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西夏碑概况及意义。

题目

简述西夏碑概况及意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西夏碑碑额呈半圆形状,题名上面端刻有云头宝盖,四周雕刻有忍冬花纹,左右两侧各刻有一位体态窈窕、翩翩欲飞的伎乐菩萨。碑文内容是:称颂先祖的功德;护国寺富丽堂皇的景象;其为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
(2)两面刻字,正面碑意为“敕感应塔之碑文”,正方为西夏文楷书28行,每行65字。背面碑额刻汉字小篆,意为“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正文为汉文楷书26行,每行70字。西夏碑在研究西夏语言文字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尤其西夏石刻传世极少,且都晚于武威西夏碑,至于碑头索克西夏篆书,则是绝无仅有,这是国内现存最大、最完整的西夏碑文,为国内唯一的西夏文、汉文相对照的珍本“字典”。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古代新闻传播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㈠语言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意义在于:
1、人们不再只通过各种断续的嚎叫、音节,简单的姿势和身体的动作来应付大自然的威胁和共同劳动。
2、语言的产生还是人们的人类、抽象、分析、综合及推测等思维能力加强,是人类在音讯传播的长度、深度、广度及精细程度上有了进步,并使人类与自然的斗争经验得以相传。
3、语言的运用加快了人们信息交流的传输和接收速度,使人们无须再用如现代人“动作字谜”游戏的方式来传递音讯,减少了编码解码时间。
㈡文字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意义在于:
1、它标志人类传播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到来。
2、它突破口头传播受时空限制的束缚,使信息可以流传于异时异地,保存久远。
3、它促进人类的社会化进程,除社会成员的人际交流、公共交流外,还出现了专职的传播者或职业。
㈢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传播史的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意义在于:
使得大量而迅速的复制信息成为可能,进而可以向广大公众进行传播,这就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发展。
新的思想、新的信息随着印刷时代的到来变成了统治者无法遏止的潮流。

第2题:

《敦煌莫高窟六字箴言碑》的文字是()。

  • A、藏文
  • B、西夏文
  • C、梵文

正确答案:B

第3题:

简述中美贸易概况及特点。


正确答案: 概况:农产品贸易在中美经贸关系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农产品进口的重要来源国之一,占中国农产品进口额的20%左右,且中美双方贸易额不断增长;由于美国农业资源丰裕,农产品生产优势十分明显,中国对美国的农产品贸易处于逆差状态。
从农产品贸易品种来看,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主要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如大豆、棉花和小麦。而中国出口美国的主要是鱼类、贝类、果汁等。
中美农产品贸易特点:
1)中美贸易逆差随着农产品贸易的增长而不断扩大;
2)中美双方进出口产品结构呈现优势互补;
3)输美农产品质量成为突出问题。

第4题:

简述西夏文及西夏文文书


正确答案: 西夏文是我国古代西夏党项羌族使用的文字。11世纪西夏主李元昊称帝,在广运三年(1036年)颁布西夏文,并命野利仁荣加以演绎,曾在西夏境内与汉文同时流行。西夏国灭亡(1227年)后,西夏党项后裔仍有人使用,此后逐渐湮没,成为“西夏文之谜”。1898年法国人德维亚首次考订西夏碑正面为西夏文。1908年,在我国黑城遗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出土了多种西夏、藏、蒙古、汉文的文书。其中有一本书称《番汉合时掌中珠》,此书为西夏文—汉文双解的字典,此书讲解了西夏文的构造、文字和文意。最先将西夏碑文译成汉文的是中国学者罗福成,他在1932年发表了《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一文,将西夏文译成汉文。
20世纪初,俄人科兹洛夫、英人斯坦因先后在黑城盗掘;30年代前后,中瑞(典)联合西北科学考察团来此考察和发掘;建国后,甘肃、内蒙古文物部门,多次在这里调查和发掘。上述各方,每次调查和发掘,均有所获,而科兹洛夫的发掘,所获文物最多,特别是西夏文文书,还有汉文、藏文、回鹘文、突厥文和波斯文的文书。其中,世俗文献重要的有:汉籍西夏文译本《孟子》、《论语》、《孝经》、《孙子兵法三注》等;字典和语音表《番汉合时掌中珠》、《文海》、《音同》、等;西夏文学原著《西夏诗集》等。《音同》,是用西夏文编写的一部依声检字的“同音字典”,刊于夏崇宗乾顺正德六年(1132年),它按汉籍《广韵》排列,按语音相同的原则排列,共收六千多个西夏文字,是研究西夏语言文字和文化的宝贵资料。分两版,第一版在公元1132年刊印,第二版是在公元1176年刊印,为第一版的校订本。1976
年甘肃考古局考古时发现。《文海》是一部大型西夏文韵书,编纂体例上兼有汉文《说文解字》和《广韵》的长处。每一字条下有三部分注释:先以四字解释文字构成,次以较多的字解释字义,最后以反切注音。西夏墓葬的类型主要有火葬、土葬和舍利葬。

第5题:

