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从1941年12月至1943年3月,一年零三个月间连续创作

题目

郭沫若从1941年12月至1943年3月,一年零三个月间连续创作了六部历史剧,其中,有两部分别取材于元代和明代。它们是()。

  • A、《屈原》
  • B、《孔雀胆》
  • C、《虎符》
  • D、《南冠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献血者血液检验标准,甲型肝炎临床治愈一年后什么条件下可以参加献血?()

  • A、连续三次每次间半个月化验正常
  • B、连续三次每次间一个月化验正常
  • C、连续二次每次间一个月化验正常
  • D、连续二次每次间半个月化验正常

正确答案:B

第2题: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郭沫若连续创作了《屈原》、()、《孔雀胆》、等历史剧。

  • A、《棠棣之花》
  • B、《虎符》
  • C、《南冠草》
  • D、《高渐离》

正确答案:A,B,C,D

第3题:

从事铅汞业等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者其工龄计算工作一年按()计算

  • A、一年
  • B、一年零三个月
  • C、一年零六个月
  • D、一年零九个月

正确答案:C

第4题:

1958年,为了阐释“百花齐放”的方针,创作了组诗《百花齐放》的诗人是()

  • A、郭沫若
  • B、冯至
  • C、臧克家
  • D、何其芳

正确答案:A

第5题:

论述郭沫若诗剧的创作特征。


正确答案: 综观郭沫若的诗剧,其创作上的总体特征是:题材上以青春童话、历史传说和神鬼故事为主,多采用象征的表现手法,有着浓烈的主观抒情色彩,着力表现反抗专制、张扬个性、渴望创造、追求光明的“五四”时代主旋律。郭沫若的诗剧较好地融合了诗歌和戏剧的特点,达到了诗情和剧情、意象和形象、诗语和剧语的统一。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郭沫若诗剧属于理想型诗剧,理想型诗剧侧重于表现作家的主观感情和理想信念。此类诗剧多以历史和神魔题材为主,凭借作者丰富奇特的想象力,虚拟出一个颇具浪漫色彩的理想境界,来传达作家超越现实的主观愿望。如《女神之再生》中,当女神们从大海中归来,面对遍地创伤和破碎的天体,再炼五色彩石来补天已经“莫中用了”,她们决心再造个“新鲜的太阳”,这“新鲜的太阳”就是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待我们新造的太阳出来,/要照彻天内的世界,天外的世界!”
其次,郭沫若诗剧有着鲜明独特的抒情方式,他的抒情角度和所抒发的情感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郭沫若从“自我”出发,经由对“自我”的极度扩张,使其扩张到与宇宙同体甚至比宇宙具有更大的吞吐能量,诗人正是借这一“自我”无与伦比的创生能力去“新造葡萄酒浆”,“新热新光”和“一个新鲜的太阳”,显示出“五四”时期的郭沫若毫不妥协的反叛个性和独立不羁的创造精神。
再次,诗剧的形象塑造也有其特点,诗剧的形象以其象征性、写意性达到了与意象的融合,创造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圣境,使现实和观念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最后,郭沫若诗剧语言充满抒情性,且能达到诗语和剧语的融合。诗剧中不仅对白、独白已达到诗语与剧语的平衡,就是舞台说明也充满诗性,达到了二者的统一。郭沫若曾说:“《棠棣之花》里面桃花正在开花,这儿我刻意孕育了一片和煦的春光,好些友人都说它是诗说它是画,大概就是这样的原故”。

第6题:

1948年4月,西北野战军收复被敌人侵占了一年又一个月零三天的()。

  • A、延安
  • B、保安
  • C、洛川
  • D、瓦窑堡

正确答案:A

第7题:

简述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特色。


正确答案: 1、崇高的悲剧美。
2、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3、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第8题:

驾驶员不从事驾驶工作(),须继续驾驶时,应重新考试。

  • A、三个月至六个月
  • B、六个月至一年
  • C、一年至两年
  • D、八个月至一年半

正确答案:B

第9题:

郭沫若与郁达夫的散文创作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郭沫若的散文集有《塔》、《橄榄》、《水平线下》等。他的散文记叙的多是自己的个人生活,从回忆童年到描述在异国的生活经历,纵情抒写,无拘无束,似乎不讲究锤炼,但别有一股潇洒自如之态。这些自叙性的散文与他的自叙小说有时界限不甚分明,作品主人公的自我抒情色彩很浓。
郁达夫的率真、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文字,无所隐饰地暴露赤裸裸的自己,称得上是个独树一帜的散文家。他声称比起小说来,“现代的散文,却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了”。他和郭沫若散文的主要方式,确实都在直接倾诉自身的遭遇,发出对龌龊的现代文明和官僚社会的切齿诅咒,又带有时代病的感伤。《归航》记述作者离日返国时的复杂心情,既厌恶给自己带来屈辱、压抑的异国生活,又有某种不忍诀别的心情,胡乱游走的狂放变态,以及想象用手枪击杀得到中国少女青睐的西洋人的那种情绪之流,无所顾忌地在文中迸涌。稍后写作的《一个人在途上》,把作者对亡儿的至情,表达得感人肺腑。郁达夫写散文大都在畅述自己的生活遭遇,直接抒发感伤情怀,常常像跟亲友诉苦或聊天那样,不拘形式地倾诉使你感动。读他的散文,就如同走进了他的生活。这样真率自然的写法,不但在传统散文中少见,在新文学中也很独特。郁达夫散文很恣肆放达,靠才情动人,但其驾驭文字的功力很深,那酣畅的神韵得益于古典文学修养。他自哀自怜过甚,是消极的一面,也是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的共同心境。文中夹杂的一些色情描写,是他发泄悲抑、郁闷的特殊方式,自然也含有对女性的变态心理。他的散文有时支离散漫,缺少节制,不讲究章法,质量上不平衡。但郁达夫的影响长期存在,说明一种十足个性化的文学,也是能有充沛的时代性的。

第10题:

郭沫若的小说创作始于1919年,最早发表的小说是()。


正确答案:牧羊哀话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