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生理学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生理学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观察:以动物活体(整体、器官、组织或细胞)为观察对象,以物理或化学的基本方法,通过数据处理、科学分析得出对生命活动规律的认识。实验分为急性实验(分析法)和慢性实验(综合法)。
(1)慢性实验:在无菌条件下对健康动物施行手术,并在不损害动物机体完整性的前提下暴露、摘除、破坏以及移植所要研究的器官,然后在尽可能接近正常的生活条件下,观察实验动物的功能变化或功能紊乱等。由于这种动物可以在较长时间内用于实验,故此方法称为慢性实验。慢性实验特点是保存了各器官的自然联系和相互作用,便于观察某一器官在正常情况下的生理功能及其与整体的关系,可以在动物清醒条件下长期观察某一活动,使所获得的结果更接近正常生理状态。慢性实验的缺点,整体条件太复杂不易分析。
(2)急性实验(acuteexperiment):实验动物最终死亡,可分为在体实验与离体实验。
在体实验(invivo):一般是指在麻醉状态下,对动物实施手术,暴露所要观察或实验的器官,也称活体解剖实验。此方法的优点是实验条件简单,易于控制,有利于观察器官间的相互关系和分析某一器官活动的过程和特点。
离体实验(invitro):从动物体内取出某一器官、组织或分离出某种细胞,置于适宜的人工环境中使其在短时间内保持生理功能,观察它们的功能活动及影响因素。由于器官、组织或细胞已经从身体分离出来,实验条件易于控制,结果也易于分析。这种方法还有利于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便于观察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基本生理特性。
缺点是:
①具有片面性,缺乏与整体的联系,所以结论要进行分析。
②对动物的损害大,往往实验完后不能存活。所以要用低等动物。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研究假设及其特点和作用。
研究假设是由理论所推衍出来的更为具体的预测,是针对研究问题提出的有待验证的、暂时性的、推测性的解答。
特点:
(1)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它是根据一定的理论、研究者的已有知识经验和一定的事实而提出的,因而既与毫无根据的迷信、臆测不同,也和纯粹的猜测、幻想有区别。
(2)有一定的推测性质。虽然假设的提出有一定的依据,但在其未被确实的研究数据证实之前,它仍只是一种思维中的想象,是对所研究问题的答案的推断和猜测,有待于研究结果来检验其正确性。
作用:
(1)它使我们的研究目的更加具体、范围更加限定。因为对于同一研究问题,往往可以提出多个具体的研究假设,因此,研究假设的提出使得一项研究的探索目标更加明确,把研究数据的收集工作限定在一个更加特定的方面和范围。
(2)具体研究假设的提出,使我们能够根据假设内容的性质,涉及具体的数据收集程序去检验该假设对所研究问题中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推测是否正确。也就是说,具体研究方案的设计和研究方法的选择,都取决于研究者提出的具体研究假设,即他所要证明的东西。因果性的研究假设要求采用严密的实验法加以检验,而对于相关性的研究假设,采用相关方法检验就行了。

第2题:

简述氧离曲线特点及生理学意义。


正确答案: 氧离曲线是反映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液O2张力(分压)的关系曲线。由于血红蛋白的变构效应,氧离曲线不是一条直线,而呈现"S"形。氧离曲线可分为3段:①曲线的上段坡度小,表明在这个范围内分压有较大的变化时,血氧饱和度变化不大。当血氧分压下降到7.98kPa(60mmHg)时血氧饱和度仍能达到90%,它能为机体提供足够的摄氧量。②曲线的中段坡度较大。在这个范围内氧分压稍有下降,血氧饱和度就下降很多,因而能释放出大量的氧。③曲线下段的坡度为中等,下段的坡度比中段小,但比上段大。当组织活动增强时,对氧的利用加速,组织液的氧分压降低到1.99kPa(15mmHg),此时可促使氧合血红蛋白的进一步解离,以满足组织活动增强时对氧需要。

第3题:

简述正常菌群的定义及其生理学意义:


参考答案:正常菌群存在于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中,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的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normalflora)。
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1、生物拮抗:正常菌群通过受体和营养竞争,以及产生有害代谢产物等方式抵抗致病菌,使之不能定植或被杀死。2、营养作用:正常菌群参与宿主的物质代谢、营养转化和合成。3、免疫作用:正常菌群能促进宿主免疫器官的发育;也可刺激免疫系统发生有一定保护作用的免疫应答。4、抗衰老作用:肠道正常菌群中的双歧杆菌有抗衰老作用。5、抑瘤作用:

第4题:

简述人体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正确答案:人体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人体观察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人体观察方法主要通过对人体内的某些功能活动进行直接测定,然后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处理,进而得出各项体征的正常及其变化范围。例如,心率、动脉血压、呼吸频率、体温和尿量等的正常值及其变化范围,就是通过对人体功能活动进行观察和分析而获得的。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对人体无损伤,但获得的知识有限。实验研究方法是在人工创造的一定条件下,对生命现象进行客观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生理学知识的一种研究手段。实验研究方法往往会给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主要是在动物身上进行。

第5题: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和()。


正确答案:动物实验;临床观察;流行病学研究

第6题:

简述学生体质测定中常用生理学指标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1)运动系统:主要有肌肉力量、肌电图、关节伸展度等
(2)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心脏形态、结构和心血管功能方面的指标
(3)呼吸系统和能量代谢指标:呼吸系统主要有肺活量、时间肺活量、肺通气量、最大肺通气量、摄氧量、最大摄氧量和呼吸肌耐力等;呼吸商、无氧阈
(4)神经感觉系统机能指标:简单视—动反应时、简单听-动反应时、综合反应时等。

第7题:

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


正确答案: ①选择偏倚:选择的研究对象不能代表总体而产生,主要是入院率偏倚,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检出征候偏倚。控制:制定严格的研究对象选择条件,合理选择病例和对照。
②信息偏倚:在收集资料阶段由于收集信息的方法有缺陷产生的偏倚,主要是回忆偏倚,调查偏倚。控制:选用新病例;设计适当的问题帮助准确回忆;以医疗记录信息代替访问信息。
③混杂偏倚:是由混杂因素造成的偏性。控制:匹配法;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

第8题:

简述比较教育借鉴时代及其研究的特点。
所谓“借鉴时代”,是比较教育发展历史的第一个阶段,从1817年到19世纪末。在这一时期,随着民族国家制度的兴起和产业革命的爆发,欧美各国争先恐后地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并积极借鉴别国教育经验改善本国的教育。人们相信,把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移植到另一个国家是完全可行的,因此,积极考察和移植别国教育经验是这一时期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但这种考察大多是表面化的、百科全书式的,往往忽视别国教育与当地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忽视对别国教育经验在本国的可行性的深入讨论。

第9题:

简述接口编址的方法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给接口编地址,主要有两种方法:独立编址和统一编址。
统一编址是指将端口和存储单元一起进行分配地址,即端口地址占用存储空间的一部分,使得存储空间减少了,但对端口的访问正如对存储单元的访问一样灵活,不需设置专门的访问端口的指令(即I/O指令)。
单独编址是指单独对端口进行地址分配,端口地址不占用存储空间,但对端口的访问需专门的指令(即I/O指令)。

第10题:

简述遗传力及其研究方法。


正确答案:遗传力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群体的某些特征(如智力)的全部变异中,可以归因于遗传差异的比率。研究遗传力经常使用两种方法:选择性育种及家谱研究,这两种方法是经常用来评价遗传对行为影响的主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