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洋务运动及“中体西用”的洋务教育指导思想。

题目

论述洋务运动及“中体西用”的洋务教育指导思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参考答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2题:

关于洋务运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洋务运动是官僚资产阶级力图实现工业化和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B.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其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

C.洋务运动也是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一次尝试。

D.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参考答案:A

第3题: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A、中学为体

B、自强

C、西学方用

D、求富


答案:AC

第4题: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西体中用”。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


A.“全盘西化”

B.“西体中用”

C.“中体西用”

D.“师夷长技以制夷”

答案:D
解析:

第6题:

阐述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理论及实践


参考答案:中体西用就是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它是在清王朝遭受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下产生的。其内容是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来自强求富。办洋务学堂和派遣留学生以培养洋务人才。编制近代海陆军以巩固国防。冯桂芳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到:“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而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哉!”而稍后的王韬同样认为“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这些学者想当然的以为可以通过西艺来卫其道,却不知他们所谓的道也是衰微之原,如何可以驾驭得了比其先进的多得西方物质文化呢。

第7题:

“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一种文化模式,一种文化心态。在洋务运动时期,下列不属于“中体西用”的内容的是( )

A. 西方军事装备
B. 西方政治制度
C. 西方新式学堂
D. 西方科学技术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张之洞在其著作《劝学篇》中全面论述了这一思想。张之洞为了调和统治阶级顽固派和改良派之间的矛盾,系统地总结了自己的洋务实践,把前辈的思想归纳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样一个口号,成为洋务派的思想武器。张之洞的《劝学篇》全面阐发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中体”是指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是指近代西方的先进科技。“西学”为“中体”服务。故在本题中A项西方军事装备、D项西方科学技术属于先进科技,C项西式新学堂属于西方的科学的教育方式,B项西方政治制度,属于西方的政治体制,与孔孟儒家学说相悖,故不属于“中体西用”。故本题应选B项。

第8题: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

A、中体西用

B、借法自强

C、自强求富

D、爱国救亡


正确答案:A

第9题:

洋务运动的目标是()。

  • A、求强求富
  • B、中体西用
  • C、挽救危亡
  • D、对外开放

正确答案:A

第10题:

评述“中体西用”的洋务教育指导思想。


正确答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洋务派实践活动的基本方针,体现在洋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如在洋务学堂的招生和遴选留学生时注意汉文、经学有根柢者,在教学内容上曾国藩等强调要“查考中学、西学,分别教导„„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宣讲圣谕广训„„”。这各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洋务运动时期,封建传统教育处在中国教育的主体地位,封建旧文化充斥整个社会,“西学”动辄受到守旧派的指斥。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在不危及“中体”的前提下侧重强调采纳西学,这既是洋务派的文化教育观,也是洋务派应对守旧派的策略。事实上,在“中体西用”形式下,“西学”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西用”的范围也不断延伸,并逐渐纳入新的成为,促进了资本主义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在此原则下实施的留学教育和举办的新式学堂也给僵化的封建教育体制打开了缺口,改变了单一的传统教育结构。但当“西学”传播的重心由科技领域推进到涉及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领域,由物质文明层次进入精神文明层次,直接冲击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纲常伦理等“中体”核心部分时,“中体西用”的提出无疑又阻碍了其推进。因此,“中体西用”作为中、西文化接触后的初期结合方式,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是“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又是粗糙的,它是在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