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ATP的生成方式?

题目

简述ATP的生成方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有1分子软脂酸(C16)经7次β-氧化,将被分解为()分子乙酰CoA,故β-氧化可生成()分子ATP,全部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又可生成()分子ATP,故共得()分子ATP,减去脂酸活化阶段消耗的()分子ATP,最后1分子软脂酸将净生成()分子ATP。


正确答案:8;35;96;131;2;129

第2题:

生物体ATP的生成方式有()和()两种水平。


正确答案:底物水平;氧化磷酸化

第3题:

下列关于生物氧化特点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经微粒体氧化体系可生成ATP
B.碳与氧分子结合生成CO
C.生物氧化时,能量逐步释放,并全部以ATP的形式贮存
D.生物氧化的主要方式是脱氢
E.经过氧化物酶体可生成ATP

答案:D
解析:

第4题:

解偶联剂2,4-二硝基苯酚的作用是()。

  • A、既抑制电子在呼吸链上的传递,又抑制ATP的生成
  • B、不抑制电子在呼吸链上的传递,但抑制ATP的生成
  • C、抑制电子在呼吸链上的传递,不抑制ATP的生成
  • D、既不抑制电子在呼吸链上的传递,又不抑制ATP的生成

正确答案:B

第5题:

体内生成ATP的最主要方式是()

  • A、物水平磷酸化
  • B、氧化磷酸化

正确答案:B

第6题:

叶绿体中每()个H+穿过叶绿体ATP合成酶,生成1个ATP分子,线粒体中每()个H+穿过ATP合成酶,生成1个ATP分子。


正确答案:3;2

第7题:

简述生物氧化中水和ATP的生成。


正确答案: 电子传递过程和电子传递链 (呼吸链)
(1)电子传递过程与ATP的形成
①需氧细胞以糖类、脂类、氨基酸等有机物作为能量物质时,虽然有各自不同的分解代谢途径,但最终都要形成还原性(含H多)的辅酶,如NADH+H+、FADH2。
②还原性(含H多)的NADH+H+、FADH2上的氢以质子的形式脱下,而电子则沿电子传递链传给分子氧,最终氢和氧结合成水。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一系列电子传递体(如NADH脱氢酶复合物、辅酶Q、细胞色素等)按对电子亲和力不断增加的顺序(即氧化-还原电势E°递增的顺序),排列在细菌的质膜上,或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上形成复杂的结构。  NADH脱氢酶复合物(NADH-辅酶Q还原酶):以FMN(黄素单核苷酸)为辅基,此外还有几个与不稳定的硫原子结合铁原子(铁-硫中心)。
辅酶Q(又称泛醌,辅酶Q10因该分子由10个异戊二烯分子组成),处于电子传递链的中心地位。因为它即可以接受NADH脱氢酶(以FMN为辅基)脱下的氢;还可接受其它脱氢酶(以FAD为辅基),如琥珀酸脱氢酶、脂酰辅酶A脱氢酶脱下的氢。
③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使质子从线粒体基质“泵”至线粒体内膜与外膜之间的膜间隙中,从而形成一个跨内膜的质子浓度梯度所形成的势能。
④氧化磷酸化:指电子传递与ATP形成的偶联机制。
电子传递过程产生了膜间隙质子的高势能后,膜间隙中的质子从内膜上基粒(ATP-合成酶系统或称F0F1ATP酶)顺着质子浓度梯度流回线粒体基质中,在此过程中产生ATP(类似用水的势能发电)。
A.DP是调节电子传递和ATP形成偶联的关键物质。
底物水平磷酸化: 是生物体产生ATP的另一种方式,即直接由代谢物分子转移磷酸基团至ADP,从而合成ATP。

第8题:

细胞内生成ATP的方式有()和()。


正确答案: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

第9题:

有关葡萄糖酵解的描述,下列哪项错误()

  • A、1克分子葡萄糖净生成2克分子ATP
  • B、ATP的生成部位在胞浆
  • C、ATP是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的
  • D、ATP是通过H在呼吸链传递生成的
  • E、ATP的生成不耗氧

正确答案:D

第10题:

体内产生ATP的方式有()和()两种,其中以()为能量的主要生成方式。


正确答案: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