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要列举回归测试用例库的维护方法。

题目

请简要列举回归测试用例库的维护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在150字以内简要说明以表6—6所示的方法创建测试用例矩阵的优点。


正确答案:容易看到测试的是什么条件无需为条件输入任何实际的值只需查看表中的V和I项就能判断是否已经确定了充足的测试用例 这是一道要求读者说明测试用例矩阵优点的简答题。本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有: ①用表6-6所示的方法创建测试用例矩阵时无需为条件输入任何实际的值只需查看表中的V和I项就能判断是否已经确定了充足的测试用例。即用表6-6所示的方法创建测试用例矩阵的优点在于容易看到测试的是什么条件。 ②从表6-17中可以看出数据元素“输入油量”仅有“V”项缺少“I”项(例如输入“-1”等情况)这表明表6-17的测试用例还不完整。
容易看到测试的是什么条件,无需为条件输入任何实际的值,只需查看表中的V和I项就能判断是否已经确定了充足的测试用例 这是一道要求读者说明测试用例矩阵优点的简答题。本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有: ①用表6-6所示的方法创建测试用例矩阵时,无需为条件输入任何实际的值,只需查看表中的V和I项就能判断是否已经确定了充足的测试用例。即用表6-6所示的方法创建测试用例矩阵的优点在于容易看到测试的是什么条件。 ②从表6-17中可以看出,数据元素“输入油量”仅有“V”项,缺少“I”项(例如输入“-1”等情况),这表明表6-17的测试用例还不完整。

第2题:

集中监控系统本身也需要进行安全管理和人员权限管理:

(1)请列举3种以上安全机制;

(2)请列举集中监控系统的维护人员主要可分为哪些角色,简要说明其职责。


正确答案:
(1)安全机制
①系统应从主机配置或网络配置上得到双机热备份或各主机之间互为备份的功能,使监控中心系统运行安全。
②监控系统应有自诊断功能,随时了解系统内各部分的运行情况,做到对故障的及时反应。非专线方式,通过拨号进入监控主机用的号码资源不对外公开。
③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应做到专网专用,严禁上网、下载其他程序和玩游戏程序。
④监控系统主机应安装防病毒软件,防病毒软件应随时更新,并定期查杀计算机病毒。
(2)权限管理
①为保证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监控中心和监控站分别对维护人员按照对监控系统拥有的权限分为一般用户、系统操作员和系统管理员。
②一般用户指完成正常例行业务的用户,能够登录系统,实现一般的査询和检索功能,定时的打印所需报表,响应和处理一般告警;系统操作员除具有一般用户的权限以外,还能够通过自己的账号与口令登录系统,实现对具体设备的遥控功能;系统管理员除具有系统操作员的权利外,还具有配置系统参数,用户管理的职能。系统参数是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数据,必须由专人设置和管理;用户管理实现对一般用户和系统操作员的账号、口令和权限的分配与管理。

第3题:

请列举5种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正确答案: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判定表、因果图、错误推测、正交试验、功能图和场景法等。
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判定表、因果图、错误推测、正交试验、功能图和场景法等。 解析:所谓测试用例设计就是将软件测试的行为活动,做一个科学化的组织归纳。软件测试是有组织性、步骤性和计划性的,而设计软件测试用例的目的是为了能将软件测试的行为转换为可管理的模式。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管理中最实际的行动,同时也是耗时最多的一顶。基于时间因素的考虑,软件测试行为必须能够加以量化,而测试用例就是将测试行为具体量化的方法之一。
简单来说,测试用例就是设计一个情况,软件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能够正常运行并且达到程序所设计的执行结果。如果程序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正常运行,而且这种问题会重复发生,那就表示软件程序人员已经测出软件有缺陷,这时候就必须将这个问题标示出来,并输入问题跟踪系统中,以通知软件开发人员。软件开发人员接获通知后,将这个问题修改完成于下一个测试版本内。
因为不可能进行穷举测试,为了节省时间和资源、提高测试效率,必须要从数量极大的可用测试数据中精心挑选出具有代表性或特殊性的测试数据来进行测试。
具体的功能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判定表驱动法、正交试验设计法和功能图法等。应该说,这些方法是比较实用的,在使用时要针对本项目的特点对方法加以适当的选择。

第4题:

