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洛模型的最终等式中,s代表:()

题目

索洛模型的最终等式中,s代表:()

  • A、储蓄量
  • B、储蓄率
  • C、消费量
  • D、消费率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索洛模型中的储蓄率是外生变量,而在其他模型中则不一定是外生变量。( )


答案:对
解析:
索洛模型,又称作新古典增长模型。它的数学表达式为△k=sf(k)-(n+δ)k,其中k表示人均资本,n表示人口增长率,f(k)表示人均产量,s表示储蓄率,因此储蓄率为外生变量。而储蓄率在新经济增长模型中属于内生变量。所以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第2题:

关于索洛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索洛模型是关于经济长期增长的模型
  • B、索洛模型将技术进步作为“内生变量”
  • C、索洛模型假定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
  • D、索洛模型假定只有资本要素科技类,由于边际生产率递减,从人均产到和人均资本来看,经济增长趋于停滞

正确答案:B

第3题:

在索洛模型中,技术进步是内生变量。( )


正确答案:×
索罗模型虽然把技术进步引进了增长模型,更确切地说明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并强调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但在索洛模型中,技术进步是一个外生变量,这是索洛模型的缺陷。

第4题:

创立索洛模型的经济学家索洛是哪国人:()

  • A、美国
  • B、俄国
  • C、法国
  • D、英国

正确答案:D

第5题:

索洛模型的最终等式中,k’代表:()

  • A、现存增量
  • B、新增人口人均资本增量
  • C、资本总增量
  • D、资本深化

正确答案:D

第6题:

索洛模型


正确答案:又称作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外生经济增长模型,是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内的经济增长模型。是Solow于1956年首次创立的,用来说明储蓄、资本积累和增长之间的关系。自建立以来,这一模型一直是分析以上三个变量关系的主要理论框架。

第7题:

索洛模型中新增人口人均资本增量由s·f(k)来代指。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论述索洛模型和AK模型的根本不同点。


答案:
解析:
(1)索洛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提出的国民经济增长模型。模型假设:社会经济只有两个部门,储蓄等于投资,社会储蓄是储蓄率与收入的乘积;劳动力以一个不变的比率增长;人均产出(y)仅是人均资本(k)的函数;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模型的基本公式是: △k=sy-(n+1)k式中,△k是资本存量的增加;s是储蓄率,表示储蓄占收入的比重;y是人均产量(人均收入);n是劳动力的增长率;1是折旧率;k是人均资本。公式表明资本深化(人均资本的增加量)=人均储蓄-资本广化(一部分储蓄用于装备新劳动力,一部分用来折旧)。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经济达到稳态的条件是人均资本增量(△k)=0。若△k<0,则说明人均储蓄不足以满足新增劳动力的人均资本,生产收缩,人均储蓄减少,△k渐趋于零,经济达到稳定状态;反过来讲,△k>0时,经济也会自动地克服波动,达到稳态

(3)索洛模型和AK模型的根本不同点在于索洛模型中的资本边际产出是递减的,而在AK模型中资本边际产出是不变的: ①索洛模型假设资本边际产出是递减的,于是,经济会达到稳态且稳态时的人均产出只与外生的技术进步率有关,即经济不能内生增长,索洛模型较好地解释了普通的经济增长现象,并且在数学上是精致的,但是它未能解释决定技术进步的经济因素,并且储蓄率与经济增长速度在稳态时没有关联的预言出现了经验性的偏差

第9题:

概述索洛增长模型的主要结论。


正确答案:索洛模型旨在说明资本存量的增长、劳动力的增长和技术进步如何在一个经济中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产出水平随时间变化的增长过程。其主要结论有:储蓄率对稳态增长率没有影响。尽管储蓄率的提高不影响稳态增长率,但可以提高稳态人均收入水平。人口增长率的提高,会增加总产出的稳态增长率。人口增长率的提高,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和人均产出的稳态水平。在长期中,总产出增长率仅仅依赖于外生的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而人均产出的增长率只取决于技术进步率。换言之,只有技术进步才能解释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如果两国人口增长率、储蓄率和生产函数相同,它们最终将达到相同的稳态收入水平。如果两国之间储蓄率不同,那么它们在稳态中将达到不同的收入水平。

第10题:

索洛模型的最终等式中,n代表:()

  • A、人口增量
  • B、人均资本占有量
  • C、新增加的人口比率
  • D、现在的人口存量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