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动作电位?简述其产生机制。

题目

什么是动作电位?简述其产生机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分几期?其产生机制如何?


正确答案: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为0、1、2、3、4期。
去极化过程(0期):与Na离子大量快速内流有关。
复极化过程:分为四期。1期(快速复极初期):K+外流是1期快速复极的主要原因;2期(缓慢复极期):又称平台期,缓慢持久的Ca2+内流抵消了K+外流,致使膜电位保持在0mV附近。3期(快速复极末期):K+快速外流是3期快速复极的原因。4期(静息期):细胞膜离子泵积极地进行着逆浓度梯度转运,把Na+和Ca2+排到细胞外,同时将K+摄回细胞内,以恢复细胞内外离子的正常浓度,保持心肌细胞的正常兴奋能力。

第2题:

简述肾素在何处产生?它对血压有何作用?其作用机制是什么?


正确答案:肾素由肾小球旁细胞分泌,释入血液循环后作用于血浆中血管紧张素原,使之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经肺及肾等的转化酶变为血管紧张素Ⅱ,后者直接使小动脉平滑肌收缩,使血压升高。同时兴奋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促使醛固酮分泌。后者又促使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扩张血容量,使血压升高。

第3题:

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下述错误的是( )。



答案:A
解析:

第4题:

什么是静息电位?什么是动作电位?简述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正确答案: 静息电位:细胞膜处于安静状态时,由于钾离子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稳定电位态。
动作电位:细胞受到阈刺激后产生的全面、可传导、不衰减的电流变化过程。
产生机制:上升支称去极化,由钠离子外流形成;下降支称复极化,由钾离子外流形成。

第5题:

何谓静息电位?简述其产生机制。


正确答案: 静息电位是指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K+有较高的通透能力而对其他离子的通透能力较小,细胞膜内外离子呈现不均衡分布,细胞内K+浓度大于细胞外而细胞外Na+浓度大于细胞内,因此K+就会顺浓度差由细胞内移向细胞外,造成膜内电变负而膜外变正。外正内负的电位差一方面可随K+的外移而增加,另一方面,它又阻碍K+的进一步外移。最后驱使K+外移的浓度差和阻止K+外移的电位差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这时相对稳定的膜电位称为静息电位,它接近于K+平衡电位。

第6题:

什么是带虫免疫?简述其发生的机制。


正确答案: 在热带流行区,多数居民一生受过反复多次感染或发作,仍未能产生有效的保护性免疫,不断发生再感染,使他们发生严重疟疾的危险性减少,对这种不完全的免疫状态,被称为带虫免疫。其发生机制被认为是未激发机体产生足够的细胞免疫。

第7题:

什么是“产后病”?简述其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 产后病是指产妇在新产后及产褥期内发生的与分娩和产褥有关的疾病。产褥期,一般指产后6周内。产后病主要的发病机制有:一是失血过多,亡血伤津,阴血不足,虚阳浮散,或血虚火动,易致产后血晕、产后痉证、产后发热、产后大便难等;二是元气受损,产程过长,产时用力耗气,或失血过多,气随血耗,而致气血失摄,冲任不固;三是瘀血内阻,产后余血浊液易生瘀滞,或胞衣残留,或感染邪毒,均可导致瘀血内阻,败血为病。四是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房劳所伤,导致产后腹痛、产后痉证、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恶露不绝等。总之,产后百节空虚,腠理不实,卫表不固,摄生稍有不慎便可发生各种产后疾病。

第8题:

简述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
动作电位的产生,概括起来如下:
(1)静息的细胞膜受刺激,膜通透性改变。当细胞膜受到刺激,出现去极化,电位达到临界值时,引起膜通透性改变;
(2)膜对Na+通透性提高。当去极化达到临界值水平时,立即激活Na+载体(Na+泵),于是Na+迅速大量内流;
(3)Na+内流出现锋电位,暂时出现膜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4)钠的平衡电位。当膜内“正”值达一定高度,Na+的内部电位足以抵制Na+内流电场力时,则平衡,完成动作电位。

第9题:

何谓动作电位?简述其形成的机制。


正确答案: 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次快速、短暂、可逆的电位波动。包括锋电位和后电位,其中锋电位的上升支主要由Na+大量内流形成,锋电位的下降支主要由K+外流形成。后电位又分为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前者主要是K+外流形成(K+外流速度减慢),正后电位是通过Na+泵的作用(发生超极化)恢复膜内外的Na+、K+浓度至静息水平。

第10题:

简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正确答案: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和复极过程分为5个时期:
1、0期:去极过程,其形成机制是由于钠离子快速内流所致。
2、复极1期:由钾离子为主要成分的一珲性外向离子流所致。
3、复极2期:由钙离子负载的内向和钾离子携带的外向离子流所致。
4、复极3期:钾离子外向离子流进一步增强所致。
5、4期:又称静息期,此期膜的离子主动转运作用增强,排出钠离子和钙离子,摄回钾离子,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静息时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