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日记》中写道:1938年2月6日,“《抵御外侮与民族复兴

题目

《蒋介石日记》中写道:1938年2月6日,“《抵御外侮与民族复兴》一篇演讲词发表后,敌必对我恨之入骨髓。彼梦想我屈膝之意可以休乎?”由此可以看出()

  • A、日本全面侵华阶段蒋介石积极抗战的思想
  • B、蒋介石对日本侵略者抱有幻想
  • C、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 D、蒋介石以中国抗战和民族复兴的领袖自居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中国梦的本质是_____。

A.国家复兴、民族富强、社会和谐
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C.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D.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民主

答案:B
解析:
中国梦视野宽广、 内涵丰富、 意蕴深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 。 这个梦想, 把国家的追求、 民族的向往、 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 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

第2题:

在当代中国,兴国强国就是要()

  • A、抵御外侮
  • B、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
  •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D、推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正确答案:C

第3题:

\"皖南事变\"反映出( )。

A.蒋介石集团企图重演"四一二政变"故伎

B.国民政府的政策重心开始由抗日转向反共

C.蒋介石集团既要反共又不敢与中共决裂

D.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阶级斗争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正确答案:C

 "蒋介石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不得不表示皖南事变'不牵涉党派政治',并保证'以后决无剿共的军事",表明了蒋介石集团既要反共又不敢同中国共产党决裂的反革命两面性。故选C

第4题:

陶涵在《蒋介石与现代中国》中写道:“……蒋介石立刻调遣受过精良训练、配备德国武器的八十七、八十八师布防。他求战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吸引众多敌军,离开华北,阻断日军向武汉前进,使苏联对华供应线畅通。”上述材料所指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 B、太原会战
  • C、徐州会战
  • D、武汉会战

正确答案:A

第5题: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正确答案:D

第6题:

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包括文化的复兴。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 A、实现国家富强
  • B、取得民族独立
  •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D、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正确答案:C

第8题:

试述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与民族复兴运动的关系


参考答案:

民族复兴运动带动了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的发展,而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又加速了民族复兴运动的进程
(1)拿破仑对普鲁士的侵略,激起了当地人民的民族意识。18世纪末以后,拿破仑率领百万大军横扫欧洲。大军所到之处,不但强烈冲击了当地的封建体制和生产关系,也深深震撼了当地人民的民族意识。普鲁士是欧洲国家中受到冲击和震撼最强烈的国家,人民的民族意识达到高潮。
(2)德国近代国民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国家的危机和强烈的振兴民族的愿望。和英国、法国资产阶级相比,德国资产阶级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非常弱小,他们只有通过思想上的革命尤其是通过教育才能取得胜利。因此,德国资产阶级决心通过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来实现国家与民族的复兴。而这种愿望在总体上与人民觉醒的民族意识和愿望相一致。
(3)初等国民教育运动也直接加快了德国民族复兴的进程。通过洪堡德等人的教育改革,德国初等国民教育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师范教育也有了较大发展,为中小学培养了大批质量较高的教师。德国教育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也间接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9世纪70年代,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统一了德国,德国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英法两个工业大国。


第9题:

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由良田起程,至郴州,一路民众欢迎,鞭爆劈拍之声,不绝于耳。出村远道恭候,该地农民协会,组织尤为整齐……将来革命成功,当推湖南第一,而军人尚在梦中,可胜太息。”据此判断,该日记应写于()

  • A、五四运动时期
  • B、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正确答案:B

第10题:

1937年7月10日的《蒋介石日记》中写道:“三、倭寇今又反攻卢沟桥,是其不达目的不止也。四、惟我已积极进兵北上备战,或可戢其野心。„„此为存亡关头,万不能失守也。动员六师北运增援。如我不有积极准备,示以决心,则不能和平解决也。”这段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A、客观地反映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态
  • B、国民党奉行积极的全面抗战路线
  • C、只有武力一途能解决卢沟桥事变
  • D、日记不能作为历史学研究的证据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