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抗战胜利纪功碑修建的经过及意义。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抗战胜利纪功碑修建的经过及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1941年12月30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22天,在曾数度一片火海、断壁残垣的民族路、民权路和邹容路三条主干道交叉中心,修起一座蜚声中外的木质纪念建筑物,公议定名为()。

A、抗日记念碑

B、抗战记念碑

C、抗战胜利记念碑

D、精神堡垒


参考答案:D

第2题:

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及历史经验。


答案:
解析: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最基本的历史问题之一,是每一个考生必须掌握的,因为它既是历史问题,同时又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当然也就是考研命题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3题:

重建新四军军部,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第4题:

简述抗战胜利纪功碑修建的经过及意义。


正确答案: ①从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海陆空航空部队联合对重庆实施“航空战略轰炸”,1939年5月3、4日两天,63架日机首次大规模轰炸重庆,1941年6月5日,日机持续轰炸重庆达三百余分钟之久,为期五年半日本侵略军对重庆的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重庆各界上至元戎、国共两党领袖、各界名流,下遍黎庶,以及各国驻华外交、新闻、教会、商务和旅游人员,居无宁日、行无坦途而同仇敌忾、相濡以沫,上演了一场旷日持久、空前绝后、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史诗。
②1941年12月30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二十二天,重庆人民在曾数度一片火海、断壁残桓的民族路、民权路和邹容路三条主干道交叉中心,修起一座蜚声中外的木质纪念建筑物,公议定名为“精神堡垒”。
③1947年10月10日,中国唯一一座全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在原“精神堡垒”旧址落成。定名为“抗战胜利纪功碑”。事前以募捐方式集资,少者二三千元,多者数十万元,既是代表着百万人民之心,也是举国上下在抗战胜利后所产生的共同的结晶。
④1950年10月1日,抗战胜利纪功碑被更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刘伯承题写了碑名“人民解放纪念碑”。

第5题:

红军长征的主要经过及胜利的意义?


正确答案: 1)经过:长征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长征的背景(1933年10月——1934年10月),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军队,对革命革命根据地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以50万军队重点进攻中央苏区;而此时博古、李德等中央领导人错误估计形势,摒弃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的战略主张,而是采取‚冒险主义‛的方针进行错误的抵御。结果红军奋战一年,伤亡惨重,使自己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1934年临时中央被迫决定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余人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长征的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935年1月),长征开始时,博古、李德等人又犯了逃跑主义的错误,此时,追缴中央红军的国民党军队中因派系矛盾,动作不一,这极有利于红军,但是博古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1934年11月27日,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是损失惨重,逃跑现象也很严重。国民党军南北对进,向红军发动了全面进攻。红军在湘江两岸经过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接着进至西延地域。至此,中央红军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余人减为3万余人。
3)长征的胜利阶段(1935年1月1936年10月),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正确的军事主张并选举他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穿过大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2)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的不足三万人。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他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3)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第6题: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附近有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传在碑前放爆竹,可闻军号声。()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7题:

简述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


正确答案: 国际: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原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分别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国内: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在中国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第8题:

下面关于解放碑的说法,错误的一条是()。

A、纪功碑为八面塔形建筑,分碑台、碑座、碑身及瞭望台。

B、是全中国境内唯一的一座抗战胜利纪功碑,是抗战胜利和重庆解放的历史见证。其前身为“精神堡垒”,1950年被改名为今之解放碑。

C、1997年3月,重庆再度直辖。5月20日,重庆市政府为实施重庆直辖市形象工程,同时作为市政府为市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决定建设以解放碑为中心的购物广场,对解放碑进行保护性的维修整治。

D、纪功碑是为了鼓励士气,在日本没投降时修建的。


参考答案:A

第9题:

简述红军长征的主要经过及胜利的意义。


正确答案: (1)经过:长征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长征的开始阶段(1933年10月——1934年10月),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军队,对革命革命根据地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以50万军队重点进攻中央苏区;而此时博古、李德等中央领导人错误估计形势,摒弃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的战略主张,而是采取“冒险主义”的方针进行错误的抵御。结果红军奋战一年,伤亡惨重,使自己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1934年临时中央被迫决定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余人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长征的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935年1月),长征开始时,博古、李德等人又犯了逃跑主义的错误,此时,追缴中央红军的国民党军队中因派系矛盾,动作不一,这极有利于红军,但是博古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1934年11月27日,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国民党军南北对进,向红军发动了全面进攻。红军在湘江两岸经过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接着进至西延地域。至此,中央红军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余人减为3万余人。
3)长征的胜利阶段(1935年1月1936年10月),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正确的军事主张并选举他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穿过大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2)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的不足三万人。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他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3)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第10题:

简述抗战胜利的原因。


正确答案: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中国抗战的正义性、进步性和中国广阔的国土、人多兵员广,能够支持长期战争。
第二,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形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进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第三,中国共产党及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实行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的抗战方针,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第四,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进行了积极抗战,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在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虽消极抗战,但终究未投降,仍抵御日军很大兵力,两个战场相互配合。
第五,广大爱国华侨和国际进步力量积极支持。
第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和声援,太平洋战场的牵制,后期美国的反攻及苏军出兵东北,加速了中国抗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