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波茨坦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题目

简述波茨坦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洛川会议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洛川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由国内战争转变为民族战争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它高举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旗帜,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原则,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第2题:

波茨坦会议


答案:
解析:
波茨坦会议:1945年1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了战争期间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战后世界的安排。对德国和波兰问题,在雅尔塔会议的基础上加以具体化。会议还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苏联重申在欧战结束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7月26日发表《波茨坦公告》。与会三国在这次战争期间开得时间最长的一次首脑会议上,对一些重大问题仍然达成了协议,使三国的战时联盟得以继续维持,这对于加速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彻底胜利具有积极意义。但是随着战争接近尾声,英美和苏联的分歧和争执也日趋激化。

第3题:

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和历史地位、主要内容、特点及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第4题:

简述《中国土地法大纲》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1947年10月10日,党中央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公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共计16条。
(1)主要内容
①规定土改基本任务是废除封建、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度;
②规定土改必须遵守的原则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保护工商者,正确对待地主富农。
③规定保护土改的措施。对一切对抗或破坏土地法大纲规定的罪犯,组织人民法庭予以审判和处分。   (2)历史意义
《中国土地法大纲》总结了中国共产党20多年土地革命的基本经验教训,是一个正确的土地纲领,体现了土地改革总路线。大纲颁布后,各解放区人民政府便根据大纲精神,进一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土地改革运动。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调动了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为保证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第5题:

简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1931年11月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1)主要内容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除前言外,共17条。它对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政治制度、公民权利义务、外交政策等内容都作了纲领性的规定。主要内容:规定了苏维埃国家的性质的性质:“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规定了苏维埃国家政治制度是工农兵代表大会;规定了苏维埃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苏维埃国家的外交政策。
(2)历史意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中国宪政史上第一部规定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确保人民民主制度的根本大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工农民主专政的伟大纲领。它同资产阶级的约法以及旧中国反动政府制定的宪法有本质的区别。它肯定了革命胜利成果,提出了斗争的方向。尽管受到“左”的影响,仍是划时代的宪法性文件。它的颁行调动了苏区人民的积极性,为以后制定民主宪法提供了宝贵经验。

第6题:

简述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答案:
解析:
(1)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三个挽救,一个转折)(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遵义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3)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自我净化(具有自身纠错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不断地把党及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

第7题:

简述《开皇律》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隋文帝时期制定颁行,共12篇500条。其以北齐律为蓝本,更定刑名为笞、杖、徒、流、死五刑,废除前代车裂等酷刑;规定"八议"之制,以维护贵族官僚地主的特权;将北齐律的"重罪十条"发展为"十恶"大罪,加强对危害封建统治秩序行为的镇压。
《开皇律》上承汉律的源流,下开唐律的先河,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8题:

二次大战后期几次国际会议的先后顺序是()。

A.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B.雅尔塔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

C.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雅尔塔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


参考答案:A

第9题:

简述《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1939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1941年,又制定了新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是这一时期各抗日根据地施政纲领的代表。
(1)《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主要内容
①关于保障抗战的规定
团结边区各阶级、党派,发挥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抗战。严厉镇压汉奸及反共分子。
②关于加强团结的规定
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团结边区各抗日阶级、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主要措施是调节各阶级的关系,地主减租息,农民交租息;改善工作生活,资本家有利可图;一致对外,共同抗日。
③关于健全民主制度的规定
一是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投票的选举制度;
二是保障一切抗日人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三是“三三制”政权组织原则;
四是保障一切抗日党派、团体、人民的人权、财权及各项自由;
五是人民有权以任何方式控告任何违法的公务人员;
六是男女平等,提高妇女地位,保护其特殊利益;
七是反对民族歧视,实行民族平等、自治、尊重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④关于发展经济的规定
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总方针出发,发展农、林、牧业、手工业和工业,奖励扶助私人企业,保障经营自由。实施外贸统治。贯彻统筹统支的财政制度。征收统一累进税,维护法币,巩固边币。
⑤关于普及文化教育的规定
举办各类学校,普及免费的义务教育;尊重知识分子,提高边区人民政治文化水平。
(2)《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历史意义
抗日民主政权的《施政纲领》,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保护抗日人民,调节各抗日阶级利益,改善工农生活,镇压汉奸反动派为基本出发点。全面系统反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要求和抗战时期的宪政主张,是贯彻《施政纲领》基本经验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第10题:

简述《人权条例》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在《施政纲领》保障人权原则指导下,各主要抗日根据地都制定了《保障人权条例》。《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财权条例》、《山东省人权保障条例》具有典型性。
(1)《人权条例》的主要内容
①规定人权的法律概念
“边区一切抗日人民,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职业与宗教,都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居住、迁徙及思想之自由,并享有平等之民主权利”。即人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抗日人民各项自由权,二是抗日人民民主平等权。
②规定保障人权的重要措施
司法、公安机关逮捕人犯应证据充分,依法执行;其它任何机关、部队、团体不得对任何人逮捕、审问、处罚,但现行犯例外;过去反对边区并逃往在外的地、富,如返回家园遵守法令,一律既往不咎,依法保护,禁止侵犯其人权。凡政府各级公务人员违法侵害人民自由或权利,除依法承办外,被害人得就其所受损害依法请求赔偿。
(2)《人权条例》的历史意义
①深刻体现了当时边区施政纲领确立的保障人权的立法原则,促进了抗日根据地民主法制建设的深入发展。
②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去完成民族解放的艰巨任务。
③有利于克服根据地内存在的一些侵犯人权的现象,增强各级干部的法制观念,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