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运动性疲劳的生理学方法及其应用?

题目

判断运动性疲劳的生理学方法及其应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及其恢复手段。


答案:
解析:
【知识点】运动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机能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上的生理过程。关于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有衰竭学说、堵塞学说、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保护性抑制学说、突变理论和自由基学说。
常见的恢复手段有:
(1)运动性手段:运动性手段包括积极性休息和整理活动。运动结束后采用变换运动部位和运动类型,以及调整运动强度的方式来消除疲劳的方法称为积极性休息。整理活动是指在运动之后所做的一些加速机体功能恢复的较轻松的身体练习,包括慢跑、呼吸体操以及各肌群的伸展练习。
(2)睡眠:在睡眠状态下,人体内代谢以同化作用为主,异化作用减弱,从而使人的精力和体力均得到恢复。
(3)物理疗法:大强度和大运动量训练之后,采用按摩、理疗、吸氧、针灸和气功等物理手段.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4)营养学手段:运动时所消耗的物质要靠饮食中的营养物质来补充,合理膳食有助于加速恢复过程。疲劳时应补充能量和维生素,尤其是糖、维生素C及维生素B1,夏季出汗较多时,应补充盐分和水。此外温水浴、心理恢复等手段也对消除运动性疲劳有积极作用。

第2题:

判断运动性疲劳主要采用()、()以及运动者经验等方法。


正确答案:主观感觉;客观检查

第3题:

运动性疲劳是一种病理现象()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判断运动性疲劳的客观检查指标有哪些?


正确答案: 1、骨骼肌指标(肌肉力量、肌电图)
2、心血管系统指标(心率、血压、心电图、血尿素)
3、其他(尿蛋白、用皮肤空间阈来诊断疲劳、闪光频度融合、唾液pH)

第5题:

简述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方法。


正确答案: 一:改善代谢法1.整理活动2.温水浴和局部热敷3.桑拿浴4.按摩
二:调节神经系统法1.充足的睡眠2.心理恢复3.放松练习
三:物质补充法1.营养物质补充2.中医药调理

第6题:

