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题目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教学中应如何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正确答案: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⑤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①发散思维训练;②推测与假设训练;③集体讨论。

第2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正确答案:
(1)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2)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3)联系实际问题进行教学;(4)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启发指导;(5)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第3题:

请教教师资格考试: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一、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 

第4题:

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答案: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
【参考答案】(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

第5题:

简述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答案:
解析:
(1)注重对学生早期能力的培养;
(2)教学中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3)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
(4)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5)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
(6)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第6题: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正确答案:
良好的意志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教师一项重要的任务,其主要做法是:①加强对学生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②鼓励学生勇敢地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坚定性;③帮助学生排除犹豫的心理,培养学生的果断性;④调动学生克服片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制力;⑤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第7题:

___ 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和课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正确答案:
读书指导法

第8题:

教学中瘴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正确答案: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可从如下方面人手:(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第9题: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答案:
解析:
(1)注重对学生早期能力的培养;
(2)教学中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3)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
(4)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5)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
(6)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第10题:




2.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答案:
解析:
1、



(3)注意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提高国家科技水平。
(4)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给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5)美国的支持(美国除外)。

2、启发学生思维并着力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应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每个历史事件都有其起因、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并或多或少地对后世产生着影响。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既要讲解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及概念,更要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即教会他们用联系的眼光去审视过去,认识现在,预见未来。
其次,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分析能力。分析就是把事物整体分解为部分,或者把整体的个别特征方面分析出来加以认识。分析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之一,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最后,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应用能力指使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方位去把握历史,不断提高运用和应变能力。如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当时的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国共两党当时的政策等等,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要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历史教学方法,从多方面着手,努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和开拓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