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的特点、内容及其研究方法。

题目

简述“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的特点、内容及其研究方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①“说服性传播”的效果,也称为传播的说服效果,指的是受传者的态度沿传播者说服意图的方向发生的变化,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种“纯效果”。
②研究内容***:“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两面提示”的免疫效果、“明示结论”与“不明示结论”、“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警钟效果(恐惧诉求)”。
③霍夫兰等人的“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主要采用实验心理学方法,包括前后比较法和控制对照法等,在实验中这些方法是综合使用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比较教育借鉴时代及其研究的特点。
所谓“借鉴时代”,是比较教育发展历史的第一个阶段,从1817年到19世纪末。在这一时期,随着民族国家制度的兴起和产业革命的爆发,欧美各国争先恐后地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并积极借鉴别国教育经验改善本国的教育。人们相信,把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移植到另一个国家是完全可行的,因此,积极考察和移植别国教育经验是这一时期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但这种考察大多是表面化的、百科全书式的,往往忽视别国教育与当地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忽视对别国教育经验在本国的可行性的深入讨论。

第2题:

上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的传播效果研究,主要课题和领域是()

  • A、传播流程研究
  • B、潜移默化的效果研究
  • C、信息社会阶层研究
  • D、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 E、“使用与满足”研究

正确答案:A,D,E

第3题:

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

A.有限效果论
B.议程设置论
C.“魔弹”论
D.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答案:D
解析:

第4题:

简述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


正确答案: (1)受传者态度沿着传播者说服意图的方向所发生的变化。是一种“纯效果”。
(2)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传播学家霍夫兰在军队进行的实验。
(3)从传播方法来看,说服性的效果研究的具体内容。
1.“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
2.“两面提示”的“免疫效果”;
3.“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之中”;
4.“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
5.警钟效果(恐惧诉求)。

第5题:

霍夫兰在说服性传播的研究中指出,传播效果的形成会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这些条件是()

  • A、传播主体
  • B、信息内容
  • C、说服技巧
  • D、受众属性
  • E、传者愿望

正确答案:A,B,C,D

第6题:

简述研究假设及其特点和作用。
研究假设是由理论所推衍出来的更为具体的预测,是针对研究问题提出的有待验证的、暂时性的、推测性的解答。
特点:
(1)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它是根据一定的理论、研究者的已有知识经验和一定的事实而提出的,因而既与毫无根据的迷信、臆测不同,也和纯粹的猜测、幻想有区别。
(2)有一定的推测性质。虽然假设的提出有一定的依据,但在其未被确实的研究数据证实之前,它仍只是一种思维中的想象,是对所研究问题的答案的推断和猜测,有待于研究结果来检验其正确性。
作用:
(1)它使我们的研究目的更加具体、范围更加限定。因为对于同一研究问题,往往可以提出多个具体的研究假设,因此,研究假设的提出使得一项研究的探索目标更加明确,把研究数据的收集工作限定在一个更加特定的方面和范围。
(2)具体研究假设的提出,使我们能够根据假设内容的性质,涉及具体的数据收集程序去检验该假设对所研究问题中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推测是否正确。也就是说,具体研究方案的设计和研究方法的选择,都取决于研究者提出的具体研究假设,即他所要证明的东西。因果性的研究假设要求采用严密的实验法加以检验,而对于相关性的研究假设,采用相关方法检验就行了。

第7题:

说服性效果研究


正确答案: 受传者的态度沿传播者说服意图的方向发生的变化,是一种“纯效果”。

第8题:

简述概化理论研究中G研究和D研究的含义及其研究内容。


答案:
解析:
(1)G研究的含义如果研究者依据观测全域对所有侧面(文体、评分者)和测量目标(作文能力)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作方差分量的估计,我们就把这个估计过程称为概化研究( Generalizability Study),简称为G研究。(2)D研究的含义在G研究阶段,由于测量结果是在一定的观测全域条件下估计出来的,因而对结果的解释和应用就不能离开相应的条件背景因素。但心理测量的目的就是要做出预测和推断,GT对此做出了有力的回答。GT把概括推论测验结果时所涉及的测量侧面条件全域的集合叫做概括全域( Universe of Generalization)。在此基础上,对各测量侧面、测量目标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做出方差分量的再估计及推断性研究,就叫做决策研究( Decision Study),简称为D研究。(3)G研究的内容确定测量对象和测量目标;确定测量侧面和观测全域;确定测量设计和测量模式;收集样本资料;方差分析。(4)D研究的内容确定概括全域;概括全域下各效应的方差分析;绝对误差方差和相对误差估计;信度分析:重新确立概括全域并重复上述步骤。 概化理论研究包括C研究和D研究,G研究是对观测全域的研究,D研究是对概括全域的研究,D研究是在G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属于推断性研究。

第9题:

20世纪70年代至今是传播效果研究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提出的关于传播效果的主要观点是()。

  • A、“议程设置理论”
  • B、“两级传播理论”
  • C、“有限效果理论”
  • D、“说服性传播理论”

正确答案:A

第10题:

简述感性工学及其研究内容。


正确答案: 是一种将顾客的感受和意向转化为设计要素的翻译技术
研究内容包括:
1.将人们的想象及感性等心愿,翻译成物理性的设计要素,具体进行开发设计
2.以筑波大学原田昭教授为代表人物致力于通过眼睛及录像机、摄像机、计算机、机器人等装置记录和实验,描述人在艺术欣赏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将感性的艺术品欣赏变成了测量的、数字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