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胜利初期苏联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哪些成绩?

题目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苏联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哪些成绩?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国家的成文宪法产生于( ).

A.巴黎公社时期

B.十月革命胜利后

C.1922年苏联成立后 (⊙o⊙)

D.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


正确答案:B
B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1918年的苏俄宪法,它产生于十月革命胜利后。

第2题:

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到20年代末有代表性的理论有()。

A、自由教育论

B、儿童学

C、实用主义

D、学校消亡论


参考答案:ABCD

第3题:

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的教育家是( )。

A.克鲁普斯卡娅

B.加里宁

C.马卡连柯

D.凯洛夫


正确答案:C
马卡连柯是前苏联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的教育家,其著作主要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

第4题: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


正确答案:1917;1922

第5题: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A.1917
B.1922
C.1919
D.1918

答案:A
解析:

第6题:

苏联学前教育制度基本确立的时期是()。

A、十月革命前

B、十月革命以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C、20世纪30年代初期至40年代中期

D、战后苏联


正确答案:B

第7题:

简述苏联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措施。


答案:
解析:
建国初期,苏维埃政府主要采取了以 下教育改革措施: (1) 无产阶级夺取了教育领导权。 (2) 组织起革命的教师队伍。 (3) 建立统一的学校制度。 (4) 积极开展扫盲运动,大力发展民族教育。

第8题:

简述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苏联)是如何建成社会主义的。(12分)


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之后又实行新经济政策,经济得到恢复,政权进一步巩固;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1928年起,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第9题:

略论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前后的主要报刊思想。
列宁在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过程中,亲自创办或指导过几十种革命的报刊。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报刊思想,对无产阶级报刊的性质、任务、功能等问题有过精辟的论述。其中主要的思想有:
⑴关于报刊的宣传组织作用。列宁十分重视报刊在革命运动中的宣传组织作用,认为“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尤其是在建党初期,列宁正是通过报纸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批判机会主义观点,讨论党的策略纲领,并且把各地的组织联结起来,从而为建党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⑵关于报刊的党性原则。列宁一贯认为,无产阶级党报应该明确坚定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他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报刊的党性原则,指出:“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的事业的一部分,成为由全体工人阶级的整个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一部巨大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
⑶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列宁十分重视新闻出版自由对无产阶级的重要性,他在早年起草的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中就把争取新闻出版自由作为党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列宁又十分强调新闻出版自由的阶级性质,认为:“我们要创办自由的报刊,这个自由不仅是指摆脱了警察的压迫,而且是指摆脱了资本。”十月革命后,面对国内外资产阶级报刊的攻击诽谤,他尖锐地批判了资产阶级出版自由的虚伪性,认为绝不能让资产阶级借口出版自由来进行反对苏联的宣传。
⑷关于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在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以后,列宁提出了“报纸刊物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的新方针。他指出,要“把报刊由主要报道政治新闻的工具,变成对人民群众进行经济教育的重要工具”。
⑸关于群众办报和舆论监督。列宁一贯重视发动群众办报。他多次在文章中指出,“要把机关报办得生动活泼、生气勃勃,不仅需要5个从事领导和经常写作的著作家,而且需要500个、5000个非著作家的工作人员。”他还强调要让成百上千的工人都向报纸写稿或写信,反映生活、工作和情绪,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列宁又把群众办报同群众监督联系起来,强调要把开展批评、进行舆论监督列为社会主义报刊的重要任务。

第10题:

中央公积金制养老保险取得了哪些成绩?


正确答案: 第一,实现了老年社会保险的社会化;第二,积累了一笔雄厚的老年社会保险基金,第三,退休基金年年大量盈余,第四,实现了无须国家财政拨款的自我养老保障,第五,借助老年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解决了“居者有其屋”,第六,促进了国家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