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叙事作品中的两种时间关系

题目

简述:叙事作品中的两种时间关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叙事治疗中的“叙事”主要指的是什么?()

  • A、叙事作品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刻画
  • B、叙事作品展开的时间长度和想象世界
  • C、叙事作品的语言风格和文体特色
  • D、叙事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表达手法

正确答案:B

第2题:

叙事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是要通过对()的塑造才能得到体现的。所以,()在叙事艺术作品中处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它是叙事艺术作品的核心,因此,高尔基把“文学”称做“()”。


正确答案:人物;人物;人学

第3题:

()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A故事

B情节

C叙事

D布局


正确答案:B

第4题:

叙事作品中时间的特征是它的二元性:一个是文本时间,一个是()


正确答案:故事时间

第5题:

托多罗夫把叙事作品的叙事关系分为()。

  • A、作品中故事发生时间和作者叙事时间的关系
  • B、作品中人物和作者的关系
  • C、叙述者向我们陈述、描写事件的方式
  • D、顺叙和倒叙的关系

正确答案:A,B,C

第6题:

作品的叙事本身就是在时间过程中完成的。叙事学所说的时间的“双重性”是指()

  • A、故事时间
  • B、叙述时间
  • C、阅读时间
  • D、讲述时间

正确答案:A,B

第7题:

在叙事性作品的时距关系中,概略是指文本时间长度()于故事时间长度。


正确答案:

第8题:

时间对于叙事性作品的重要性是无庸置疑的,叙事学所说的时间的“双重性”是指()时间和()时间。


正确答案:叙述、故事

第9题:

叙事作品中的时序


正确答案: 叙事作品的时序是指文本时间顺序与故事时间顺序相互对照形成的关系。所谓文本时间顺序是文本中展开叙述的前后顺序,即叙述者讲述故事时从开头到结尾的次序。而故事时间顺序是故事内容从开始发生到结束的自然法发展顺序。具体来说,包括三种时序,即顺序、倒叙和插叙。

第10题:

简述叙事作品中人物自身的二重性特点。


正确答案: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是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但在不同作品中,人物和情节的关系不尽相同。在有些情节小说中情节是中心,人物不过是为了构造情节而设置的,本身见不出完整的、活生生的真实性格特征来。产生这种分歧的根源在于叙事作品中人物自身的二重性特点:行动元与角色。从不同角度看人物,会发现人物同时具有“行动元”和“角色”两重属性,行动元是情节的动因,表现为人物“做什么”,角色是形象的基础,表现为人物“怎样做”。行动元指人物作为一个发出动作的单元(行动“元”),在“做什么”,从而构成矛盾的一方,起推动整个事件发展的作用。如《西厢记》等才子佳人小说,总由几个相似的行动元构成:张生一类故事结局的追求者;莺莺一类被追求的对象;红娘一类帮忙者;老夫人一类有权势的反对者;郑恒一类的小人、破坏者。角色指人物特征的各方面统一而形成的独立的性格,在故事中“怎么做”。成功的角色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普遍的共性,并能揭示出社会的某种本质(“角色”就是常说的“形象”,成功的角色即“典型人物”)。人物具有“行动元”与“角色”二重特性,但二者不总是重合的。有时一个行动元由几个角色担任。如《西游记》中,许多妖魔,角色、性格不同,但同属一个行动元,即取经的阻碍者,而唐僧师徒四人构成一个行动元,即“取经者”。反之,一个角色也可能包括几个行动元,如猪八戒、白马等,都先是取经的阻碍者,后来又变成取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