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行政改革的动力。

题目

试析行政改革的动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析班级授课制优缺点及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方向


答案:
解析: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同一班级的学生学习内容和进度必须一致。(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①它大规模地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教学效率高;②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是比较科学的方式,它能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③它能发挥教师系统讲授的优势,也就是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④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集体感;⑤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与发展;⑥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如学年、学期、学周制,招生、考试、留级和毕业制度,作息制度和课堂纪律等;⑦能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与个性化。(2)班级授课制的缺陷:①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②实践性不强,容易产生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③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结果;④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⑤不能容纳和适应更多种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为它一切都固定化、形式化,灵活性有限;⑥不能保证真正的智力发展要求,因它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⑦缺乏真正的集体性,每个学生独自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虽然面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一个学生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对教师负责,学生与学生之间并无分工合作。(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方向:①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如班级授课与个别辅导、分组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传统的教学形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目前发达国家教学组织形式的新特点。 ②坚持把班级授课制作为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取代的优点,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③改进班级授课制,探索教学组织形式的新模式。当代社会,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已经不能满足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个别化,用自学辅导以及借助现代教学技术的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来替代班级授课制。

第2题:

试析中国所得税制的改革的方向。


正确答案:个人所得税制的进一步改革。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增值税的进一步改革。

第3题:

关于行政改革与行政环境的关系,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稳定是推进行政改革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B.行政改革是优化行政环境的重要手段

C.行政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D.优化行政环境是推进行政改革的动力


正确答案:ABD
行政改革与行政环境的关系有: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稳定是推进行政改革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行政改革是优化行政环境的重要手段;优化行政环境是推进行政改革的动力。

第4题:

试析当代西方国家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正确答案:内容:
(一)放松政府管制;
(二)强化地方政府的自治权;
(三)转变地方政府职能;
(四)再造地方政府内部体制;
(五)强化对地方政府的监督。
特点:
(一)市场化;
(二)分权化;
(三)服务化;
(四)趋同化;
(五)渐进化;
(六)技术性。

第5题:

试析美国60年代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其失败的原因。


正确答案: 美国60年代课程改革是针对当时中小学课程与教材不能反映现代科技新成就的弊端而进行的,其特点可从所编新教材特点得到体现:
第一,内容现代化。如《新数学》、《物理学》中都增加了一些现代化科学的新内容;
第二,内容理论化。注意以科学结构统帅教材;
第三,内容统一化。打破旧的分科体系,把基本概念统一起来;
第四,某些课程内容逐级下放。如小学开设概率学和统计学,中学开设微积分。
可这次课程改革最终失败了,其原因主要在于:
①编写教材的科学家虽然重视了教材中科学知识的深度,但是由于他们没有中小学教学实践经验,教材不适应教学使用;
②所编课本深奥难懂,不能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学生从这些教材中得不到有兴趣的、符合生活实际知识的内容,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
③经过训练能较熟练地使用、讲解新教材的教师很少。大部分教师仍然继续沿用原来的教材与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第6题:

试析影响农户投资动力机制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 投资动力的源泉是农户、社会对物质财富的需要。影响动力机制的主要因素:
(1)农户生活水平。农民生活水平高,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大。
(2)政策导向。如政府2002年以来,放开粮食收购价格和粮食购销市场,把原来通过粮食购销企业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余粮间接给农民的补贴调整为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每年可以计算的农业补贴,美国为512亿美元,欧盟为209亿美元,日本为204亿美元。
(3)市场需求。在保持粮食作物总需求稳定增长的同时,对林牧渔业需求明显增加。遥感等新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使农业生产出现新的突破。但目前中国农业的科技含量只有40%,而发达国家为60%~80%。
(5)农地收益。据研究,农地收益每增加1%,单位耕地农户投资可增加0.49%。或每亩税后纯收益每增加1元,亩均生产费用现金支出会增加0.95元。
(6)农业信贷。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农户投资中大约2/3来自于农户自有收入1/3来自于农业贷款。但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7)农地规模。据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户均种植面积为0-5亩的农户,家庭经营费用支出为4589.6元;户均10-15亩、15-20亩的农户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分别为4413元和4700元;户均20-50亩、50-100亩的农户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分别是5814.7元和10469.8元。中国农户中大部分属于微型的、自给半自给农户。而土地面积越小,土地所承担的农民社会保障功能越重(温铁军)。土地面积相对较大的农户也难于考虑导入大型机械
(8)农地承包期。农户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具有明显的长期性,相当一部分投资要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得到回报。长期稳定的承包关系将会对农户投资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9)农民负担。如教育、医疗等负担过重,也会减少投入。
(10)国际竞争力。近几年,由于粮食成本年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食糖等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二至五成。但劳动相对密集型产品(如蔬菜、水果、花卉、水产品、畜产品及农产品等)国际竞争力较强。

