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论述我国流通业态演变的现状。

题目

联系实际论述我国流通业态演变的现状。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百货商店在中国已逼近市场极限;
(2)超级市场将是中国零售业的主力;
(3)便利商店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
(4)专业商店和专卖店在中国将得到长足发展;
(5)量贩店在中国将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6)以价格为竞争手段的折扣店会员制商店等在中国将有很大发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我国教育规模的现状及对策。


参考答案:

(1)我国教育规模的现状是:我国小学、普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的规模普遍偏小——教育规模不经济;第二从地区分布来看:城市>县镇>村庄;第三,从专业分布来看:综合类>工业类>师范类>....>体育、艺术类。
(2)为了减少甚至消除由于规模经济过小而造成的不经济弊端,根据我国教育现状,可采取以下两大策略:其一,调整中小学布局,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网点主要作重新调整。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合并”。即把生源严重不足的中小学并人邻近的学校;二是“瓜分”。即将没有多大发展前途的学校的师生及设备“分配”给邻近几所学校。
其二,调整大、中专院校专业结构。应对专业点进行合理的调整。对某些无条件继续办下去的学校可通过“关、停、并、转”的方式,促进各学校之间的“联合”,逐步使我国高等院校规模趋于适度,获取规模经济的效果。


第2题:

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加强我国公共收费的管理。


参考答案:根据我国公共收费管理现状,结合市场经济国家经验,公共收费管理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1)依法收费,依法理财。
(2)以政府预算管理为核心,加强公共收费管理。
(3)加强公共收费监督。
以上各要点均须结合自身理解展开说明或论述。

第3题: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中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和中学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


正确答案:

第4题:

对流通业态变化不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人口流向和流量对流通业态的影响
B:销售技术和科技革命的发展对流通业态的影响
C:批量交易量大,批量作价
D:竞争方式的改变以及竞争程度的加剧对流通业态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第5题:

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是什么?


参考答案: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是:(1)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在错误的发展观指导下,人类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的开发,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水平低,不考虑环境容量的承载能力任意排放污染物。其结果是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直到今日,仍有不少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出于经济发展考虑,采取牺牲环境的做法,只为追求投资增长,而吸收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进城落户。 (2)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私人成本远低于社会成本,厂商和消费者具有向外排污的内在冲动,因而在单纯的市场条件下公共环境极易出现无人照管的“公地悲剧”。在现实中,仅靠政府来治理污染显然是不够的,将公共环境交由企业或个人处理还有诸多问题,排污费的收取标准和使用机制还不完备,环卫公司政企分开的市场化改革推进困难,尤其是一些纯粹公益性的污染治理项目仍需依赖并不充足的公共财政。 (3)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中国现有垃圾处理技术仍十分低下,真正符合国家环境控制标准和建设标准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有25%左右。处理垃圾不仅是技术上的问题,而且环卫经费严重不足。 (4)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治污之重不在于“治”,而在于“防”。“治”是治标,“防”才是治本。这个“防”靠的正是城市公众(企业、居民)自觉自愿地维护公共环境,采用新技术减少污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但我们看到的是,诸多陈规陋习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仍然影响着城市的公共环境。

第6题:

论述我国城市产业结构的现状以及优化途径?


参考答案:

现状:
1)工业比重过高,内部结构失调。在片面强调工业化的思想指导下,城市工业单兵突进,导致比重过高,而且内部结构失调。其具体表现是“三多三少”;”三耗“工业多,节能工业少;传统工业多,新兴工业少,加工工业多,基础工业少。
2)第三产业滞后。产品经济体制的一大特点是:重生产、轻流通,重产品、轻劳务,由此导致第三产业严重滞后。
3)产业同构严重。经济建设与产业管理上的“条块分割”。必然使城市经济走上各自为战、自成体系,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路子,于是地无分南北、城市论大小,产业结构严重趋同,优势突出的专业化部门少之又少。
优化:
1)选好支柱产业。所谓支柱产业,是指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主要推动作用、有决定性影响的产业部门。支柱产业应具备很强的产业关联度,能带动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他应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来判断,有较大的收入弹性和发展余地;它还应是结合本地综合资源特色的、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比较优势最大的产业或产业群。
2)改善投资结构。要建立一种投资主体与投资效益直接约束的体制,改单一的国家投资主体结构为以企业为主体的、内外资并进的多元化投资主体结构;要鼓励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入,提高技术投入的经济效益,使城市经济增长逐步从外延扩张转变为内涵提升型。
3)依靠科技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新技术革命层出不穷的今天,谁掌握了最新技术,谁就拥有政治、军事与经济上的主动权。城市经济师国民经济的主体和精华所在,理应大力依靠科技进步,逐步改造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和科学管理经验,使城市产业整体高度化。
4)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国第三产业不仅普遍起步慢、水平低,而且内部结构不合理。在第三产业中,代表新兴产业的金融、保险、咨询、房地产、服务等技术比重太少,有待提高。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的产业结构,也使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得以实现。


第7题:

试论述如何改善我国领导发展与培训现状。


参考答案(1)确立正确的培训目标;(2)设置科学的培训内容;(3)改革培训的手段与方式;(4)加


  强师资队伍的建设;(5)规范强化培训的制度。

第8题:

联系实际论述影响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及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参考答案:

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既有宏观方面的因素影响,又有微观方面的因素影响,即企业内部的因素。影响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微观因素:
(1)商品流通量及构成状况;
(2)企业劳动组织、职工素质和劳动态度;
(3)流通商品的周转时间;
(4)物质技术设备利用率和现代化程度。
提高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有:
(1)扩大商品流通并保持合理的商品结构;
(2)重视市场调研,正确进行企业决策;
(3)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4)实现全面经济核算,化小核算单位,提高核算质量;
(5)全面提高企业素质。


第9题:

论述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


参考答案: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现状如下:
1物流观念落后。
2企业信息化程度比较低。
3企业自动化程度很低)
4金融体系支撑不足
5国家基础设施平台落后
6国家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7管理体制落后
8缺乏国家对物流标准化的制定与实施
9国家缺少全面、整体的规划
10电子商务物流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第10题:

试论述我国现代学制的演变。


答案:
解析:
(1)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是中国最早的学制。后于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制”,这一学制是近代中国学制发展史的里程碑。(2)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中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1985年,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此时的教育重在职业教育、工农教育、“三个结合”“六个并举”和“两条腿走路”。( 3) 1985年以后,我国的学制改革继续发展,主要有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文件重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职业教育。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重在“两基”“两全”“两重”。1999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如今我国选择了适应国情的分支型学制,未来将逐步过渡到单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