简述抗战胜利纪功碑修建的经过及意义。


正确答案: ①从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海陆空航空部队联合对重庆实施“航空战略轰炸”,1939年5月3、4日两天,63架日机首次大规模轰炸重庆,1941年6月5日,日机持续轰炸重庆达三百余分钟之久,为期五年半日本侵略军对重庆的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重庆各界上至元戎、国共两党领袖、各界名流,下遍黎庶,以及各国驻华外交、新闻、教会、商务和旅游人员,居无宁日、行无坦途而同仇敌忾、相濡以沫,上演了一场旷日持久、空前绝后、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史诗。
②1941年12月30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二十二天,重庆人民在曾数度一片火海、断壁残桓的民族路、民权路和邹容路三条主干道交叉中心,修起一座蜚声中外的木质纪念建筑物,公议定名为“精神堡垒”。
③1947年10月10日,中国唯一一座全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在原“精神堡垒”旧址落成。定名为“抗战胜利纪功碑”。事前以募捐方式集资,少者二三千元,多者数十万元,既是代表着百万人民之心,也是举国上下在抗战胜利后所产生的共同的结晶。
④1950年10月1日,抗战胜利纪功碑被更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刘伯承题写了碑名“人民解放纪念碑”。

第6题:

简述西夏扁壶的特点。


正确答案:西夏扁壶的装饰主要以植物纹(有莲花纹和牡丹纹,以后者为多)为主,也有动物纹(有鱼纹和鹿纹)。产品数量大,制作精美,主要有两种类型:较大者为圈足扁壶,就像刚才看到的,由两个浅腹钵对接粘合而成,腹侧上下分别置两耳或四耳,腹部中央有圆形圈足,口小腹大,用以盛酒、水或奶,不易溢出,适宜挂在马背或驼背上。另有一种小型扁壶,不置圈足,体态轻盈,腹侧置双耳以便穿带随身携挎,简便实用。

第7题:

简述云龙湖概况及水上世界的地理位置。


正确答案: 云龙湖位于徐州市西南角,水面5.8平方公里。1994年12月11日与杭州西湖结为姊妹湖。
水上世界位于云龙湖东湖的湖心岛上,占地22000平方米。

第8题:

《辽太祖记功碑》上的文字是()。

  • A、西夏文
  • B、契丹小字
  • C、契丹大字

正确答案:C

第9题:

西夏文书及西夏文书


正确答案: (1)西夏文是我国古代西夏党项羌族使用的文字。11世纪西夏主李元昊称帝,在广运三年(1036年)颁布西夏文,并命野利仁荣加以演绎,曾在西夏境内与汉文同时流行。西夏国灭亡(1227年)后,西夏党项后裔仍有人使用,此后逐渐湮没,成为“西夏文之谜”。1898年法国人德维亚首次考订西夏碑正面为西夏文。
(2)1908年,在我国黑城遗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出土了多种西夏、藏、蒙古、汉文的文书。其中有一本书称《番汉合时掌中珠》,此书为西夏文—汉文双解的字典,此书讲解了西夏文的构造、文字和文意。最先将西夏碑文译成汉文的是中国学者罗福成,他在1932年发表了《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一文,将西夏文译成汉文。
(3)20世纪初,俄人科兹洛夫、英人斯坦因先后在黑城盗掘;30年代前后,中瑞(典)联合西北科学考察团来此考察和发掘;建国后,甘肃、内蒙古文物部门,多次在这里调查和发掘。上述各方,每次调查和发掘,均有所获,而科兹洛夫的发掘,所获文物最多,特别是西夏文文书,还有汉文、藏文、回鹘文、突厥文和波斯文的文书。其中,世俗文献重要的有:汉籍西夏文译本《孟子》、《论语》、《孝经》、《孙子兵法三注》、《类林》等;字典和语音表《番汉合时掌中珠》、《文海》、《音同》、《五声切韵》等;西夏文学原著《西夏诗集》、《新集慈考记》、《圣立义海》、《贤智集》、《新集锦合辞》等。

第10题:

试简述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及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第一个阶段50年代前后:实现了仪表化和局部自动化,其特点:
1、过程检测控制仪表采用基地式仪表和部分单元组合式仪表
2、过程控制系统结构大多数是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3、被控参数主要是温度、压力、流量和液位四种参数
4、控制的目的是保持这些过程参数的稳定,消除或减少主要扰动对生产过程的影响
5、过程控制理论是以频率法和根轨迹法为主体的经典控制理论,主要解决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值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问题
第二个阶段60年代来:大量采用气动和电动单元组合仪表,其特点:
1、过程控制仪表开始将各个单元划分为更小的功能,适应比较复杂的模拟和逻辑规律相结合的控制系统
2、计算机系统开始运用于过程控制
3、过程控制系统方面为了特殊的工艺要求,相继开发和应用了各种复杂的过程控制系统(串级控制、比值控制、均匀控制、前馈控制、选择性控制)
4、在过程控制理论方面,现代控制理论的得到了应用
第三个阶段70年代以来:现代过程控制的新阶段——计算机时代,其特点:
1、对全工厂或整个工艺流程的集中控制、应用计算系统进行多参数综合控制
2、自动化技术工具方面有了新发展,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智能单元组合仪表和开发和广泛应用
3、在线成分检测与数据处理的测量变送器的应用
4、集散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
第四个阶段80年代以后:飞跃的发展,其特点:
1、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大大促进了过程控制的发展
2、过程控制的结构已称为具有高度自动化的集中、远动控制中心
3、过程控制的概念更大的发展,包括先进的管理系统、调度和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