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一位教师讲“人类的起源”,说了人

题目

一次,一位教师讲“人类的起源”,说了人类是从猿进化而来的。大体年代是什么时候,一个学生在下面说:“你看见了?”有些学生也随之发笑。这位老师说:“是的,我看见你昨天还是一个猴子,今天就变成学生了”,全班哄堂大笑。 试对老师的做法作简要评价。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教师为一企业作讲座两个月,每星期日讲一次,每次讲课费1000元,按月发放讲课酬金。第一月讲4次,第二月讲5次,该教师应纳个人所得税共为( )元。

A.800

B.1152

C.1440

D.1280


正确答案:C
解析:属于同一事项连续取得收入,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应纳税额=(4000-800)×20%+5000×(1-20%)×20%=640+800=1440(元)。

第2题:

古希腊人认为第一问题,核心问题是什么问题()

A.太阳起源

B.人类起源

C.地球起源

D.宇宙起源


参考答案:D

第3题:

(1)一次,一位教师讲“人类的起源”,说了人类是从猿进化而来的,大体年代是什么时候,一个学生在下面说:“你看见了?”有些学生也随之发笑。这位老师说:“是的,我看见你昨天还是一个猴子,今天就变成学生了”,全班哄堂大笑。

(2)某老师在讲《量变和质变》一课时,为了揶揄某些轻视量变,平时不注意练基本功,只想一鸣惊人的人,也为了反证量变的重要性,引用了一场父子之间的对话:

子:“爸爸,您看了我写的悲剧剧本竟掉下了眼泪,这下我要出名了。”

父:“我能不掉眼泪吗?剧本里1/2是错别字!”学生轰然发笑。

问题:请比较以上两例中学生发笑的效果,并对两位老师的做法作简要评价。


正确答案:

第4题:

()和宗教象征有密切联系。

  • A、人的生存处境
  • B、宗教背景
  • C、社会背景
  • D、人类起源

正确答案:A

第5题:

首次提出了人类起源于猿的假说的是( )。

A.《动物哲学》
B.《物种起源》
C.《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
D.《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1809年,法国学者拉马克发表《动物哲学》一书,广泛论述了动物界的进化,指出高等动物起源于低等动物,特别指出人类起源于猿。

第6题:

一些学者认为昆虫界也有教师和学生,而人类的教育就其本质而言与动物没有不同,这是教育的()

A、社会起源论

B、环境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心理起源论


正确答案:C

第7题:

初中历史《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谈话法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学生:关于人类起源,你知道什么?
教师介绍:在中国有女娲造人的说法,在西方有上帝造人的说法(亚当和夏娃的故事)。
教师过渡:老师刚才介绍的都是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那人类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这一课去一探究竟吧。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人类进化的过程
过渡:人类是经历了几百万年从猿猴进化而来的。
教师展示人类进化的视频请学生观看,并提问: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达尔文又是谁?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人类经历了从始祖南猿到能人到直立人到远古智人再到晚期智人的发展,最终进化为现代人类。达尔文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
过渡:既然人类是进化而来的,那在我们的祖国大地上有哪些远古人类呢。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教师在PPT上展示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示意图,提问:中国境内远古人类的主要遗址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蓝田人、金牛山人、和县人、丁村人。
教师在PPT上展示史前遗址分布地形图请学生观察,提问: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
(二)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我国境内这么多的远古居民,那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的人类是谁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教师播放关于元谋人考古发现的视频,请学生观看并提问:为什么叫元谋人?元谋人距今有多久?元谋人的生产活动有哪些?元谋人发现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元谋人发现于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前,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天然火,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教师补充知识:当考古界发现重要的遗迹、遗物时,大都由其发现地命名。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以学习小组思考讨论问题:你怎么知道元谋人已经是人了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元谋人遗迹中发现的两枚门齿化石是人类的特质;发现的粗糙石器说明元谋人会制造工具;炭屑和烧骨说明元谋人知道用火。这些遗迹都足以证明元谋人已经是人了。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知识。
2.作业:回家查阅相关资料,思考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山顶洞人属于新石器时代吗?
2.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历史学科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答案:
解析:
1、不属于,山顶洞人属于旧石器时代。因为山顶洞人使用的工具主要还是打制石器,并不是磨制石器。

2、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有着充分地进行科学教育的条件。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科学素养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科学素养的培养首先取决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历史教材中包含有丰富的与科学相关的史实,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在课堂上营造出浓厚的求知氛围,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持续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领略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从而提高对科学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
二是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科学需要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合乎理性的思维,需要探索、质疑和创新。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较有质量的问题去开启学生思维的机器,学生形成了存疑的习惯后就会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三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学习树立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观念和价值取向。科学素养渗透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妥善处理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对杰出人物历史事件的学习、探讨和评价,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第8题:

本讲提到,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给予教师很高的赞誉,这句话是()。

A、教师即研究者

B、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C、教师即行动研究者

D、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


参考答案:B

第9题:

1871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指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而1876年,恩格斯发表的(),则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类”的理论。

  • A、《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 B、《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物种起源》
  • C、《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动物哲学》
  • D、《物种起源》;《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A

第10题:

古希腊人认为第一问题,核心问题是什么问题()

  • A、太阳起源
  • B、人类起源
  • C、地球起源
  • D、宇宙起源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