某客服中心智能报表出现异常,需要重做文件话单的预统计入库,请简要说明重新入库的方法。以ORACLE数据库为例


正确答案: 所有话单都保留了备份,在重做预统计时需要将将备份的话单拷贝倒映射的tosend目录中,预统计是按照文件话单的windows修改时间的顺序来取文件进行入库,且预统计会将本次已解析入库的文件时间写入ST_INDATASOURCE表,因此在重做预统计时需要将此表中的时间做修改(可以将此字段改为00000000000000,这样预统计会从tosend目录下最小的文件时间开始解析入库),以便预统计能够取走以前的话单进行入库。重做步骤如下(以Oracle为例):
1、停下预统计服务端,将需重做预统计的这部分话单文件由当前目录(get目录)拷贝到源目录中(tosend目录),将文件名前面的“1_”去掉(或者在预统计客户端统计管理/统计对象/来源设置/修改中将对象名称掩码改成与要重做的文件名一致即可,注意重做完成后需要将掩码改回到原状态);
2、将数据库中预统计配置表st_indatasource中的字段LastCollectTime改为00000000000000,同时将表st_runlog和st_worklog清空。
3、话单入库后,日结定时任务会将这部分话单再进行日结,因此要手工将日结表中此时段的数据删除。
注意:在重做预统计的过程中,由于预统计入库的速度远大于日结的速度,因此需注意在tcurrentbilllog表中先入一部分话单(或者手工执行execp_daylog_cursor加快日结执行频率),等日结将这部分话单做完并删除后再入另一部分话单,这样可以避免tcurrentbilllog表因为话单积累过多反而导致日结速度下降。

第5题:

对“功能测试的回归测试经常要多次重复”的正确理解是( )。

A.回归测试应该执行初测时所用的全部测试用例
B.回归测试只要执行发现缺陷的那些测试用例即可
C.通过多次的回归测试可以发现所有缺陷
D.回归测试就是验收测试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回归测试的概念。正确的理解是:回归测试应该执行初测时所用的全部测试用例。即使通过多次的回归测试,也很难发现所有缺陷。验收测试可能需要多次回归测试。

第6题: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解答填入的对应栏内。

[说明]

软件测试的质量决定着被测产品的质量,是企业关注的重点。

请简要叙述软件测试质量包括哪些管理要素。

请简要论述软件测试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

企业衡量软件测试的质量经常采用两个指标:测试用例覆盖率和缺陷修复率,请简述这两个指标的概念。

企业内部测试组在测试某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过程中,使用60个测试用例进行测试,共发现了20个问题。

开发组对软件修改后,向测试组提交问题修改报告及修改后的软件。问题修改报告中提出:所发现问题中的5个问题是用户所要求的,无需修改,其余15个问题已修改完成。

测试组使用针对上轮测试中发现的15个问题的36个测试用例进行了回归测试,确认问题已得到修改,因此测试组做出结论:当前版本可以进入配置管理库,进行后续集成工作。

请简要分析测试组的做法是否存在问题并简述理由。

此办公自动化系统提交给用户之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5个问题,测试项目经理打算采用缺陷探测率宋对测试人员进行绩效评估。请计算此测试项目的缺陷探测率。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问题 1 答案解析:软件测试质量管理要素包括: ● 测试过程例如技术过程、管理过程、支持过程。 ● 测试人员及组织。 ● 测试工作文档例如测试计划、测试说明、测试用例、测试报告、问题报告。
软件测试质量管理要素包括: ● 测试过程,例如技术过程、管理过程、支持过程。 ● 测试人员及组织。 ● 测试工作文档,例如测试计划、测试说明、测试用例、测试报告、问题报告。

问题 2 答案解析:软件测试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包括: ● 测试文档评审。 ● 测试活动审核。 ● 制定质量保证计划。 ● 采取背靠背测试。
软件测试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包括: ● 测试文档评审。 ● 测试活动审核。 ● 制定质量保证计划。 ● 采取背靠背测试。

问题 3 答案解析:测试用例覆盖率=测试需求对应数目/测试需求数目。 缺陷修复率=累计关闭的缺陷数/累计打开的缺陷数。
测试用例覆盖率=测试需求对应数目/测试需求数目。 缺陷修复率=累计关闭的缺陷数/累计打开的缺陷数。

问题 4 答案解析:测试组做法存在问题理由如下。 ● 针对取消的5个问题: 不对开发组提出取消的5个属用户需求问题进行回归测试是错误的。 测试组应该将开发组所述的用户需求作为补充说明由用户确认测试组在回归测试中应对这5个问题与开发组进行沟通并由用户或项目经理确认这5个问题是否可以取消对于不能取消的问题仍需开发组进行修改并进行回归测试。 ● 针对测试的15个问题: 只使用发现问题的36个用例进行回归测试是错误的在修改36个测试用例发现的5个问题的过程中可能引入新的问题。 因此应使用全部60个用例进行回归测试或者准确判断这15个问题的修改波及到多少个用例然后用这些用例来执行回归测试。 缺陷探测率二测试人员发现的缺陷数/(测试人员发现的缺陷数+用户发现的缺陷数)=20/(20+5)=80%。
测试组做法存在问题,理由如下。 ● 针对取消的5个问题: 不对开发组提出取消的5个属用户需求问题进行回归测试是错误的。 测试组应该将开发组所述的用户需求作为补充说明由用户确认,测试组在回归测试中应对这5个问题与开发组进行沟通,并由用户或项目经理确认这5个问题是否可以取消,对于不能取消的问题仍需开发组进行修改并进行回归测试。 ● 针对测试的15个问题: 只使用发现问题的36个用例进行回归测试是错误的,在修改36个测试用例发现的5个问题的过程中,可能引入新的问题。 因此应使用全部60个用例进行回归测试,或者准确判断这15个问题的修改波及到多少个用例,然后用这些用例来执行回归测试。 缺陷探测率二测试人员发现的缺陷数/(测试人员发现的缺陷数+用户发现的缺陷数)=20/(20+5)=80%。

