人构成绑架罪的共犯。且绑架和勒索财物的行为已完成,其行为已构成绑架罪(
既遂)。故本题答案选D。

第7题:

按照刑法规定,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的犯罪有:()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教唆他人犯罪,但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
D:防卫过当

答案:B,C
解析:
【考点】刑罚关于量刑的规定。详解:根据刑法规定,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教唆未遂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正当防卫超出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第8题:

某甲向某乙传授盗窃方法,某乙没有按某甲传授的方法去盗窃,甲的行为是()。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预备


参考答案:B

第9题:

关于犯罪未遂,说法错误的是

A.犯罪未遂,要求犯罪未得逞,所谓未得逞是指没有实现犯罪目的
B.根据犯罪实行行为是否完成,可以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C.以犯罪实行行为能否实际达到既遂状态为标准,可以分为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
D.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答案:A
解析:
犯罪未得逞.是指犯罪没有既遂,即犯罪行为尚未完整地满足刑法分则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事实。我国认定犯罪既遂的通说是构成要件齐备说,认为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完全具备了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情况,因此犯罪是否既遂与实行行为是否达到了行为人的犯罪目的没有关系。A选项说法错误。

第10题:

在共同犯罪中,如果被教唆人着手后中止犯罪,教唆犯应负犯罪()的责任。

  • A、预备
  • B、未遂
  • C、既遂
  • D、中止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