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王某在网上发帖,声称自己在本市取水源投入30斤毒鼠强,并配

题目

某日,王某在网上发帖,声称自己在本市取水源投入30斤毒鼠强,并配有投放照片。在发帖后造成市民的严重恐慌。后经证实,王某投放的是淀粉,并非毒鼠强,对王某的行为应当()处理。

  • A、以投放危险物质罪追究刑事责任
  • B、以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追究刑事责任
  • C、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追究刑事责任
  • D、不构成犯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王某和吴某经登记结婚后,吴某欲撤销该婚姻,其理由成立的是( )。

A.王某在婚前声称自己有存款十余万、若干套住房,婚后吴某发现均为谎言

B.王某趁吴某母亲病危急需用钱之际,以许诺给其母看病为条件,诱使吴某与其结婚

C.王某掌握吴某父亲贪污的事实,并以此暗示吴某他随时可能将这些张扬出去,除非与其结婚成为一家人,吴某迫于无奈与王某结婚


参考答案:C

第2题:

王某于某日清晨使用月票在市公园内露天舞池旁学习跳舞时,突然被自己旁边一棵树上坠落的枯枝砸在后脖颈上,随即他人将王某送进医院,诊断为颈椎过伸性损伤,王某为此花费医药费若干,因损害赔偿与公园发生纠纷,王某诉至法院。


正确答案:

第3题:

李某持刀杀害王某并劫取了王某的项链后逃逸。 该案中,被杀害的王某和被劫取的项链,在犯罪构成要件中属于()。

(A)犯罪的直接客体

(B)犯罪的复杂客体

(C)犯罪对象

(D)犯罪的简单客体


参考答案:C

第4题:

张某是甲房地产经纪机构(以下简称甲机构)的房地产经纪人,某日在互联网上看到王某出售本市一套三居室住房的信息,标价115万元,他随即打电话咨询相关情况,并告之自己是甲机构经纪人,可以帮王某找买家。房主王某在电话中应允张某可以为其代找买家。次日,张某便约自己的买房客户李某一起去看房,并向李某报价125万元,还交代李某不要当场与房主谈价格,否则房主会认为他看中该房而不肯降价。看房之后,李某对该房十分满意。经过讨价还价,最后李某以118万元的价格与甲机构签了房屋承购委托协议,按甲机构规定交了2万元定金并预付了1%的佣金,委托代理协议还约定,交易达成后李某再支付房屋总价1%的佣金及4000元抵押贷款手续代办费。随后张某个人又以115万元的价格与王某签订房屋出售委托协议书,约定佣金为成交价的1%,并声称买方不愿出面,让王某在房屋买卖合同的卖方处签字,单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随后张某将2万元定金转交给王某。
关于甲机构、张某、王某、李某关系的说法,正确的为(  )

A、张某是王某的代理人
B、张某是李某的代理人
C、张某是居间方,不是任何一方的代理人
D、甲机构是李某的代理人

答案:D
解析:
房地产经纪人员与房地产经纪机构之间存在着执业关系。房地产经纪业务必须由房地产经纪机构统一承接,房地产经纪服务合同也必须由房地产经纪机构与委托人签订,也就是说房地产经纪人员从事经纪活动必须以房地产经纪机构的名义进行,不能以个人的名义进行。房地产经纪机构是由房地产经纪人组成的,房地产经纪业务必须由房地产经纪机构指定具体的房地产经纪人员去承办和完成。本案例中,李某与甲机构签了房屋承购委托代理协议,因此甲机构是李某的代理人

第5题:

王某在服刑10年后被假释.在假释考验期内,王某的下列行为中违反假释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的是(  ).
A.王某和他人共同编写了一本《股市之旅》,并署名出版
B.王某经常夜宿本市的一个朋友家
C.经常有身份不明的人到王某家中参加王某组织的宴会、聚会
D.王某和朋友合伙贩卖苹果,因苹果腐烂现象严重,立即决定由王某连夜将苹果运到所居住的县的另一个镇降价销售


答案:C,D
解析:
解析:根据《刑法》第84条的规定,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C、D两项违反了上述规定,A、B两项则并不违反.

第6题:

根据民事诉讼原理,下列关于诉的分类说法错误的是:

