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郭沫若诗剧的创作特征。

题目
问答题
论述郭沫若诗剧的创作特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创作了伟大的诗剧《浮士德》。

  • A、雨果
  • B、康德
  • C、波德莱尔
  • D、歌德

正确答案:D

第2题:

论述海明威的创作个性特征。


正确答案: (1)“迷惘的一代”代表。海明威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迷惘”是海明威创作个性的显著特征,是笼罩他全部作品的统一风格。很多作品的主人公都给人迷惘、怅然若失的印象即使是在那些现实性和倾向性很强的作品里也有浓重的,迷惘色彩。海明威的迷惘的创作个性特征始终存在着,以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宿命论、逃避、悲剧、放纵、毁灭。
(2)“硬汉子”----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海明威在选择人物时特别喜欢斗牛士、拳击家、猎人、渔夫、士兵,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是:坚强刚毅、勇敢正直,无畏地面对痛苦和死亡,他们都处在尖锐剧烈的外部和内心冲突中,他们都面对严酷的悲剧命运,但无论情况多么严重,困难多么巨大,死神多么可怕,他们都不失人的尊严,不失勇气和决心,表现出临危时的优雅风度。
(3)“冰山”风格----独特的形式美。海明威以精通叙事艺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他的“冰山”理论就是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在他的作品的文体与结构上。文体上具有简洁性和含蓄性特点,文风和表达形式都追求简洁。在结构上反传统,小说往往只是截取故事的一个时间段和一个时间点,这种海明威式的时间模式和他的电报式文体风格交相辉映,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海明威作品中的“冰山风格”。

第3题:

郭沫若在40年代创作的第一部历史剧,是他根据早年的诗剧改编、扩写的()。

A.《女神之再生》

B.《卓文君》

C.《棠棣之花》

D.《王昭君》


参考答案:C

第4题:

论述郭沫若诗剧的创作特征。


正确答案: 综观郭沫若的诗剧,其创作上的总体特征是:题材上以青春童话、历史传说和神鬼故事为主,多采用象征的表现手法,有着浓烈的主观抒情色彩,着力表现反抗专制、张扬个性、渴望创造、追求光明的“五四”时代主旋律。郭沫若的诗剧较好地融合了诗歌和戏剧的特点,达到了诗情和剧情、意象和形象、诗语和剧语的统一。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郭沫若诗剧属于理想型诗剧,理想型诗剧侧重于表现作家的主观感情和理想信念。此类诗剧多以历史和神魔题材为主,凭借作者丰富奇特的想象力,虚拟出一个颇具浪漫色彩的理想境界,来传达作家超越现实的主观愿望。如《女神之再生》中,当女神们从大海中归来,面对遍地创伤和破碎的天体,再炼五色彩石来补天已经“莫中用了”,她们决心再造个“新鲜的太阳”,这“新鲜的太阳”就是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待我们新造的太阳出来,/要照彻天内的世界,天外的世界!”
其次,郭沫若诗剧有着鲜明独特的抒情方式,他的抒情角度和所抒发的情感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郭沫若从“自我”出发,经由对“自我”的极度扩张,使其扩张到与宇宙同体甚至比宇宙具有更大的吞吐能量,诗人正是借这一“自我”无与伦比的创生能力去“新造葡萄酒浆”,“新热新光”和“一个新鲜的太阳”,显示出“五四”时期的郭沫若毫不妥协的反叛个性和独立不羁的创造精神。
再次,诗剧的形象塑造也有其特点,诗剧的形象以其象征性、写意性达到了与意象的融合,创造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圣境,使现实和观念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最后,郭沫若诗剧语言充满抒情性,且能达到诗语和剧语的融合。诗剧中不仅对白、独白已达到诗语与剧语的平衡,就是舞台说明也充满诗性,达到了二者的统一。郭沫若曾说:“《棠棣之花》里面桃花正在开花,这儿我刻意孕育了一片和煦的春光,好些友人都说它是诗说它是画,大概就是这样的原故”。

第5题:

郭沫若以诗成名,而他在()年代首创诗剧形式,成功写出《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棠棣之花》等诗剧,显示了其在话剧创作上的潜力。