论述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及常用判断疲劳的生理学指标。


正确答案: 运动性疲劳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的生理过程。运动性疲劳是由运动引起的一种特有生理现象。(1)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
衰竭学说”:依据长时间运动产生疲劳的同时常伴有血糖浓度降低,而补充糖后工作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现象,认为疲劳产生的原因是能源物质的耗竭。
“堵塞学说”:堵塞学说认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某些代谢产物在肌组织中堆积造成的。
“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该学说认为疲劳是由于机体内PH值下降、水盐代谢紊乱和血浆渗透压改变等因素所致。
“保护性抑制学说”:运动性疲劳是由于大脑皮质产生了保护性抑制。运动时大量冲动传至大脑皮质相应的神经元,使其长时间兴奋导致耗能增多,为避免进一步消耗,便产生了抑制过程。
“突变理论”:疲劳是由于运动过程中三维空间关系改变所致(能量消耗、肌力下降和兴奋性改变三维空间关系)
“自由基损伤学说”:由于自由基化学性活泼,因而造成细胞功能和结构的损伤与破坏。
此外,内分泌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下降也与运动性疲劳有关。
(2)疲劳的判断
A、测定肌力评价疲劳
1.背肌力与握力早晚各测一次,求出其数值差。如次日晨已恢复,可判断为正常。
2.呼吸肌耐力连续测5次肺活量,每次间歇30秒,疲劳时肺活量逐次下降。
B、测定神经系统机能判断疲劳
1.膝跳反射阈值疲劳时阈值升高。
2.反应时疲劳时反应时延长。
3.血压体位反射受试者坐位静息5分钟后,测安静时血压,随即仰卧3分钟,然后将受试者扶成坐姿(推受试者背部,使其被动坐起),立即测血压,每30秒测一次,共测2分钟,若2分钟以内完全恢复,说明没有疲劳,恢复一半以上为轻度疲劳,完全不能恢复为重度疲劳。
C、测试感觉机能评价疲劳
1.皮肤空间阈运动后皮肤空间阈(两点阈)较安静时增加1.5-2倍为轻度疲劳,增加2倍以上为重度疲劳。
2.闪光融合频率受试者坐位,注视频率仪的光源,直到将光调至明显断续闪光融合频率为止,即临界闪光融合频率,测三次取平均值。疲劳时闪光融合频率减少。如轻度疲劳时约减少1.0-3.9Hz;中度疲劳时约减少4.0-7.9Hz;重度疲劳时减少8Hz以上。
D、用生物电评价疲劳
1.心电图疲劳时S-T段下移,T波倒置。
2.肌电图疲劳时肌电振幅增大,频率降低,电机械延迟(EMD)延长。积分肌电图(IEMG)和均方根振幅(RMS)均增加,中心频率(FC)和平均功率频率(MPF)降低。EMD是指从肌肉兴奋产生动作电位开始到肌肉开始收缩的这段时间,该指标延长表明神经肌肉功能下降。
3.脑电图脑电图可作为判断疲劳的一项参考指标。疲劳时由于神经元抑制过程发展,可表现为慢波成分的增加。
E、主观感觉判断疲劳具体测试方法是:锻炼者在运动过程中根据RPE表指出自我感觉的等级,以此来判断疲劳程度。如果用RPE的等级数值乘以l0,相应的得数就是完成这种负荷的心率。
F、测定运动中心率评定疲劳
心率(HR)是评定运动性疲劳最简易的指标,一般常用基础心率、运动后即刻心率和恢复期心率对疲劳进行诊断。
1.基础心率基础心率正常情况下都相对稳定,如果大运动负荷训练后,经过一夜的休息,基础心率较平时增加5-10次/分以上,则认为有疲劳累积现象,如果连续几天持续增加,则应调整运动负荷。
2.运动中心率按照训练-适应理论,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若一段时期内从事同样强度的定量负荷,运动中心率增加,则表示身体机能状态不住。
3.运动后心率恢复人体进行定量负荷后心率恢复时间长,表明身体欠佳。如进行30秒20次深蹲的定量负荷运动,一般心率可在运动后3分钟内完全恢复,而身体疲劳时,恢复时间明显延长。

第7题:

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方法有()、()、()、按摩、()、氧气及负氧离子吸入法、()、心理恢复法等。


正确答案:整理活动;睡眠;营养;物理疗法;药物

第8题:

简述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手段与方法


答案:
解析:
(1)芳逸结合①放松活动,不仅可以使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从适应剧烈运动的状态逐渐过渡到安静状态,还可以促进肌肉放松,是消除运动疲劳、促进体力恢复的一-种有效恢复手段。②睡眠。(2)物理措施①温水浴、桑拿浴。温水浴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有利于疲劳肌肉的物质代谢,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消除疲方法。桑拿浴是利用高温干燥的环境,加速血液循环,使人体大量排汗,从而使体内的代谢产物及时排出体外。②按摩。按摩可以通过对人体的机械刺激、神经反射,以及神经一体液调节影响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从而达到调节血液循环、增强心血管功能、解除大脑的紧张与疲劳,改善由运动性疲劳造成的免疫功能下降的目的。③吸氧与负离子吸入。运动疲劳时在血液中积有大量酸性代谢产物,吸氧可促进乳酸氧化,是消除疲劳的有效手段。负离子能提高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组织氧化,也有利于疲劳的消除。 (3)营养补充在运动疲劳的产生过程中和运动性疲劳出现后,尽快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来补充能量、调节生理功能,这是缓解运动性疲劳和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重要措施。
(4)中草药

第9题:

消除运动性疲劳常用的方法有()、()、()和中草药。


正确答案:劳逸结合;物理措施;营养补充

第10题:

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在选择消除疲劳的方法时,要充分考虑不同时间、不同代谢型运动项目的特点。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a、劳逸结合(放松活动;睡眠)
b、物理措施(温疗浴、桑拿浴;按摩;吸氧与负离子吸入)
c、营养补充
d、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