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者对8个班的语文课和数学课上师生交流时间进行观察统计,把所有观察的28个班的课分为四类: (1)演讲型的课,这类课一半以上的时间是教师在讲,学生听,师生联系的方法是教师与全班交流,单向传授,即很少有师生的问题。也缺乏学生之间的讨论,课堂活动仅限于学生被动的听讲、理解与接受。这类课占了25%。 (2)演讲—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教师不仅对全班讲授,而且还注意提问个别学生。这两种活动各占上课时间的40%以上,共占上课时间的80%以上,这两种活动方式,对全班绝大部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来说,都是被动地听教师

题目

有研究者对8个班的语文课和数学课上师生交流时间进行观察统计,把所有观察的28个班的课分为四类: (1)演讲型的课,这类课一半以上的时间是教师在讲,学生听,师生联系的方法是教师与全班交流,单向传授,即很少有师生的问题。也缺乏学生之间的讨论,课堂活动仅限于学生被动的听讲、理解与接受。这类课占了25%。 (2)演讲—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教师不仅对全班讲授,而且还注意提问个别学生。这两种活动各占上课时间的40%以上,共占上课时间的80%以上,这两种活动方式,对全班绝大部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来说,都是被动地听教师讲、教师问和个别学生答。这类课占了这次调查的40%。 (3)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问,一位学生答,教师再问,再一位学生答或补充,这种问答活动占一节课一半以上时间。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上课就是听,自己表达的时间很少。这类课占调查的14.3%。 (4)混合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一学生答,一学生领读、全班跟读等方式。这类混合型的课,绝大多数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仍是被动地听、接受和理解别人的表述。这类课占调查课的10.7%。 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 A、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机会
  • B、减少全班统一学习在一节课的比重,增加个别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在一节课的比重
  • C、采用先个人,后小组,再全班学习等形式的教学策略
  • D、有效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材料回答1~2题:

有研究者对8个班的语文课和数学课上师生交流时间进行观察统计,把所有观察的8个班的课分为四类:

(1)演讲型的课,这类课一半以上的时间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师生联系的方法是教师与全班交流,单向传授,即很少有师生间的问题,也缺乏学生之间的讨论,课堂活动仅限于学生被动的听讲、理解与接受。这类课占调查的25%。

(2)演讲—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教师不仅对全班讲授,而且还注意提问个别学生。这两种活动各占上课时间的40%以上,共占上课时间的80%以上,这两种活动方式,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大多数时间来说,都是被动的听教师讲、教师问和个别学生答。这类课占了调查的40%。

(3)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问,一位学生答,教师再问,再一位学生答或补充,这种问答活动占一节课一半以上时间。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上课就是听,自己表达的时间很少。这类课占调查的14.3%。

(4)混合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一学生答,一学生领读、全班跟读等方式。这类混合型的课,绝大多数学生的大多数时间仍是被动的听、接受和理解别人的表述。这类课占调查的10.7%。

你认为上述四类型课存在什么问题?( )[不定项选择题]

A.全班统一学习的机会多,个人独立学习的机会少

B.接受学习的机会多,表述学习的机会少

C.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参与机会多,水平低的参与机会少

D.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


正确答案:ABCD

第2题:

有研究者对8个班的语文课和数学课上师生交流时间进行观察统计,把所有观察的28个班的课分为四类: (1)演讲型的课,这类课一半以上的时间是教师在讲,学生听,师生联系的方法是教师与全班交流,单向传授,即很少有师生的问题。也缺乏学生之间的讨论,课堂活动仅限于学生被动的听讲、理解与接受。这类课占了25%。 (2)演讲—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教师不仅对全班讲授,而且还注意提问个别学生。这两种活动各占上课时间的40%以上,共占上课时间的80%以上,这两种活动方式,对全班绝大部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来说,都是被动地听教师讲、教师问和个别学生答。这类课占了这次调查的40%。 (3)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问,一位学生答,教师再问,再一位学生答或补充,这种问答活动占一节课一半以上时间。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上课就是听,自己表达的时间很少。这类课占调查的14.3%。 (4)混合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一学生答,一学生领读、全班跟读等方式。这类混合型的课,绝大多数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仍是被动地听、接受和理解别人的表述。这类课占调查课的10.7%。根据以下内容,回答1~2题。你认为上述四类型课存在什么问题?( )[不定项选择题]A.全班统一学习的机会多,个人独立学习的机会少B.接受学习的机会多,表述学习的机会少C.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参与机会多,水平低的学生参与机会少D.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


正确答案:ABCD

第3题:

在课后评价时,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更关注 ( )

A、 课堂管理问题

B、 课的特点

C、 上课的有效性

D、 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


正确答案:D

第4题:

材料:
在“叶片的结构”一节的教学中,某教师通过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即“叶片有哪几部分组成?叶为什么呈现绿色?叶片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从而引出课题。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教师出示挂图,说明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首先让学生观察表皮细胞有什么特点?然后师生一问一答及教师讲解,再归纳板书。讲授叶肉的结构时,教师提问:“叶肉有几种组织?有什么不同?”学生可看书中插图回答问题,教师讲解叶肉的功能。在讲叶脉的作用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叶脉的作用是支持和保护。本节课的最后是巩固练习。练习时间占全课的三分之一。
问题:
(1)上述材料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2)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请指出该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予以改进。


