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利工程混凝土按平浇法施工,高峰月浇筑强度为8000m<sup

题目

某水利工程混凝土按平浇法施工,高峰月浇筑强度为8000m3/月,小时不均匀系数取1.4,每月工作天数按25d计,每天工作小时按20h计,最大混凝土块的浇筑面积为200m2,浇筑分层厚度为0.25m,所用混凝土初凝时间为3h,终凝时间为8h,混凝土熟料从出机到入仓经历0.1h,则该工程的混凝土拌合系统的实际小时生产能力需达到()m3/h。

  • A、12
  • B、15
  • C、17
  • D、19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水闸底板混凝土采用平浇法,最大混凝土块浇筑面积400m2,浇筑层厚40cm,混凝土初凝时间按3h计,混凝土从出机口到浇筑入仓历时30min。则该工程拌合站小时生产能力最小应为( )m3/h

A.64
B.70.4
C.320
D.352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临时设施。浇筑生产不均匀系数一般为1.1~1.2,计算式为(1.1~1.2)×400×0.4/(3-0.5)=70.4~76.8。

第2题:

某混凝土工程,高峰月浇筑强度为25 万m3,月平均浇筑强度为18 万m3,不均匀系数为1.3,则需求混凝土拌合系统规模为( )。

A.大型
B.中型
C.小型
D.特大型

答案:A
解析:
混凝土小时生产能力=1.3*25 万/(25*20)=650m3/h。
拌合系统生产能力分类表:

所以需求混凝土拌合系统规模为大型。

第3题:

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如果用平浇法,入仓铺料的厚度为( )。

A.10~20cm

B.20~30cm

C.30~60cm


参考答案:C

第4题: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施工缝或后浇带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施工缝处已浇筑混凝土的强度不应小于( )。

A.1.0MPa
B.30%设计强度
C.50设计强度
D.1.2MPa

答案:D
解析: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施工缝或后浇带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施工缝处已浇筑混凝土的强度不应小于1.2MPa。

第5题:

()不是混凝土入仓铺料的方法。

A、 平浇法
B、 间隔浇筑法
C、 薄层浇筑法
D、 阶梯浇筑法

答案:B
解析:
2018新教材P90页考查的是入仓铺料

层间间歇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会出现冷缝,使层间的抗渗,抗剪和抗拉能力明显降低。这里就是说间隔浇筑法不适用入仓铺料。所以选B。

第6题:

(2011年)某水闸底板混凝土采用平浇法施工,最大混凝土块浇筑面积400㎡,浇筑层厚40cm,混凝土初凝时间按3h计,混凝土从出机口到浇筑入仓历时30min。则该工程拌合站小时生产能力最小应为( )m3/h。

A.64
B.70.4
C.320
D.352

答案:B
解析:

第7题:

混凝土入仓铺料多用()。

A、 斜浇法
B、 平浇法
C、 薄层浇筑
D、 阶梯浇筑

答案:B
解析:
2018新教材P90页考查的是入仓铺料

混凝土入仓铺料多用平浇法。所以选B。

第8题:

请教:2011年一级建造师《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命题权威试卷9第1大题第14小题如何解答?

【题目描述】

第 14 题 某水利工程混凝土按平浇法施工,高峰月浇筑强度为8000m3/月,小时不均匀系数取1.4,每月工作天数按25d计,每天工作小时按20h计,最大混凝土块的浇筑面积为200mz,浇筑分层厚度为0.25m,所用混凝土初凝时间为3h,终凝时间为8h,混凝土熟料从出机到人仓经历0.1h,则该工程的混凝土拌合系统的实际小时生产能力需达到(  )m3/h。

 


正确答案:D

第9题:

混凝土拌合设备的小时生产能力一般按混凝土()高峰浇筑强度计算确定。

A、季
B、月
C、旬
D、日

答案:B
解析:
拌合设备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设备容量、台数与生产率等因素。每台拌合机的小时生产率可用每台拌合机每小时平均拌合次数与拌合机出料容量的乘积来计算确定。拌合设备的小时生产能力可按混凝土月高峰强度计算确定。故本题应选B。

第10题:

防水构筑物的后浇缝是刚性接缝,设置后浇缝的目的是减少混凝土收缩,对于后浇缝的施工要求,下述( )不合规定。

A.后浇缝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六星期再施工
B.后浇缝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
C.后浇缝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个月
D.后浇缝混凝土施工温度应低于两侧混凝土的施工温度

答案:C
解析:
后浇缝混凝土的养护与一般混凝土的养护是相同的。一般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为28天。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