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题目

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怎样理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


正确答案: 文学批评是一种意识形态评价。这一属性是由其对象的性质和自身效能决定的。
首先,从对象看,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文学作品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它决定了文学批评必须对作品的意识形态价值做出评价,从而对社会意识形态产生影响。
其次,从文学批评的效能看,第一,文学批评总与一定的意识形态相联系,力求确定自己所属的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与权威性。第二,文学批评对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等文学现象的评价,对文学批评自身的检讨,实质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论争,是社会的政治斗争、思想斗争在文学领域的反映。第三,文学批评通过特定的价值取向造就自己所属的意识形态的文学新人和批评队伍。

第2题:

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体验活动?


正确答案: 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与其它的文化形态不同,它具有特殊的审美属性。这种属性能够从情感上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使他们获得共鸣,给他们带来审美享受。
文学接受的审美属性的来源首先在于文学作品在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深深得渗透着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态度。一般而言,当作家把他在生活中体验的真善美诗意的表现在作品中时,往往会激起读者肯定性的评价,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而当作家将生活中的丑恶揭露展示在作品中时,则先会引起人们的否定性评价,并通过对丑恶事物的厌恶、憎恨、愤怒等,唤起一种对真善美的渴望和追求。其次除了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包含作家情感态度的生活内容具有审美价值以外,文学作品的形式本身也是文学审美价值的重要来源之一。这种价值可以表现为叙述视角的独特,例如福克纳的《喧嚣与骚动》;情节设置的巧妙,例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以及抒情意向的奇特等等。最后文学的审美属性的最根本的来源是文学作品中内容和形式辨证统一所造成的即源于现实又不同于现实的艺术世界,为满足读者的审美需要提供的一种其他意识形态不能替代的处所。
文学的审美属性规定了文学阅读活动可以而且应该是一种审美方式的阅读。即读者以一种“非功利性”的态度来对待文学世界,从而获得消遣、娱乐、游戏和休息的需要,尽情地从文学世界中获得审美享受。当然,这并不是审美式阅读的全部心理,它往往还存在着其他心理背景。因此,文学接受的审美属性本身也是有层次的。大体上分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层次。它们分别指接受者对作品艺术形式的审美感知(包括艺术通感)及其所引起的感性快适、对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审美体验及其带来的感情和想象的愉悦,以及读作品中关于宇宙、历史和人生的深邃思想意蕴的领悟及其所带来的超越感、升华感和自由感。文学的审美属性是文学活动的其他文化属性的基础,人们之所以愿意以文学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知识,启迪自己的理智和智慧,增进自己的人际交往,首先就是因为文学接受能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具有审美属性。

第3题:

文学具有审美与意识形态双重性质。文学并不直接体现其意识形态性质,而总是保持自身的审美风貌。()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4题:

怎样理解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其内涵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人类的审美意识形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就要转变为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是人类审美形态之一。
2、从性质上看,由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通性;从主体特征看,是认识又是情感;从目的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

第5题: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正确答案: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的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第6题:

怎样理解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


正确答案:文学形象不是自然和生活的简单摹本,而是经由人类心灵创造的艺术形式,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更高的心灵旨趣,在艺术中它体现着审美理想。所谓审美理想,是指人们在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氛围里形成的,由个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尺度和范型模式。所谓观念尺度不过是人们在自觉的审美联活动中为自己下意识地设定的关于美的种种标准;所谓范型模式则是合乎上述标准的感性形态。文学形象的至境形态便是这种范型模式的具体体现。审美理想一方面通过个人的审美实践显示出个人的性格特色,另一方面又以范型模式的形式体现为民族审美趣味的共同性及至人类审美理想的共同性,从而制约着全民族及至全类的审美实践和艺术创造。这样,文学形象必然体现着作家的审美理想。作家们不仅可以把生活中美加以集中、升华,加工成正面体现审美理想的艺术形象,还可以自觉不自觉地在审美理想的光照下,把生活中丑陋转化为艺术美。所以各类文学形象都体现着或者折射着作家的审美理想,从而在更高的意义上满足人类高尚的心灵旨趣,与自然物象明显地区别开来。

第7题:

文学的审美活动有何特点?怎样理解?


正确答案: 1、审美活动是到处都存在的;
2、人们的衣食住行中都存在审美,人的活动中无处不存在审美,而各种艺术活动中的审美,是审美活动中的高级形态。

第8题:

试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正确答案: 文学的普遍属性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其中,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属于审美范畴,是直接的;功利性、理性、认识性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隐含在深层,是间接的。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性、形象、情感等审美因素中包含着功利、理性与认识等非审美的意识形态因素,因而具有审美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文学的属性绝不是单一的而总是双重的;审美与意识形态复杂地缠绕在一起。由此看,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正是由于具有自身特有的审美风貌,文学才能巧妙地体现出社会属性。在某些特殊情形下,文学愈是审美的,便往往愈能寄寓社会意图;反之,文学愈具有社会性,便往往愈注意突出审美属性。

第9题:

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正确答案: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

第10题:

文学具有的双重性质为()

  • A、审美
  • B、情感
  • C、想象
  • D、意识形态

正确答案: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