第7题:

试述行政改革的动力。


正确答案: (1)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
(2)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
(3)社会演变的要求;
(4)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
(5)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

第8题:

试析我国学前教育今后改革与发展的策略。


参考答案:(1)依据当地发展实际,学前教育合理布局。
(2)探索学前教育的财政体制改革,确保政府的经费投入。
(3)完善学前教育人事管理制度,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9题:

试析汉初文景帝的刑制改革。


正确答案: 汉朝立国之初,天下凋敝,国库空虚,财源枯竭,人民四处流亡,无以为生,因此,弃乱思治成为了时代的要求,而秦帝国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也促使统治者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寻找新的统治方略,因此,“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就顺应了此时的时代和统治要求成为汉初的治国方略,文景帝时期的刑制改革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汉文帝即位后,黄老思想得到了更好的贯彻,社会经济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社会稳定,风气良好,为汉文帝的刑制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其改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废肉刑,定刑期。将黥改为髡钳城旦舂,劓改为笞三百,斩左趾改为笞五百,斩右趾改为弃市,即将黥、劓、刖刑改为了笞、徒、死刑;其次是规定了岁刑刑期。规定了髡钳城旦舂为五岁刑,完城旦舂为四岁刑,鬼薪白粲为三岁刑,司寇为二岁刑,隶臣妾分别为一岁刑和二岁刑,复作(女犯)与罚作(男犯)为一岁刑。
汉景帝在汉文帝改革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了刑制改革,其于汉景帝元年颁布《箠令》,针对笞刑过重且不统一、不规范的弊端(“加笞与重罪无异,幸而不死,不可为人”),继续改革,《箠令》对笞刑的刑具“箠”的规格以及笞刑的执行方式等作了限制性规定,更加强调“笞刑”的教化功能,提高了受笞者的存活率。
文景帝改革刑制后,汉代的刑罚体系主要变化在于身体刑和徒刑,肉刑在很大程度和范围上得到了废除,徒刑的使用逐步占据了重要地位,另外赎刑的使用也规范扩大起来。总的来讲,汉文、景两帝的刑制改革,在惩罚犯罪的同时保存了劳动力,适应了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封建五刑制度(笞、杖、徒、流、死)奠定了基础,使汉代的刑制向文明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第10题:

试析行政公正化。


正确答案:所谓公正,指公平正直、没有偏私。概括地说,行政公正化是指行政机关的活动以及相关的制度对任何人都不偏不倚,公平正直,一视同仁。任何公民不仅有权参与影响他们利益的政治性决策,并且应具有平等的权利,从政府提供的机会中获利。行政公正化是一个历史范畴。
其内容至少包含以下方面:
(1)行政行为的公正性。首先,决策行为应该公正。为保证行政决策的公正性,一方面要允许受行政决策影响的公民提出各自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在行政决策形成之后,要保持其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能为迁就长官意志或少数人的利益而朝令夕改。其次,具体行政行为的公正性。行政人员为社会服务,理应对社会成员一视同仁,要求其行为保持高度的道德化和廉洁性。
(2)行政程序的公正性。行政机关行使公共权力时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以避免为行政人员的主观意志性所决定。程序公正是民主精神的表现,更是行政公正的重要保障。
(3)行政制度和措施的公正性。行政机关为有效进行行政管理,必然要确立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而无论是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人员,还是作为行政管理对象的相对人,在这些制度和措施面前应具有平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