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洪堡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及影响。

题目

简述洪堡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及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德国19世纪的教育改革。(洪堡的教育改革计划)


参考答案:

德国19世纪的教育改革开始于1809年前后,当时的教育厅长洪堡提出一系列改革计划,特别是中等以上教育方面,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洪堡认为:教育最主要的任务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谓全面教育首先是课程体系的全面变革。洪堡在任期间曾亲自主持编写了文科中学教学计划,并在文科中学建立了严格的升级制度和考试制度;为了保证中学的教育质量,洪堡还建立了教师考选制度。


第2题:

简述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基本内容。


答案:
解析:
(1)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 (2) 要求规范义务教育学制,规定2005年 基本完成向"六三”学制的过渡,有条件的地方实行九年一贯制。 (3) 依法完善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管理体 制,改革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加强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大力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 (4) 加强和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建立对地区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 (5) 要求“形成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基 础教育课程体系及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 材多样化格局",认为在基础教育改革中, 课程改革是核心问题,鼓励进行新的课程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3题:

简述“百日维新”教育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参考答案:内容:(1)废八股,变科举(2)广兴学堂(3)建立译书局,编译局(4)派人出国
游学意义:这次维新变法和教育改革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为人民思想进一步解放开创了先例。经过这次斗争,封建伦理纲常开始发生动摇,“民权“思想深入人心,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维新人士的“维新觉世之功”在我国近代文化教育史上是应该肯定的。

第4题:

简述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的思想意义


正确答案:在《洪堡的礼物》中,贝娄把美国物质高度发展的“丰裕社会”的种种疯狂表现,看作一种无法逃避的社会存在,认为人们在不由自主的被抛进这样的存在之中,人生只能是一种游离于人的自由本质之外的荒谬;人只能接受既存的现实,在体味苦闷、咀嚼痛苦之中努力保持自己的尊严,使生存具有意义。这是一种从激进地反抗异化走向冷峻的接受、妥协的思想。基于这种思想,贝娄把小说的整个格局安排为:主人公想有所作为,但遭受的却是接连不断的打击,最后在困境中去寻找一条与现实和解但又能保持尊严的道路。这种格局使小说采取了一种以人物为中心,以联想为环节的放射性结构。

第5题:

简述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答案:
解析:
1871年明治政府开始在中央设立支部省,主管全国的文化事业,1872年颁布《学制令》,这是日本近代教育史上的第一个新学制,在确立教育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的学校教育体制。我们一般从教育的阶段性来分析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内容。(1)以小学为基础,努力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全民整体素质;(2)努力推进中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学教育十分重视基础科学知识和外语的教育:高等教育方面规定全国实行中央集权式的大学区制,鼓励兴办私立高等学校。(3)兴办女子学校。其意义为:(1)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日本的工业化进程;(2)推进和促进了日本近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3)普及了文化,提高了整个国民的文化素质;(4)教育的普及促进了阶层的流动,打破了官员阶层唯士族所垄断的局面;(5)后期,教育与军国主义思想的结合,促使日本最终走向军国主义道路。

第6题:

简述洪堡德领导的德国中等教育改革的内容。


参考答案:

1.对文科中学的改革。1810,洪堡德亲自主持编写了文科中学的教学计划,强调教育任务的重点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德国还加强了对中学师资的考核与选择。1810年规定,担任中学教师须通过国家考试,取得合格证书,从此改变了中学教师由神学家和牧师担任的现象。


第7题:

简述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基本内容。


答案:
解析:
198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一份重要的教育改革法案,即《1988年教育改革法》。这个改革法案是一项对教育体制全面进行改革的法案,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革。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是:(1)规定实施全国统一课程,确定在 5 ~ 16岁的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三类课程: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和附加课程。核心课程和 基础课程合称为"国家课程”,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核心课程包括英语、数学和科学。基础课程包括现代外语、技术、历史、 地理、美术、音乐和体育。附加课程包括古典文学、家政、经营学、保健知识、信息技术应用、生物、第二外语、生计指导等(2)对考试制度做了一些新的规定。在整个 义务教育阶段(5 ~ 16岁),学生要参加四次全国性考试,分别在7岁、11岁、14岁、 16岁时举行。(3)对学校管理体制做了一 些规定:地方教育当局管理下的所有中学, 和学生数在三百名以上的规模较大的小学, 在多数家长要求下可以摆脱地方教育当局的控制,直接接受中央教育机构的指导,财政开支由全国统一的“国立学校基金会”负责。(4)规定建立一种新型的城市技术学校。该类学校实质上是仿效美国的有关经验,在工商企业支持下兴办的一种新学校: 学校装备了各种现代化仪器设备,开设基础课程和有关企业实用的课程,采取校内教学与到企业中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培养企业急需的精通技术的中等人才。(5)对高等教育 (大学、综合技术学院和成人继续教育机构的管理和经费预算也有一些新的规定:宣告废除已实施了二十余年的高等教育“双重制";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控制大大增强: 《1988年教育改革法》涉及的问题不仅十分广泛,而且非常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英国教育的某些传统,因此,它在英国引起的反响异常强烈,被认为是自1944年 《巴特勒教育法》以来英国历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教育改革法案。总的来说,这次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对过去从来没有做过统一规定的课程、考试等问题开始进行全国划一管理,对英国未来教育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第8题:

简述《钦定宪法大纲》的基本内容及影响。


参考答案:《钦定宪法大纲》共23条,内容包括“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 
1.强调君权的地位和君主的神圣,对议院做出种种限制。 
2.关于臣民权利义务的部分,主要是规定人民有当兵、纳税和服从清政府法律的义务。 3.由此看出,《钦定宪法大纲》的重心仍然是维护君上大权,根本没有限制任何皇权,不过是用宪法的形式把皇帝至尊的地位和至高无上的权力加以确认而已。 
4.所以《大纲》一经颁布,清廷立宪的真实意图立刻暴露无遗,马上遭到国内外的强烈批评与反对。不仅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因此停止革命活动,就连统治集团内部的部分改良派也大感失望,清朝的统治陷入更深的危机之中。 

第9题:

在19世纪德国的教育改革运动中,领导改革的代表人物是()。

A歌德

B巴西多

C康德

D洪堡德


D

第10题:

德国双轨制教育的诞生离不开著名教育改革家洪堡的努力。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