正确答案:《女神》

第6题:

1920年郭沫若先后写了()、()和()三个诗剧,收进诗集《女神》之中。


正确答案:《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

第7题:

论述卡夫卡小说创作的艺术特征。


正确答案: (1)悖谬。卡夫卡常常把它变成美学概念,构成悲喜剧或黑色幽默的审美情趣。如《城堡》中的K,耗费了毕生精力也办不了户口,但到他弥留之际,城堡却突然宣布准予他在村子里住下,这样写具有悲剧性的效果。
(2)图像,或者象征。他的思想或意念常常通过图像来暗示,他认为自己的作品“仅仅是图像而已”。因为他“总想传达不可言传的东西,解释难以解释的事情”。作为官府的城堡屹在山丘,接近它比登天还难,喻示帝国的权力机构与百姓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3)譬喻,或者寓言。一是通过形象的物体,一是通过寓言性的故事。如《诉讼》中牧师对主人公K所讲的“法的守门人”的故事。
(4)荒诞。关于事件的大框架是荒诞的,而具体描写却是真切的。如城堡,看得见却走不到,这是荒诞的,但是进城堡的情节中细节描写却是具体真切的。
(5)梦幻。表现主义作家热衷于此,卡夫卡的日记里经常见到梦的记录。《乡村医生》就运用了梦幻的笔法。
(6)怪诞。他认为艺术应该“给人以另一副眼光”而不能像“照片”那样成为让人看不见“真实”的“铁制的窗板”,目的是引人深思。
(7)神秘性。卡夫卡的世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因为他把现实推向了极端,使人“陷入某种沉闷的奥秘之中”。
(8)多义性。譬如《城堡》,有人说是作者晚年内心经验的总结,有人说是专职统治权威的象征,也有人说是异化世界的投影。俗话说“古有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今有说不尽的卡夫卡”。
(9)自传性。卡夫卡以自己的经历为经纬,写的是主观情感激起的幻想。他笔下的主人公与作者既像又不像。
(10)朴素性。笔法属于所谓“圣经方式”,只专注于与主旨有关的事件,可有可无的繁文缛节一律砍去,于是形成了他特有的冷峻、简洁和朴素的风格。

第8题:

歌德于()年创作《普罗米修斯》诗剧。


参考答案:1773

第9题:

如何评价郭沫若早期诗剧中详写人物的共性情感,略写人物的个性特征?


正确答案: 郭沫若在诗剧中,往往详写人物带共同性、普遍性的情感,而略写甚至不写人物的个性特征。郭沫若的诗剧里的众多人物,不论是历史人物还是神话人物,多数是类型化的,而非活生生的“这一个”,这些人物所抒发的感情也往往是某一类型人的总括性的基本倾向性的情感,这些感情很浓烈,但并不独特。诗剧中也写人物的行动,但比较简单,而很少有能表现个性特征的具体细节的逼真描写。如屈原、聂政、伯夷、叔齐、《女神之再生》中的娥皇、女英等,他们都是某种情绪的形象化,而不具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屈原的身在江湖而心恋故国的沉郁情感,聂嫈的“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的献身精神,伯夷、叔齐洁身自好独善其行的高洁情操等,都带有明显的类别性,而个性却不鲜明。之所以会形成这样一种特色,主要与诗剧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的功能有密切关系。因为,诗剧的主要功能就是抒情写意,郭沫若正是看中了诗剧的这种功能,而他自己也以自己的慧心充分发挥了诗剧的这种功能。所以,形成这一特色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第10题:

郭沫若早期诗剧有哪些?


正确答案: 诗剧是一种从西方移植过来的戏剧形式。郭沫若是我国诗剧的首创者,他的诗剧具有开创性的意义。郭沫若这一时期的诗剧作品主要有五部,它们是收入《女神》诗集中的《女神三部曲》(即《女神之再生》、《棠棣之花》、《湘累》)和收入诗集《星空》中的《广寒宫》与《孤竹君之二子》。这些诗剧所表现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思想、情绪与他这一时期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情绪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