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由()等组成。A、粗骨料的材料强度B、沥青矿料之间的黏结力C、矿料之间的嵌挤力D、矿料之间的内摩阻力

题目

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由()等组成。

  • A、粗骨料的材料强度
  • B、沥青矿料之间的黏结力
  • C、矿料之间的嵌挤力
  • D、矿料之间的内摩阻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造成沥青路面产生车辙的原因是()。


A.沥青标号偏低
B.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不合适
C.沥青混合料中矿料嵌挤力不够
D.矿料的棱角性不好

答案:B,C,D
解析:
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因素众多,从组成材料的内因上看,主要取决于矿料颗粒的嵌挤作用和沥青的黏滞性。首先,矿料的特点至关重要。当所用的集料具有棱角丰富、表面粗糙、形状接近立方体等特点,同时集料颗粒分布形成骨架密实结构时,将有助于集料颗粒形成有效的嵌挤结构,能够极大的促进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另一方面,沥青高温时的黏度大,与集料的黏附性好,且具有较低的感温性,都将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适当降低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数量,也将有利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第2题:

结合有关沥青混合料内容,回答下列有关问题。(3)按( )构成的沥青混合料,其结构强度是以矿料颗粒之间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为主,沥青结合料的黏附作用为辅而构成的。

A.嵌挤原则
B.密实级配
C.间断级配
D.连续级配

答案:A
解析:
按嵌挤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其结构强度是以矿料颗粒之间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为主,沥青结合料的黏附作用为辅而构成的。所以答案为A。

第3题:

划分沥青混合料是否属于粗粒式沥青混合料的指标是( )。

A.组成结构
B.矿料级配
C.矿料最大粒径
D.矿料最小粒径

答案:C
解析:
2020版教材P79/2019版教材P74
粗粒式沥青混合料:矿料最大粒径为26.5mm或31.5mm(圆孔筛30~40mm)的沥青混合料。

第4题:

粗粒式沥青混合料的指标是( )为26.5mm的沥青混合料。
A、矿料最多粒径
B、矿料平均粒径
C、矿料最大粒径
D、矿料最小粒径


答案:C
解析:
粗粒式沥青混合料:矿料最大粒径为26.5mm的沥青混合料。参见教材P69。

第5题:

按嵌挤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强度,是以矿质颗粒之间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为主,沥青结合料的()作用为辅而构成的。

A.粘结
B.吸引
C.附着
D.摩擦

答案:A
解析:

第6题:

针对SMA沥青混合料及配合比设计,回答以下问题(21)SMA沥青混合料是典型的骨架密实结构,与AC型沥青混合料相比,其组成特点是()
A.SMA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采用间断级配
B.SMA的矿料组成特点为粗集料多、矿粉多、细集料少
C.MA的矿料组成特点是粗集料多、矿粉多、中间尺寸集料少
D.SMA的沥青用量大



答案:A,B,D
解析:

第7题:

造成沥青路面产生车辙的原因有( )。

A.沥青标号偏低
B.采用高粘度沥青
C.沥青混合料中矿料嵌挤力不够
D.矿料的棱角性不好

答案:C,D
解析:
沥青标号偏低,即低标号沥青,其黏度越高,则不容易产生车辙。所以A和B不对。

第8题:

沥青混合料的特点是强度随温度的升降而产生变化,温度升高时,沥青的黏滞度降低,矿料之间的黏结力削弱,导致强度降低,温度降低时恰好相反。( )


答案:对
解析:
沥青混合料的特点是强度随温度的升降而产生变化,温度升高时,沥青的黏滞度降低,矿料之间黏结力削弱,导致强度降低,温度降低时恰好相反。所以答案为对。

第9题:

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强度,主要由矿物颗粒之间的内摩阻力和嵌挤力以及沥青胶结料及其与矿料之间的( )所构成。

A、粘结力
B、吸引力
C、附着力
D、摩擦力

答案:A
解析:
2020教材P8 / 2019教材P7

(3)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强度,主要由矿物颗粒之间的内摩阻力和嵌挤力,以及沥青胶结料及其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所构成。

第10题:

划分沥青混合料是否属于粗粒式沥青混合料的指标是()。

A、组成结构
B、矿料级配
C、矿料最大粒径
D、矿料最小粒径

答案:C
解析:
粗粒式沥青混合料:矿料最大粒径为26.5mm或31.5mm(圆孔筛30~40mm)的沥青混合料。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