A. 甲起诉乙,要求确认甲、乙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此案属于确认之诉

B.丙起诉丁,要求丁删除在网上发布的辱骂丙的言论并停止继续在网上发帖的行为, 此案属于给付之诉

C.张某起诉李某,要求解除收养关系,此案属于变更之诉

D.赵某起诉王某,要求王某赔偿侵权损失5 万元,而王某辩称侵权行为并不是他实施的,这是确认之诉


正确答案:D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诉的分类。根据通说,以原告向法院提出的请求的内容作为分类标准,可将诉分为给付之诉、确认之诉、变更之诉。给付之诉是指要求法院判决被告履行特定给付义务的请求。根据要求被告履行义务的内容,可将给付之诉分为财产给付之诉与行为给付之诉。根据要求被告履行的行为义务是进行某种行为还是停止某种行为,又可以将行为给付之诉分为积极的行为给付之诉与消极的行为给付之诉;确认之诉,是指要求法院确认某种民事法律关系是否合法存在的请求;变更之诉,是指要求法院判决改变某种既存民事法律关系的请求。A项中属于确认合同关系是否存在,因此是确认之诉;B项中是要求丁为一定的行为,所以是给付之诉;C项中要求解除收养关系,即改变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所以属于变更之诉;D项要求赔偿损失,因此是给付之诉,至于王某的辩称并非原告提出的请求,所以不应作为判断的内容。故只有D项判断错误,当选。
【相关考点梳理】1、结合案例判断诉的种类时以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为基础,变更之诉与给付之诉中可能包含确认之诉,但不必然包含。
2、单纯的确认之诉与变更之诉中没有诉讼标的物。

第7题:

李某和王某在火车上相识,李某怕自己错过目的地站,于是请求王某在A站唤醒自己下车,王某欣然答应。火车到达A站时,李某和王某都睡着了,李某因此未能在A站及时下车,为此支付了额外费用,李某要求王某赔偿损失。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李某自己承担损失
B.由王某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C.由王某承担侵权责任
D.由王某承担违约责任

答案:A
解析:
好意施惠关系指当事人之间无意设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而由当事人一方基于良好的道德风尚实施的使另一方受恩惠的关系。既然无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那么李某不能请求王某赔偿损失。

第8题:

王某故意伤害一案,下列哪些人不得作为其辩护人( )。

A.王某在公安局任科长的哥哥

B.王某在本市人大常委会任职的朋友

C.被害人李某的债务人方某,现为律师

D.王某的叔叔,外籍华人


正确答案:CD

第9题:

共用题干
张某是甲房地产经纪机构(以下简称甲机构)的房地产经纪人,某日在互联网上看到王某出售本市一套三居室住房的信息,标价115万元,他随即打电话咨询相关情况,并告之自己是甲机构经纪人,可以帮王某找买家。房主王某在电话中应允张某可以为其代找买家。次日,张某便约自己的买房客户李某一起去看房,并向李某报价125万元,还交代李某不要当场与房主谈价格,否则房主会认为他看中该房而不肯降价。看房之后,李某对该房十分满意。经过讨价还价,最后李某以118万元的价格与甲机构签了房屋承购委托协议,按甲机构规定交了2万元定金并预付了1%的佣金,委托代理协议还约定,交易达成后李某再支付房屋总价1%的佣金及4000元抵押贷款手续代办费。随后张某个人又以115万元的价格与王某签订房屋出售委托协议书,约定佣金为成交价的1%,并声称买方不愿出面,让王某在房屋买卖合同的卖方处签字,单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随后张某将2万元定金转交给王某。

张某与甲机构的关系有( )。
A:执业关系
B:法律责任关系
C:经济关系
D:行政关系

答案:A,B,C
解析:

第10题:

张某是甲房地产经纪机构(以下简称甲机构)的房地产经纪人,某日在互联网上看到王某出售本市一套三居室住房的信息,标价115万元,他随即打电话咨询相关情况,并告之自己是甲机构经纪人,可以帮王某找买家。房主王某在电话中应允张某可以为其代找买家。次日,张某便约自己的买房客户李某一起去看房,并向李某报价125万元,还交代李某不要当场与房主谈价格,否则房主会认为他看中该房而不肯降价。看房之后,李某对该房十分满意。经过讨价还价,最后李某以118万元的价格与甲机构签了房屋承购委托协议,按甲机构规定交了2万元定金并预付了1%的佣金,委托代理协议还约定,交易达成后李某再支付房屋总价1%的佣金及4000元抵押贷款手续代办费。随后张某个人又以115万元的价格与王某签订房屋出售委托协议书,约定佣金为成交价的1%,并声称买方不愿出面,让王某在房屋买卖合同的卖方处签字,单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随后张某将2万元定金转交给王某。
关于张某赚取差价的说法,正确的为(  )。

A、张某应当将3万元差价退还给李某
B、张某应当将3万元差价退还给王某
C、张某利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不仅收了法定佣金,还多为公司赚了3万元的利润,是个优秀的经纪人
D、张某利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赚取差价的行为不符合房地产经纪职业道德

答案:A,D
解析:
房地产经纪服务实行明码标价制度,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服务报酬由房地产经纪机构按照约定向委托人统一收取,并开具合法票据。房地产经纪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收取任何费用。房地产经纪机构收取佣金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得赚取差价及谋取合同约定以外的非法收益。本案例中,甲机构与李某签订了代理协议属于买方代理。在房地产买方代理业务中,房地产经纪机构应当维护委托人利益,帮助委托人以最低的买价获得满意的房屋。因此张某应当将3万元差价退还给李某,而不是王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