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毒品犯罪,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第1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洗钱罪上游犯罪的是( )
A、金融诈骗罪
B、毒品犯罪
C、渎职罪
第2题:
A.贩卖5克冰毒属于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
B.走私10克海洛因构成走私毒品罪
C.帮助他人运送冰毒10克涉嫌构成运输毒品罪
D.从网络上购买制毒原料和工具制造冰毒的行为构成制造毒品罪
第3题:
关于毒品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明知他人实施毒品犯罪而为其居间介绍,代购代卖的,即使没有牟利目的,也成立贩卖毒品罪
B.为便于隐蔽运输,对毒品掺杂使假的行为,或者为了销售,去除毒品中的非毒品物质的行为,不成立制造毒品罪
C.甲认为自己管理毒品不安全,将数量较大毒品委托给乙保管时,甲、乙均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
D.行为人对同一宗毒品既走私又贩卖的,量刑时不应重复计算毒品数量
第4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的是( )。
A.金融诈骗罪
B.毒品犯罪
C.渎职罪
D.贪污受贿罪
第5题:
A、明知他人实施毒品犯罪而为其居间介绍、代购代卖的,即使没有牟利目的,也应该以相关毒品犯罪的共犯论处
B、为便于隐匿运输,对毒品掺杂使假的行为,或者为了销售,去除毒品中的非毒品物质的行为,不成立制造毒品罪
C、甲认为自己管理毒品不安全,将较大数量的毒品委托给乙保管,甲、乙均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
D、行为人对同一宗毒品既走私又贩卖的,量刑时不应重复计算毒品数量
答案:A,B,C,D
解析:根据2008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全国部分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中取得的共识,“明知他人实施毒品犯罪而为其居间介绍,代购代卖的,无论是否牟利,都应以相关毒品犯罪的共犯论处。” 即既可能成立贩卖毒品罪的共犯(代卖),也可能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共犯(代购)。A选项的结论是“成立贩卖毒品罪”,说法不严谨。虽然司法部参考答案为正确选项,但与犯罪构成原理以及司法实践不一致。
制造毒品指使用毒品原植物制作成毒品,包括精制、转化、调制毒品。同样根据《全国部分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形成的共识,为便于隐蔽运输,对毒品掺杂使假的行为,或者为了销售,去除毒品中的非毒品物质的行为,不是制造毒品的行为,不成立制造毒品罪。
非法持有毒品罪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持有且数量较大的行为。持有并不要求直接持有,即介入第三者时,也不影响持有的成立。行为人将数量较大毒品委托给他人保管时,行为人为间接持有,他人为直接持有。所以C选项中甲、乙均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是选择性罪名,行为人实施四个行为中多个行为时,也只成立一罪,如果走私、贩卖毒品不是同一宗,则数量累加,如果行为人对同一宗毒品既走私又贩卖的,则只成立走私贩卖毒品罪,量刑时不应重复计算毒品数量。
因此答案为A,B,C,D选项。
第6题:
关于毒品犯罪的论述,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追究刑事责任 B.缉毒警察掩护、包庇走私毒品的犯罪分子的,构成放纵走私罪 C.强行给他人注射毒品,使人形成毒瘾的,应以故意伤害罪论处 D.窝藏毒品犯罪所得的财物的,属于窝藏毒赃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法条竞合,应以窝藏毒赃罪定罪处刑
第7题:
纪某因为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刑满释放7年后,禁不住朋友的再三恳求,帮助朋友贩卖了30克毒品。关于纪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毒品犯罪的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B、毒品犯罪的惯犯,应当从重处罚
C、毒品犯罪的再犯,应当从重处罚
D、定贩卖毒品罪,加重处罚
第8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反洗钱法的上游犯罪的是( )。
A.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B.金融诈骗罪
C.毒品犯罪
D.走私犯罪
第9题:
根据《刑法》规定,关于教唆犯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教唆未成年人贩卖毒品的,成立贩卖毒品罪,应当从重处罚
B.教唆犯都是主犯
C.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成立引诱他人吸毒罪的教唆犯
D.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一律不成立教唆犯
第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