第7题:

● 对“功能测试的回归测试经常要多次重复”的正确理解是(36) 。

(36)

A.回归测试应该执行初测时所用的全部测试用例

B.回归测试只要执行发现缺陷的那些测试用例即可

C.通过多次的回归测试可以发现所有缺陷

D.回归测试就是验收测试


正确答案:A

第8题:

请分析该程序的规则说明和被测程序的功能,采用等价类划分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正确答案:首先分析程序的规则说明和被测程序的功能将其划分等价类并编号如下: 有效等价类输入: (1)区号:空白; (2)区号:3位数字; (3)前缀:从200~999的3位数字; (4)后缀:4位数字。 无效等价类输入: (5)区号:有非数字字符; (6)区号:少于3位数字; (7)区号:多于3位数字; (8)前缀:有非数字字符; (9)前缀:起始位为“0”; (10)前缀:少于3位数字; (11)前缀:多于3位数字; (12)后缀:有非数字字符; (13)后缀:少于4位数字; (14)后缀:多于4位数字。 根据上述等价类的划分设计测试用例如下: 有效测试用例输入如表6所示。
首先分析程序的规则说明和被测程序的功能,将其划分等价类并编号,如下: 有效等价类输入: (1)区号:空白; (2)区号:3位数字; (3)前缀:从200~999的3位数字; (4)后缀:4位数字。 无效等价类输入: (5)区号:有非数字字符; (6)区号:少于3位数字; (7)区号:多于3位数字; (8)前缀:有非数字字符; (9)前缀:起始位为“0”; (10)前缀:少于3位数字; (11)前缀:多于3位数字; (12)后缀:有非数字字符; (13)后缀:少于4位数字; (14)后缀:多于4位数字。 根据上述等价类的划分,设计测试用例如下: 有效测试用例输入,如表6所示。

第9题:

在发芽试验中,有时需要采用一些方法打破种子休眠,请简要列举其中十种方法并归类。


正确答案: (1)破除生理休眠的方法:预先冷冻、硝酸处理、硝酸钾处理、赤霉酸(GA3)处理、双氧水处理、去稃壳处理、加热干燥。
(2)破除硬实的方法:
①开水烫种。适用于棉花和豆类的硬实。发芽试验前将种子用开水烫种2min,再行发芽。
②机械损伤。小心地将种皮刺穿、削破、锉伤或用砂皮纸摩擦。豆科硬实可用针直接刺入子叶部分,也可用刀片切去部分子叶。
(3)除去抑制物质的方法:甜菜、菠菜等种子单位的果皮或种皮内有发芽抑制物质时,可把种子浸在温水或流水中预先洗涤,甜菜复胚种子洗涤2h,遗传单胚种子洗涤4h,菠菜种子洗涤1~2h。然后将种子干燥,干燥时最高温度不得超过25℃。

第10题:

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常见设计方法都有哪些?请分别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些方法在测试用例设计工作中的应用。


正确答案: (1)等价类划分: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2)边界值分析法:是对等价类划分方法的补充。测试工作经验告诉我,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发生在输入输出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
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设计测试用例,首先应确定边界情况.通常输入和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就是应着重测试的边界情况.应当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而不是选取等价类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为测试数据.
(3)错误猜测法: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错误推测方法的基本思想: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他们选择测试用例.例如,在单元测试时曾列出的许多在模块中常见的错误.以前产品测试中曾经发现的错误等,这些就是经验的总结.还有,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为0的情况.输入表格为空格或输入表格只有一行.这些都是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可选择这些情况下的例子作为测试用例.
(4)因果图方法:前面介绍的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相互组合等.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但要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把所有输入条件划分成等价类,他们之间的组合情况也相当多.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5)正交表分析法:可能因为大量的参数的组合而引起测试用例数量上的激增,同时,这些测试用例并没有明显的优先级上的差距,而测试人员又无法完成这么多数量的测试,就可以通过正交表来进行缩减一些用例,从而达到尽量少的用例覆盖尽量大的范围的可能性。
(6)场景分析方法:指根据用户场景来模拟用户的操作步骤,这个比较类似因果图,但是可能执行的深度和可行性更好。
(7)状态图法:通过输入条件和系统需求说明得到被测系统的所有状态,通过输入条件和状态得出输出条件;通过输入条件、输出条件和状态得出被测系统的测试用例。
(8)大纲法:大纲法是一种着眼于需求的方法,为了列出各种测试条件,就将需求转换为大纲的形式。大纲表示为树状结构,在根和每个叶子结点之间存在唯一的路径。大纲中的每条路径定义了一个特定的输入条件集合,用于定义测试用例。树中叶子的数目或大纲中的路径给出了测试所有功能所需测试用例的大致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