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律和道德的双重角度看,公务员具有双重身份即()。

题目

从法律和道德的双重角度看,公务员具有双重身份即()。

  • A、普通公民,他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
  • B、法人,他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种权力与义务
  • C、行使权力的人,他应当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履行职责
  • D、公仆,他应当不计个人得失全身心投入到国家权力的施行之中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公务员处于特殊的法律关系中,表现在( )。

A.公务员具有“公民”和“公务员”的双重身份

B.担任公职的人即丧失普通公民的身份

C.凡是公务员所从事的行为都是代表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

D.公务员享有行政职权而无须承担行政法律责任


正确答案:A
【解析】公务员既是“公民”又是“公务员”,故A对B错。公务员所从事的个人行为不是代表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公务员享有行政职权,同时必须承担行政法律责任。故C和D错误。

第2题:

公务员具有双重身份和双重行为,那么公务员在上班时间实施的行为,通常视为公务行为;在下班后实施的行为通常视为非公务员行为。

A

B



第3题:

公务员与国家构成了一种一般公民所没有的法律关系,表现在()

A.担任公职的人即丧失普通公民的身份

B.凡公务员所从事的行为都是代表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

C.公务员享有行政职权而无须承担行政法律责任

D.公务员具有公民和行政人的双重身份


参考答案:D

第4题:

无船承运人具有双重身份。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公民都具有双重身份,即某一主权国家的公民和世界公民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公务员由于具有双重身份而导致双重行为。区分双重行为的标准很多,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A:公务员在上班期间的行为是公务行为
B:公务员执行行政机关命令的行为是公务行为
C:公务员在自己管辖地域范围内所为的行为是公务行为
D:公安干警在下班期间制止犯罪的行为是公务行为

答案:B,D
解析:
通常根据四个因素判断公务员的职务行为和个人行为:(1)时间因素。公务员在上班时间实施的行为,通常可以认为是公务行为;反之,其他时间实施的行为通常认为是非公务行为。(2)场所因素。公务员在工作场所实施的行为多认为是公务行为;反之,公务员离开工作场所实施的行为则多视为个人行为。(3)职责因素。公务员非在上班时间和工作场所实施的行为如与其职责有关,通常亦可认为是公务行为:反之,如其行为既非在上班时间或工作场所实施,又不能证明相应行为与其职责有关,则应认为该行为是个人行为。(4)命令因素。公务员依行政首长命令、指示或委托实施的行为通常可以认为是公务行为。四个因素综合分析,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不能过于僵化。A项只用时间标准判断,不准确;D项虽然是下班行为,但是在职务范围内,是公务行为;C项不符合任何因素,不一定是公务行为。根据命令因素,B项正确。

第7题:

公务员与国家构成了一种一般公民所没有的法律关系,表现在()

  • A、担任公职的人即丧失普通公民的身份
  • B、凡公务员所从事的行为都是代表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
  • C、公务员享有行政职权而无须承担行政法律责任
  • D、公务员具有公民和行政人的双重身份

正确答案:D

第8题:

关于国家公务员,理解错误的是()。

A、我国公务员必须是中国人

B、不可以是民主党派的成员

C、公务员有双重身份

D、公务员行为的法律后果归属于国家


参考答案:B

第9题:

大陆居民在台湾期间自行取得台湾居民身份证件的()

  • A、可具有双重身份
  • B、可自愿选择保留大陆居民身份
  • C、或者保留台湾居民身份
  • D、不得具有双重身份

正确答案:B,C,D

第10题:

公务员的双重身份是指()和()。


正确答案:公务身份;个人身份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