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在14岁生日当天在街上扒窃行人一只钱包,内有人民币200元,

题目

张三在14岁生日当天在街上扒窃行人一只钱包,内有人民币200元,李四在16岁生日当天盗窃邻居家人民币3000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张三应按《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对李四应按《刑法》处罚
  • B、对张三不予处罚,对李四按《刑法》处罚
  • C、对张三和李四均按《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
  • D、对张三不予处罚,对李四按《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在乙家开的商店购物,将自己的钱包(内有人民币1万元)遗忘在乙的柜台上。乙将钱包放进自家的保险柜里。甲发现自己的钱包丢失后,问乙看见他的钱包没有,乙称自己没有看到,没有交出钱包。乙的行为()。

A.是不当得利

B.构成诈骗罪

C.构成盗窃罪

D.构成侵占罪


参考答案:D

第2题:

:李四在张三家门口拾得邻居张三遗失的钱包一个,张三请求归还,李四予以拒绝,李四的行为构成( )。

A.不当得利

B.自助行为

C.无因管理

D.侵权行为


正确答案:D
《民通意见》第94条规定:“拾得物灭失、毁损,拾得人没有故意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拾得人将拾得物据为已有,拒不返还而引起诉讼的,按照侵权之诉处理。”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名师点评]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获利益而使他人利益受到损害的事实。不当得利在性质上来看是事实而不是行为。题中李四在张三门口拣到钱包,可推断出钱包为张三所有而不是无主物,而李四经张三请求后仍拒绝归还,其行为侵害了张三的财产所有权,故排除A项。李四的行为也不属于无因管理,无因管理是指为他人利益而进行没有法定或约定义务的管理的行为,本题中李四因其主观上没有为他人谋利的目的不构成无因管理,排除C项;自助行为是在自身受到不法侵害后向国家请求救助的行为,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常见解题误区]注意不当得利与侵权行为的区别。

第3题:

赵某在菜市场偷窃他人钱包,内有人民币150元,因其又聋又哑,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应当不予处罚。()


正确答案:×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4条的规定,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


 

第4题: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行为属于“扒窃”的是:

A.甲在超市内偷走柜台里价值3000元的手机1部
B.乙翻窗进入被害人家里偷走抽屉内现金5000元
C.丙趁人不备偷走公园内自行车1辆,价值2500元
D.丁在地铁上偷走被害人随身钱包1个,内有现金500元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扒窃认定。
第二步,刑法修正案(八)第39条规定,将在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应当认定为“扒窃”。认定扒窃行为,应重要把握两个特点:一是地点性特征,即发生的地点是车站、码头、广场、集贸市场等公共场所或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二是扒窃的对象是受害人随身携带的财物,既包括带在当事人身上的财物,如口袋中的钱包、手机等,也包括随身带在身边,伸手可及的地方的财物,如当事人吃饭时放在餐桌上的手机、挂在椅子背上衣服中的钱包等。刑法修正案(八)配套司法解释第3条对特殊盗窃做了进一步明确规定,扒窃入刑去数额化,去次数化,即扒窃不论数额多少直接提起公诉追究刑事责任。选项D选项的“地铁上”和“随身携带的钱包”满足了地点性与随身性两个特征,无需考虑犯罪对象的价值金额问题。

第5题:

保安员肖某在服务区域巡逻中捡拾到一个钱包,内有现金人民币2000元,因找不到失主而据为己有。肖某的这种行为不违法。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6题:

某日傍晚,甲在一偏僻小道上抢劫了一行人钱包。抢到钱包后,突然发现该行人是自己的邻居,于是甲将钱包当面送还给该行人,并声称刚才的行为是开玩笑。甲的行为是(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__?

D.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D
D【解析】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具备了刑法所规定的构成要件。甲抢劫了自己邻居的钱包,已经构成了既遂。犯罪停止以后就不能再有发展,事后返还的行为不能改变既遂成立的现实。

第7题:

钱包不是在宿舍里丢失的,那就一定是在校园里、或在教室里、或在大街上丢失的。失主离开宿舍时清点过钱包。如果在校园里或者教室里丢失,就会有失物招领告示,现在没有告示。可见( )。

A.钱包丢在校园里

B.钱包丢在宿舍里

C.钱包丢在教室里

D.钱包丢在大街上


正确答案:D
现知钱包丢的地点可能是宿舍、校园、教室、或大街;又知失主离开宿舍时清点过钱包,则知钱包一定不是丢在宿舍,又知如果在校园或教室里丢失,就会有失物招领告示,现在告示也没有,可以确认钱包没有丢在校园或者教室,那我们现在就可以确定钱包一定是丢在街上了,故选D。

第8题:

杨某在公共汽车上扒窃一名乘客的钱包,内有人民币2000元,杨下车时被该乘客发现,后杨某被群众扭送至派出所。公安机关将杨逮捕,检察院以盗窃罪对杨提起公诉。法院最后对杨定罪量刑时,考虑当时正处于“严打”时期,社会治安不好,在这样的形势下,以盗窃罪判处杨某有期徒刑4年。

问:

法院的判决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第9题:

在大街上,突然有人拉住你,说你是小偷,你怎么办?追问:你打了110,警察来了,发现人家被偷的钱包就在你口袋里。你怎么办?


答案:
解析:
(1)保持镇定,明确地表示我不是小偷,同时建议这个人到路旁沟通,不应阻碍大街上的交通。我会在交流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态度,避免双方冲突。
(2)报警,让警察来处理这件事情。如果警察来之后发现钱包在我口袋里,这说明有人嫁祸于我,这个时候我就更不能慌乱,应向警察表明我的工作身份,表示我不会偷窃,建议检验钱包上的指纹。
(3)相信最终的调查结果会还我一个清白。以后要以此为教训避免类似误会再次发生。
解题思路:答题思路是:冷静+处理+反思。此类试题考察考生遇到工作中的意外状况时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保持冷静,保持现场秩序,然后采用正确的解决方法,不可失去理智,最后进行反思。

第10题:

李某扒窃一钱包,发现内有现金50元和身份证、信用卡各一张,李某用信用卡刷卡消费金额达10万余元人民币。李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
A.信用卡诈骗罪
B.盗窃罪
C.盗窃罪和信用卡诈骗罪
D.侵占罪


答案:B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