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南戏的艺术体制。

题目

简述南戏的艺术体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与北曲杂剧相比,南戏在体制结构上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①戏曲的结构体制,与其声腔乐曲关系极紧密。北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北杂剧剧本“四折一楔子”的体制结构。
②南戏戏文的体制结构要灵活自由得多。南戏曲调,主要来自民间市井流行的各种歌曲,没有规定出宫调,曲牌的运用比较随便,根据剧情的需要自由掌握。剧本常以人物上场、下场分成若干段落,每一段落即为一场。一般剧本有三四十场,也有长达五六十场的。表演时不拘一格,有独唱,有对唱,还有轮唱和合唱,各类角色都能唱歌。这种体制便于作者根据剧中人物停留场上的时间灵活安排场次。戏剧结构具有时、空转换的灵活性。

第2题:

简述与北曲杂剧相比,南戏在体制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1)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也就是四大套曲子。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在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这是从诸宫调里由女演员或男演员一人独唱的形式转化而来的。
2)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原是宋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用村坊小曲演唱的民间小戏,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伎艺,以及元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故开始又叫“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在元灭南宋统一全国的南北文化交流中,南戏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又受到北杂剧的影响,并逐步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

第3题:

简述元代四大南戏之一《拜月亭记》的艺术特色。
(1)剧本运用误会巧合的手法,使得关目奇巧而颇具匠心,剧情发展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2)曲文本色自然,贴合人物身份和性格,有较强的感染力。

第4题:

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谁的什么作品?


正确答案: 高明《琵琶记》

第5题:

南戏有什么样的内容、体制特点?


正确答案:(1)以表现婚姻爱情、家庭伦理题材为主;
(2)以“出”为单元,没有长短限制;
(3)各角色都可以唱,有合唱、伴唱等形式;
(4)唱腔以南方曲调为主,柔和婉转,伴奏多用管乐;
(5)与杂剧相比,唱词的押韵更灵活。

第6题:

南戏体制上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1)南戏用南方方音演唱,分平上去入四声,不像北曲的入派平上去三声,用韵上也较为宽松。
(2)初期南戏的曲调配合,虽有一定的惯例,但还没有形成严密的宫调组织,可以根据剧情需要作较为自由的选择。
(3)南曲轻柔婉转的音乐风格,适合于演唱情意缠绵的故事。
(4)器乐伴奏,北杂剧以弦乐为主,南戏则以管乐为主,以鼓、板为节。
(5)南戏在场上任何角色都可以唱,而且有独唱、对唱、接唱、同唱,还有在后台用以渲染气氛的帮腔合唱。
(6)在结构方面,它以“出”为单位,人物上下场,出而复入,叫做一“出”。一本戏往往长达几十出,演出时间则需要一天甚至多日。

第7题:

什么叫南戏?南戏在艺术形式上与元杂剧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方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戏曲形式。
南戏与元杂剧有明显的不同:元杂剧一般一本四折,或加楔子。南戏不称折而称出,每剧出数较多,没有一定限制,比元杂剧规模要大,也灵活些。
元杂剧每本由一个角色主唱,故有“旦本”“末本”之分。南戏则上场角色都可以唱,唱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既可独唱、对唱,也可轮唱、合唱等。
元杂剧每折只限用一个宫调的曲牌,一韵到底。南戏一出中不机械地用一个宫调的曲牌,也不通押一韵。甚至还可以采用北曲曲牌,出现了南北合套的现象。
元杂剧有题目正名,南戏没有,但有副末开场,即在正戏开始之前,由非剧中角色的副末登场,介绍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叙述剧情梗概。
元杂剧音乐上用北曲,南戏则主要用南曲(偶尔夹有北曲)。南北曲情调不同,“大抵北主雄丽,南主清峭柔远”(王世贞《艺苑卮言》)。“北曲以遒劲为主,南曲以宛转为主,各有不同”(魏良辅《曲律》)

第8题:

元代南戏在体制上有什么特点?
南戏原来是一种地方剧种,它以表现家庭内容为主,曲调轻柔婉转,以管乐伴奏为主,剧中各个角色可以分唱或合唱,一部戏没有固定的场次限制,每出戏也不要求通押一韵,也不限用同一宫调中的曲牌。因此,与杂剧相比,它要灵活得多。

第9题:

试析南戏《拜月亭》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独特的结构形式。《拜月亭》的情节结构非常复杂,剧本以蒋世隆和王瑞兰的聚散为主要矛盾,以陀福兴满和蒋瑞莲的聚散穿插其间。情节矛盾展开中,几条线索纷繁交错。故事开始之时,蒋家兄妹、王瑞兰、陀福兴满各为一条线索;乱离中,蒋世隆和王瑞兰、王母和蒋瑞莲、陀福兴满分别构成三条线索;后来,故事又沿着蒋世隆和陀福兴满、王瑞兰和蒋瑞莲两条线索发展。这种以多组人物、多条线索来组织剧情的手法,是后来南戏、传奇创作的重要结构方式。
(2)人物塑造的细致生动,也是南戏艺术进步的重要表现。
(3)曲词的平易宛转、自然天成,也体现了南戏文学性的增强其对后来的南戏、传奇产生深远影响之处主要有:情节结构复杂,以多组人物、多重线索来组织剧情;人物塑造的细致生动;剧本的曲词平易宛转、自然天成。

第10题:

元杂剧与南戏体制上的异同?


正确答案: 1)南戏视剧情需要而定长短,便于自由地表现复杂、完整的故事情节,篇幅则较一本四折的杂剧长
2)南戏在正戏前,由副末报告剧情概况,即“开场”。杂剧的题目正名则在剧本的末尾
3)南戏有对唱、轮唱等多种形式,杂剧只由主角一唱到底
4)南戏用南方的曲调、语言,用韵自由,而杂剧一折一宫调,一韵到底
5)南曲流利婉转,伴奏以鼓板为主,北曲慷慨高亢,音节紧奏,北曲以弦索为主
6)南戏演员动作为“介”,杂剧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