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

题目

简述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我国古代旅游诗词的艺术特征。


正确答案:
(1)旅游诗词善于摄取景物意象,并把它凸现出来。
(2)旅游诗词善于彰显景物的诗情画意,注重意境的营构。
(3)旅游诗词善于挖掘景物的哲理内涵,是“景”与“理”的融合。(4)旅游诗词善于描述历史遗迹,于古今之叹中表达人生感悟。

第2题:

关于我国古代建筑的叙述,错误的有()

  • A、礼制建筑中,“祠”的级别比“庙”高
  • B、古代画于建筑物表面的彩画以和玺彩画级别最高
  • C、太庙和社稷坛是皇家专门用于祭祀活动的最早的礼制建筑
  • D、大屋顶”和木框架式结构是我国古代建筑最具特色的外观特征

正确答案:A,D

第3题: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正确答案:
4.(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2)采用框架式结构,主要有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3)灵活安排空间布局;(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构件;(5)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6)创造斗拱结构形式;(7)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第4题:

试以天坛建筑群为例,简述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成就。


正确答案: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场所,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坛庙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明清北京城外城,全城中轴线的左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嘉靖年间增建,清代有加以扩建。占地4000亩,两层垣墙构成内坛、外坛两部分,内外坛墙北部呈半圆形,南部为方形;北高南低,表示“天圆地方”。坛内建筑按使用性质分为四组:
1.祭天圜丘及其附属建筑—内坛南部;
2.祈年殿(祈谷殿)为主及附属建筑—内坛北部;
3.斋宫(皇帝祭天前夕居住持斋之所—内坛西部;
4.牺牲所、神乐署—外坛西侧。
其单体建筑有:
1.圜丘:建于明嘉靖九年,清乾隆十四年扩建,祭天之所;
2.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供奉“昊天上帝”的牌位;
3.回音壁:皇穹宇圆形墙壁;
4.祈年殿:建于永乐十八年,初为大祀殿。嘉靖改建降为大享殿(祈谷殿);
5、斋宫:建于永乐十八年,面积4万平米,正殿—无梁殿;
6、丹陛桥:连接两组重要建筑的中轴线,南低北高。

第5题:

简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主要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石窟中的雕刻,大体有庄严慈祥的佛、神、菩萨,威武雄壮的天王力士,欣快欢乐的飞天,虔诚恭敬的供养人等。石刻艺术表现的都是宗教迷信的东西,是把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前途的向往寄托在空想上,但它的取材和表现还是从人的生活愿望中产生的,是把现实生活中的人加以概括、夸张和典型化而成的。

第6题:

我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艺术特征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木构梁柱式构架的科学艺术。
(2)优美柔和的轮廓造型艺术。
(3)整齐而又灵活的平面布局艺术。
(4)丰富绚丽的建筑装饰艺术。
(5)天人合一的环境艺术。

第7题:

简述汉代石刻艺术的主要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石刻是作者利用石块的自然形态加工雕成的,采用大体面的体积处理,并巧妙地运用了圆雕、浮雕、线雕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动物的特征,其风格特点是质朴、浑厚、粗壮、简括,含有内在力量,富于现实主义及创造性。

第8题:

简述我国古代帝王陵墓建筑封土的沿革。


正确答案:

答案:大约从周代开始,出现“封土为坟”的做法。
(1)秦汉两代的“方上”;以秦始皇陵为典型:
(2)唐代的“以山为陵”,以唐乾陵为典型;
(3)宋代恢复“方上”的形式,但不是简单的重复;
(4)明清两代的“宝城宝顶”形式

第9题:

下列表述属于我国古代园林特色的是()

  • A、总体布局,合乎自然;
  • B、分割空间,融于自然;
  • C、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 D、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正确答案:B,C,D

第10题:

何谓举折,简述我国古代建筑屋面举架(折)做法。


正确答案: 古代建筑的屋面从上往下呈一优美的曲线,实际上这条曲线是由若干段折线组成的,这就是所谓的“折”,宋的举折(清的举架)做法就是指屋面曲线的做法。举折做法的步骤为:
(1)先定举高:唐代举高(脊檩上皮到橑檐枋上皮间的水平距离)与进深(前后檐橑檐枋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之比约为1/6,宋代1/4~1/3,清代1/3~1/2。
(2)再定步数(檩数):清代一般各步距(两根相邻檩子间的水平距离)都相等(均分),宋也有不等的。
(3)最后定每步的垂直降幅(从脊檩起往下):降幅从上往下依次递减,因此而形成越往上越陡峭的屋面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