答案:
解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教学方法的类型的相关知识。 【参考答案】
(1)上述材料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了直观教学法、讲授法和谈话法。如叶片的结构,主要通过出示挂图,引导观察、阅读,帮助学生学习;叶片各结构的功能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
(2)该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该教师的教学仍未摆脱灌输式的束缚,只注意了自己教的优化,而忽视了学生学的优化过程。也就是说.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在教师一步一步引导下.通过教师演示、讲解来实现的。在这种基础上的课堂教学,只能是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而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改进意见:
①应从以教师演示为主转变为学生操作为主:②应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中学习生物学;③应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及形成过程。如在学习叶片结构时,可把讲课中的演示、讲解变为让学生分小组做“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制作叶片的临时装片,通过观察研究来自己发现叶片的结构特点。以此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及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为学生做实验时.在参考课本中实验要求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变更和扩展,如实验材料和用具可以自己选择.在切片方法上各小组可以自己研究新的方法,对于效果好的方法,可进行交流。
教师可以提出探索性的问题:“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先进的方法 ”当学生亲自动手做的装片很成功,清楚地观察到叶片的结构时,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感到非常欣慰,这就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5题:

有研究者对8个班的语文课和数学课上师生交流时间进行观察统计,把所有观察的8个班的课分为四类:
(1)演讲型的课,这类课一半以上的时间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师生联系的方法是教师与全班交流,单向传授,即很少有师生间的问题,也缺乏学生之间的讨论,课堂活动仅限于学生被动的听讲、理解与接受。这类课占调查的25%。
(2)演讲一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教师不仅对全班讲授,而且还注意提问个别学生。这两种活动各占上课时间的40%以上,共占上课时间的80%以上,这两种活动方式,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大多数时间来说,都是被动的听教师讲、教师问和个别学生答。这类课占了调查的40%。
(3)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问,一位学生答,教师再问,再一位学生答或补充,这种问答活动占一节课一半以上时间。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上课就是听,自己表达的时间很少。这类课占调查的14.3%。
(4)混合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一学生答,一学生领读、全班跟读等方式。这类混合型的课,绝大多数学生的大多数时间仍是被动的听、接受和理解别人的表述。这类课占调查的10.7%。

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A.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机会
B.减少全班统一学习在一节课的比重,增加个别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在一节课的比重
C.采用先个人,后小组,再全班学习等形式的教学策略
D.有效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答案:A,B,C,D
解析:

第6题:

翻转课堂的特点包括哪些点()

A. 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

B. 在课上,教师和学生就学习的问题深入讨论,或实践、或辩论、注重能力培养

C. 在课后,学生完成作业、参与在线讨论,并自主规划下次课的学习内容、学习节奏

D. 以上均可


答案:D

第7题:

在《学校标志设计》一课中,合适的教学活动是( )。


A.教师设计,学生制作标志
B.师生探究,学生自主设计标志
C.教师提供设计范本,学生临摹
D.学生直接模仿其他学校标志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活动实施。《学校标志设计》一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此领域课程主要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处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选项中B中,师生探究,学生自主设计标志。才能够实现此目标。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能实现形成学生设计意识的教学目标,所以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8题:

课例研究是对()的研究。

A、教师活动

B、学生活动

C、师生活动

D、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D

第9题:

有研究者对8个班的语文课和数学课上师生交流时间进行观察统计,把所有观察的8个班的课分为四类:
(1)演讲型的课,这类课一半以上的时间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师生联系的方法是教师与全班交流,单向传授,即很少有师生间的问题,也缺乏学生之间的讨论,课堂活动仅限于学生被动的听讲、理解与接受。这类课占调查的25%。
(2)演讲一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教师不仅对全班讲授,而且还注意提问个别学生。这两种活动各占上课时间的40%以上,共占上课时间的80%以上,这两种活动方式,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大多数时间来说,都是被动的听教师讲、教师问和个别学生答。这类课占了调查的40%。
(3)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问,一位学生答,教师再问,再一位学生答或补充,这种问答活动占一节课一半以上时间。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上课就是听,自己表达的时间很少。这类课占调查的14.3%。
(4)混合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一学生答,一学生领读、全班跟读等方式。这类混合型的课,绝大多数学生的大多数时间仍是被动的听、接受和理解别人的表述。这类课占调查的10.7%。

你认为上述四类型课存在什么问题?()

A.全班统一学习的机会多,个人独立学习的机会少
B.接受学习的机会多,表述学习的机会少
C.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参与机会多,水平低的参与机会少
D.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

答案:A,B,C,D
解析:

第10题:

某学校组织新入职教师进行达标课教研活动,听课的人员有同组教师及学校教学管理人员。下表是某一位听课教师总结的观察叙述式记录表,请根据听课教师的记录表回答问题。



这位新教师自己作课堂小结,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方面,你对这位新教师有何建议?()

A.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主体性
B.鼓励学生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体性
C.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主体性
D.组织师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体性

答案:C
解析: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性:①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随时征求学生意见,了解他们的心态和需要,不断改进教学,不断在民主和谐的交流配合中合作。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其指导性、激励性的特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面对问题时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构建自己完整的人格,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③鼓励学生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体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获得科学素养以类似科学探索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活动。④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体性。题干中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高学习主动性,并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